相关文章  
  • 黄金海岸的天堂农场
  • 我们需要家人
  • 神农氏神农架神农坛
  • 发现神农架
  • 野人寻踪
  • 在野人出没的地方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拳拳中国心
  • 世界的南方——澳大利亚
  • 悉尼建筑姊妹花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我在神农架野考<%=id%>



      坐落在鄂西北山区的神衣架,号称当代的原始森林。以其物产丰富、神秘传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探险胜地。作为地质工作者,20世纪80年代初,我参与了原国家地矿部组织的神衣架地质科研考察队,与神农架结缘十余载。能身临其境参与“野考”,不光是事业上的机遇,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攀登奇异峰峦,饱览大自然风光,寻访野人足迹,那种凌云:仕志不亚于今天挑战南极的探险家。回忆起当年在神衣架的经历,许多人许多事仍历历在目,那些惊心动魄的感觉、温馨浪漫的情怀依然清晰可见。
      每次从北方大城市天津出发抵达南方林区神农架,我都会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幽静感和探索欲。浩瀚的神农架峰峦叠翠,沟壑幽深,云遮雾绕,林海茫茫,常令我由衷地赞叹:峨眉天下秀,神农天下幽。
      识别药材,是我们这些长年在野外搞地质工作的人的一大爱好,也可算是一门学问。可来到神农架这块宝地,才知道有许多中药材是我们从未听说、更不曾得见的。我们经常拿着从山上采来的奇花异草去请教当地的采药老手。记得有一位杜师傅,孤身一人,每天早出晚归,以打猎、采药为生。他住的木制二层房子里,二楼上堆满了各种药材。他用这些草药给当地山民治病。他教我们认识了神农架上最珍贵的几种中草药: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九死还阳萆,等等。至今我家还珍藏着这些名贵药材。后来朋友告诉我杜师傅上山采药摔伤后病故了,我十分悲痛,觉得这位在深山老林中采药为生、治病为业、不求回报的好人就是当代的神农氏。1985年我离开神农架时,他送给我一根拐杖,我一直珍藏在家中。每年从神衣架返回天津前,我们都要买一些当地的名贵药材如三七、天麻、贝母、血耳、生漆等带回来赠送亲朋,大家都爱不释手。天麻产于神农架林区九湖坪一带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因当地盛产天麻所以得名“天麻山”。上世纪80年代,中美植物联合考察队来神农架考察时,看到天麻山上遍地野生天麻时,无不惊叹。每到农历四月,当天麻的赤色箭杆破土而出时,鄂、川、陕三省药农就会住到山上,抢挖天麻。
      人们形容野外作业的地质人员时会说他们浑身都是“野味儿”。的确,我们在野外工作,没有粮食了就吃野菜、野山果,最好吃的是野猕猴桃;渴了就捧河水、接泉水,根本顾不上讲究斯文。当年,神衣架的猎人们还请我们品尝过熊掌、野猪肉呢。说起野猪,那可是威胁我们的大敌。野猪与家猪不同,个体大,有几百公斤重,而且跑得特别快,还吃人,而野猪的聪明也是超出想像的。在山里,野猪会挖一个洞,洞上用草掩盖,专等人走路不小心失足掉进洞中就成了它的美味了。所以在进山工作时,我们走路都十分小心,一边走一边用木棍扒草看路,严防野猪设下的陷阱。
      在神衣架的各种动物中,我最喜爱的是短嘴金丝燕。神农架红花乡燕子洞从洞口向内700米的范围里生存着一种短嘴金丝燕。这种燕子嘴短仅2厘米,体长仅12厘米,当地老乡称为“小燕”、“石燕”,它们在洞中筑的燕窝是高级营养品。由于石洞内冬暖夏凉,这种燕子一年四季常住不迁,早已失去了候鸟的习性。我们曾打着手电筒去考察这个“金丝戏洞”的所在。虽然洞中漆黑一片,但小燕仍能风驰电掣般地飞舞,叽叽喳喳争吵却互不相撞。数不尽的小小短嘴金丝燕十分可爱。1998年我重返燕子洞时,那里已成为神衣架著名的旅游景观,堪称神农一绝。
      在神衣架科考,最动人心魄的是寻找“野人”。我记得当年在神衣架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活捉一个“野人”,重奖数万元;打死一个“野人”,奖励数千元;给“野人”拍个照片,奖励上千元……听到的与“野人”遭遇的故事就更多:有人亲眼看到过能直立行走的“野人”,女性,全身长满红毛;有人见到过“野人”的粪便;有人找到了“野人”足印;有人拾到过“野人”的毛发;还有人报告政府自家的苞谷夜里被“野人”偷吃了……神农架寻找“野人”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地方甚至把这事当咸*任务去完成。我们科考队自然要到处去探查,尤其是没人走过的地方,只要能走能爬,真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寻找“野人”,我们外出总背着相机,希望随时能捕捉到“野人”的身影。当时的神衣架上,常有追寻“野人”的画家常年在林区采风,希望获得第一手资料,创作“野人”画像;一些作家也在各种杂志上栩栩如生、扣人心弦地描述着神衣架的“野人”踪影;我们专门与湖北省武昌东版区的“野人”考察团取得联系,并在天津成立了“野人”考察团,还邀请企业家们给予物质上的资助,揭“野人”之迷、探“野人”之险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有一天我们在神农架考察就地休息时,有几个披头散发的人来到我们身旁。一聊天才得知,他们是“野人”考察队的队员,长年在深山里奔波,生活非常艰苦。他们一个个身材消瘦,衣着不整,头发像女同志的一样长,仔细再看脸都没洗,活脱脱就是一个个穿上了衣服的“野人”嘛,我们哈哈大笑“你们真是十分辛苦,‘野人’没找到,你们自己倒快变成‘野人’了!”他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1983年深秋,国际晚前世纪地质讨论会在中国召开期间,近十个国家的地质专家决定到神农架晚前寒武纪地层剖面进行考察。一是因为神衣架地区这条完整的地层剖面是中国北方“震旦系”与南方震旦系同时出现互相对接的剖面,不但在中国有名,在世界同类型剖面中亦属于佼佼者,外国朋友当然想亲临实地考察;二是因为外国地质学家特别喜爱探险运动却难有机会去原始森林,他们也怀着一点好奇心希望到神衣架去捕捉“野人”。就这样我们一行二十余人从天津出发到宜昌乘船至香溪再经兴山县进入神农架。但时不走运,南方的绵绵*雨导致洪水暴发,公路塌方,汽车无法通行。前行,只能步行;后退,就意味着取消这次考察活动。我们征求外宾的意见,他们坚决不同意返回,都说这是搞地质工作的常事没问题。于是我们全体人员下车打伞冒雨步行,每遇有趣的地质现象和原始森林奇观,外宾都特别兴奋。深山探宝的滋味他们一生中不知品尝过多少次,但都说这是最难忘的一次。在考察探险的过程中,雨一直没停,我们还几次遇上山体滑坡,但外国专家们都置生命危险于不顾,一直向前。这次惊心动魄的探险考察给外国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即将告别中国的前夕,他们高兴地说:“这次讨论会,最大的收获是在神衣架的那几天,那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探险生涯,以后还要来中国,来考察神农架,来神农架上找‘野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