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动物世界 >> 动物趣味知识 >> 正文  

太平二号蚯蚓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来源:N       更新时间:2009-12-9
 
太平二号蚯蚓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
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养殖方式:建场十年,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繁殖和生长
1、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27%,冬季8%。
2、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湿度%1520253030507090
 孵化率(%)89.395.6805711.784.68938
 孵化期(天)40252016
 幼蚓生长(天)90685540
 成蚓(天)120907055
3、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蚯蚓的采收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以下是关于蚯蚓再生的试验报告:(蚯蚓再生也是有限制的,懒的打字,所以复制了一个网上的给)
将蚯蚓按不同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三种不同的体节段,在室温有土条件下培养,观察其再生现象.结果发现蚯蚓从头到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不同体节长度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其中尾部的再生能力最强,再生速度最快,中间体段次之,头部的最差.还观察到按不同体节数剪切对蚯蚓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影响,所剩体节数与存活率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太平二号"蚯蚓;再生;存活率
再生(regeneration)是生物个体或器官对非自然丢失部位的修补和复原,被认为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人们很早就发现折断损伤后的蚯蚓具有再生恢复的能力.200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三位专家(齐莉萍,戈峰,周晓东)在《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上发表《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并指出蚯蚓的再生能力与切割部位有关以及存活率与体节数正相关等观点,丰富了人们对蚯蚓再生能力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深入研究蚯蚓的再生机制提供了基础.
"大平2号"蚯蚓在以牛粪为饲料,温度23℃~24℃,相对温度为60%的条件下饲养,卵期为14~18天;幼蚓期为40~45天,从具有繁殖节到产卵为5~7天."大平2号"的繁殖能力非常强,适合于做长期的实验;切割后,一般不会出现坏死和死亡现象,为实验提供了保证.本实验通过对蚯蚓不同体节的切割和对不同体节数切割对存活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蚯蚓再生的机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太平二号"于深圳市华强北鱼饵店购买,在直径9cm培养皿培养,以苹果皮为饲料.
1.2培养与观察解剖镜下"太平二号"的形态学观察:总体节数为85—110节,生殖环为三节,位于体节的前端,生殖环后约2/3体节数.按照不同要求切割蚯蚓后,放入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在暗处培养,每天补充少量水分,隔日喂养苹果皮,并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记录蚯蚓的死亡数.观察蚯蚓的再生情况,并对再生现象明显的拍下照片.
1.3研究方法
1.3.1二段分组(1)取5条蚯蚓,分别平分头尾2段;(2)取5条蚯蚓,分别在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的地方切成头尾2段;(3)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无环带;(4)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有环带
(5)取5条蚯蚓,分别平分头尾2段,不切断;(6)把上面(1)-(4)所切成的蚯蚓片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2三段分组(1)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长三段;(2)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将环带和头部作为一节,以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作为一节,中间为一节;(3)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无环带,以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作为一节,中间包括环带的为一节;(4)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长三段,不切断;(5)把上面(1)-(4)所切成的蚯蚓片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3四段分组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成四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4五段分组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成五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5空白对照组取5条蚯蚓,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6混和培养组取5条完好蚯蚓和5条二等分的蚯蚓,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2.结果
2.1不同体节不同程度的再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切法所得的蚯蚓的不同体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现象,其中尾部的再生能力最强,再生速度最快,中间体段次之,头部的最差.
图1-11-2的再生情况;图1-2,图1-41-3的再生情况;图1-31-4的再生情况;
图1-51-5的愈合情况;图1-6刚切割的蚯蚓对照图
2.2不同体节的存活率对蚯蚓不同体节的13种切割的存活率分析(图2)表明,1-3,1-5的存活率最高,第4组的存活率最低,大体趋势为切割的段数越多,存活率就越低.但明显有一组例外(1-2),可能是外界环境如湿度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体节越多的存活率越高,有头无尾的比有无头有尾的再生能力强,无头无尾的存活率最低,再生能力也最弱.
图2不同切法的存活率图示
2.3体节数和存活率的关系通过对蚯蚓存活率与其体节数的分析(图3),发现蚯蚓的存活率与其体节树正相关,即体节数越多,蚯蚓的存活率越高.
图3体节数和存活率的关系
3讨论
3.1实验的整体进展情况蚯蚓从切割开始,每天给少量水分补给,隔天喂食苹果皮,生活生长情况良好,从第7天开始出现再生,先是在伤口出现形成一个颜色浅淡的环节,然后环节变粗颜色边暗,与此同时,伤口愈合初长出嫩黄色的小牙,如图1和图四.以后小牙变长变粗,漫漫形成了原来剪切掉的部位.实验进行了二十天,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以前有很多师兄师姐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失败了.当确定题名的时候,老师们严肃的告诉,这个实验不好做,以前很多人做都失败了.当时听了也怀疑,但不放弃,诚恳请教了老师和师兄师姐,最后一致认为造成蚯蚓大量死亡而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蚯蚓的培养过程.以前多是在无土培养条件实验的,很可能蚯蚓因不适应这种新环境而死亡.鉴于此,做有土培养,并定时补充水分,尽量保持蚯蚓原来的生态环境,果然,蚯蚓存活率大大上升.由此意识到,做实验要胆大心细,敢于创新,迎难而上.
3.2不同切割蚯蚓的再生能力不同切割对蚯蚓的影响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切的段数越少,蚯蚓的存活率相对越高.实验中还观察到,切断尾部的再生能力最强,切掉头部的再生不如切掉尾部的明显,而切掉两段的再生不强,多表现为愈合.对此,提出了疑问,再生强的尾部是不是该处储存的营养物质丰富还是尾部的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机体又是如何意识到缺失的部位并组织再生的这些问题,在实验中没找到答案,查阅了相关资料,其说法不一,希望今后对实验进一部完善,最终揭开蚯蚓再生的神秘机制.
3.3剪切后体节数和存活率的关系由图3可以看出,剪切后的蚯蚓的存活率随体节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即体节越短,死亡率越高,这可能和蚯蚓体节长其抗逆能力强及所储存的营养物质多有关,但剪切后蚯蚓体段是否有头或有尾与蚯蚓的存活率无关.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
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养殖方式:建场十年,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繁殖和生长
1、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27%,冬季8%。
2、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湿度%1520253030507090
 孵化率(%)89.395.6805711.784.68938
 孵化期(天)40252016
 幼蚓生长(天)90685540
 成蚓(天)120907055
3、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蚯蚓的采收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 上一个动物世界:

  • 下一个动物世界:

  • 摄影师拍摄猕猴幼崽 毛发未长面部

    美海洋大气局发表声明 称美人鱼并

    组图:香港举办双头变异动物展 双

    新西兰小狗学开车 8周掌握基本驾

    动物世界“美男横行”:男色只为

    揭秘世上最有弹性的蛛丝 可伸展到

    鱿鱼逃生大法 能像壁虎断尾那样通

    企鹅也搞同性恋!全球动物园里的

    刚果偷猎者猖獗 山地大猩猩被屠的

    震撼!实拍南非巨蟒活吞牛羚

    美国地震猩猩最先预报 华盛顿动物

    倭黑猩猩版普罗米修斯爱看电影 欲
    动物趣味知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危地马拉居民发现外星猪 官方称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专家称海水颜色具有奇特作用 预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专家:韩媒报道无科学依据 长白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欧洲自然奇景”拍摄活动佳作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嫦娥二号进择机发射状态 上百科
    [航空航天]美国男子称借助谷歌地图发现火
    [太空景色]火星岩石似蓝莓三明治 暗示或有
    [航空航天]NASA捕捉到太阳爆发X级耀斑高清
    未解之谜
    [UFO飞碟]2012大小UFO事件盘点,外星文明
    [UFO飞碟]神九遭遇疑似UFO:发光体或为大
    [麦田怪圈]2010年7月25日英国Roundway视频
    [未解之谜新闻]英UFO专家:外星人在研究我们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医院滥用抗生素湖南卫生厅约谈
    [生物*医学]睡前听音乐可增强免疫力 古典音
    [生物*医学]美研制超级阿司匹林或可对抗多
    [生物*医学]人类肚脐生物多样性:含有67种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请问动物没有核子还是叶绿体还
    [动物趣味知识]动物防疫站应急工作制度怎么制
    [动物趣味知识]十二生肖中很懂事的动物有谁 
    [动物趣味知识]介绍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小动物
    科普文章
    [化学教学教研]高中化学中有机物的各种官能团
    [化学学科信息]化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
    [科学考古]国家大剧院展出稀世古琴 展览持
    [数学教学教研]高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及解决方
    [力学]一个物理问题,涉及动量定理的
    [物理资讯]谢家麟吴良镛获得2011年国家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