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动物世界 >> 动物趣味知识 >> 正文  

什么是重大传染病疫情它主要有哪些种类

来源:N       更新时间:2009-12-17
 
什么是重大传染病疫情它主要有哪些种类

 

目前 手足口病比较严重

 

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

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7种。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传染途径】

由于生物性的致病原于人体外可存活的时间不一,存在人体内的位置、活动方式都有不同,都影响了一个感染症如何传染的过程。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透过呼吸的路径,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的型态变化,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喷嚏等症状,藉此重回空气等待下一个宿主将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像是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透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随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大量散播。

〖空气传染〗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它个体。

〖粪口传染〗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t.gondii),于已开发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impetigo)、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chancre)所致。

性传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因此属于接触传染的一种,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状况甚为严重,医学中有时会独立探讨。通常主要感染原为细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触生殖器的黏膜组织、精液、阴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肠所携带之病原,传递至性伴侣导致感染。若这些部位存有伤口,则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带至全身各处。

〖垂直传染〗

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utero”表示“在子宫”的一种传染形式,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细菌虽较罕见于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过程,由于胎儿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触到母体阴道受感染之黏膜组织而染病;且有少数情况则是在哺乳时透过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儿。后两种路径也都属于垂直感染的范畴。

〖血液传染〗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于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毒品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历纪录理学检查以及摄影图像(例如x光)但感染症最主要的诊断工具还是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物质,并置入患者检体样本培养,常用来诊断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的细菌性感染。部分病媒无法被人工培养,尤其是多数病毒和钩端螺旋体。过去已发展出利用血清学标记物检查患者,甚至包括运用抗体作为检查方式之一。更新的技术可直接使用血液或分泌物中所含病毒或病原相关蛋白质等.作聚合酶连锁反应,不仅检验速度快,准确率亦大幅提升。

〖鉴别病原〗

过去根据柯霍氏法则的验证程序,可以大致确认疾病的病原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个法则成功地验证结核分支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但有许多情况下这个法则无法如期运作。

〖确认流行范围〗

流行病学的发展对族群中的疾病研究也相当重要,当传染病爆发时,必需仔细分细事件为偶发性(sporadic)、地方病、流行病、大流行,以利医疗团队、公共卫生部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治疗】

当检验结果为阳性,必需尽快了解该种病原性的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度或是抗药性(antibioticresistance)以决定对患者施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依据抗药型(antibiogram)给予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可减少广效抗生素(broad-spectrumantibiotic)的使用,进而减少可能产生之抗药性。

【致病状况】

〖世界主要致死传染病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搜集全球死亡数据,以下表列为2002年世界主要致死疾病,这些疾病都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1993年数据随表附加以兹参考。需特别注意表中前三名致死单一疾病分别是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尽管几乎所有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案例皆逐步减少,但死于爱滋者却以四倍成长,而百日咳、小儿麻痹、白喉、麻疹和破伤风等儿童疾病,此外儿童也在腹泻、下呼吸道感染中占很大的百分比。

排名死因2002年死亡百万人数占所有死亡%1993年死亡百万人数1993年排名

无所有感染症14.725.916.432.2%

1下呼吸道感染①3.96.94.11

2艾滋病2.84.90.77

3肠胃炎②1.83.23.02

4结核1.62.72.73

5疟疾1.302.22.04

6麻疹0.61.11.15

7百日咳0.290.50.367

8破伤风0.210.40.1512

9脑膜炎0.170.30.258

10梅毒0.160.30.1911

11b型肝炎0.100.20.936

12-17六种热带疾病③0.130.20.539,10,16-18

批注:

①下呼吸道感染包含许多种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支气管炎。

②造成肠胃炎的生物有许多种,包含霍乱、肉毒杆菌、大肠杆菌等等。

③六大热带疾病包含:查格斯氏病、登革热、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症、蟠尾丝虫症、血吸虫病和锥虫病。

④其它死因包含母体和出生状况(5.2%)、营养缺乏(0.9%)、非传染因素(58.8%)和伤残(9.1%)

〖大流行〗

当一个传染性疾病影响到一个广大的地理区域,就称为大流行,中文惯称瘟疫。除可造成死亡、摧毁城市、政治、国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歼灭族群、物种,若人类有幸得以控制疫情,则可能更加健全医疗质量、改革制度,进而提升人类福祉。

〖新兴疾病〗

有时微生物和宿主和谐共生共存或互不侵犯,常见于热带地区发源之病毒、某些昆虫、猿、猴或其它物种,由于两方在平衡中共同演化,通常宿主已具备相当程度之抵抗力,同时这些微生物也演化出更有力的致病能力,但当这些微生物由长期共同演化的物种传染至其它毫无抵抗能力之物种时,可能会产生疾病,却对原先共存之物种不造成实质影响,尤其当转移的物种之间基因表现相似度越高,生物体内的辨识能力也较相似,此时受感染的机会也会大幅提升。换句话说,对于新接触微生物的物种若因此染病,则这个微生物对新的宿主而言是一种病原,对于原先共存之物种,这种微生物不造成疾病,则不为其病原。多数人类新兴传染病及其传播都与人为活动有关,由于环境受到改变,某些区域性的微生物可藉此取得新的生态平衡,甚至引发大流行。

病原毒力和传染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而且也深深影响着病原的长期演化,由于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共同演化出新病原需要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病原要找上先锋的攻击目标并非易事,通常需要直接地破坏环境平衡,或是藉生态变化,引发物种迁徙,甚至人为消灭之病原,可由实验室演化后释出。通常首次流行时,由于医疗、公共卫生经验不足,死亡率将最为严重,但若是快速致死的疾病,宿主很可能在病原开始蔓延之前死亡,而毒力对宿主生理运作的改变,也将影响传播的结果,例如呼吸道感染可促使患者将病原咳至空气散布,霍乱则可藉由爆炸性的腹泻增加分布的面积。

【法定传染病】

由于已知传染性疾病中,部分可对人类造成重度伤害,或是可能引发大流行,许多国家因此借用政府的公权力,协助医疗体系严密监控这类疾病的发生及后续发展,避免疫情扩大,这些传染病特称为法定传染病,在相关法律下,通常医师有义务依照疾病分级,在指定的时间内或以规范的流程对卫生主管机关进行通报。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其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必要时可采取某些强制性措施,控制其传播。

(三)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什么是国际海啸预警系统?灾难催生海啸预警机制 


页面功能 【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国际海啸预警系统是1965年开始启动的,此前的1964年阿拉斯加一带海域发生了里氏9.2级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袭击了大半个阿拉斯加。海啸发生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开始启动这一研究。后来,太平洋地震带的一些北美、亚洲、南美国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法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加入。

  据介绍,国际海啸预警系统一般是把参与国家的地震监测网络的各种地震信息全部汇总,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并设计成电脑模式,大致判断出哪些地方会形成海啸,其规模和破坏性有多大。

  基本数据形成后,系统会迅速向有关成员国传达相关警报。而一旦海啸形成,该系统分布在海洋上的数个水文监测站会及时更新海啸信息。

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灾难,让整个地球为之颤动。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这次地震和海啸灾难已造成近6万人丧生,令人触目惊心,也让受波及的印度洋沿岸亚洲国家对建立海啸预警机制一事懊悔不已。

预警机制能挽救生命

27日,科学家解读印度洋大海灾时指出,在地震中心地带的科学家此前推测到巨大地震波可能掀起波涛汹涌的海啸,对海滨地区造成威胁,但他们并没有办法及时发现海啸和确定海啸的运行方向,无法预测海啸的危害程度,也无法及时发出预警。其中的主要原因竟是,印度洋沿岸没有海啸预警中心和缺乏相应的海啸波监测装置。

科学家们说,如果印度洋有类似太平洋海域那样的海啸预警中心,利用海啸预警网络技术,就可以挽救不少生命。特别是对受海啸打击最为严重的斯里兰卡和印度来说,在海啸发生后人们本可以、也有能力向大洋沿岸及时发出预警,如果利用潮汐监测仪数据,模拟和预测海啸袭击的路径与大概时间的话,至少可以为人们从海岸逃向更高的地方赢得时间,赢得生命。

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以地震台网和配备自动测潮仪的沿岸验潮站网来监测海啸,目前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10分钟后就发出海啸警报。它曾在1983年的日本海海啸中起到较好的减灾作用。当时,海啸发生后第7分钟,最靠近震中的验潮站观测到海啸波的来临;第14分钟,计算机自动制作的电子警报就向日本全国发布,并同时传达到太平洋沿岸各国政府指定的海啸防御机构,从而使这次海啸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仅造成104人死亡和百余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应急措施太疏漏简单

大灾过后,再看目前印度洋沿岸的灾难应急措施,受灾国开始感到“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泰国官员曾发出海啸临近的警告,但通过收音机与电视机发送的警告1小时后才发出,而且还低估了海啸的威胁程度;通过网络发出的警告在第一波海啸发生后3小时才张贴上网。有关官员说,由于没有卫星技术,政府难以发出实时的海啸预警。

印尼气象与地球物理局的官员说,监测与预警海啸的仪器设备太贵,他们没有经费购买。由于没有监测与预警海啸的仪器设备,他们无法了解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海啸的危害程度。

斯里兰卡不少居民灾后不敢相信印度洋沿岸竟没有应该有的海啸预警系统。

建预警系统刻不容缓

此间专家分析说,印度洋地区没有海啸预警系统原因很简单:在26日海啸发生前,印度洋很少发生这类灾害,而且这儿的人没有太多防范海啸的基本知识。这几天在救灾的同时,印度洋沿岸受灾国将兴建海啸预警系统一事提上议程。

印度信息产业部长马若27日表示,尽管至少要花费一年时间及上百万美元经费,印度还是准备考虑建立类似太平洋海域那样的海啸预警中心。澳大利亚和日本则暗示,可以为此提供专家人才,帮助建设海啸预警系统。

斯里兰卡原空军司令格尼提拉克27日说,“尽管印度洋沿岸很少出现海啸,但是这儿也早该有所安排,安装上预警系统。”

有报道说,早些时候,英联邦秘书长曾呼吁在印度洋海域建立类似太平洋海域那样的海啸预警机制。目前,由于有史以来发生的大部分海啸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国际社会建立的海啸预警机制主要针对的是太平洋沿岸国家。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下也相继组建了若干区域或国家的海啸警报中心,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日本和智利海啸警报中心等,共有26个国家参加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网络。

在此次印度洋灾难中,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专家说,他们监测到地震的发生,并预见到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没有办法向亚洲国家发出警报。

看来,不仅印度洋沿岸要建海啸预警系统,系统建好后还要与太平洋等其他海域的海啸预警系统进行实时交流,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好、更及时地预报地球上的地震、海啸等灾难,也才能减轻和对付人类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
实话实说启动预警机制
像天气预报,要播了说明天阳光明媚,第二天下了雨,这个预报就错了,其实如果像这样的预报和天气预报错了的话,没什么大错,但是如果我们的预警机制中的一些消息是错的话,那吃亏的人就多了。什么是预警机制呢?我们依次来说,先为各位请来第一位嘉宾,贺雄先生,有请。贺雄先生的身份是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副主任,经历了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各省市都建立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预警及应急机制的建立,为我们防止流行病的肆虐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各地建立的公共卫生预警防控机制中,有三级预警体系,也有五级预警体系,还有用红黄绿几种颜色代表的预警体系。在各种不同的预警状态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主持人:我们在电视、报纸看到了公共卫生体系有了预警机制,但是至于说跟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可能大家还不是特明白。

贺雄:首先要说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实际上跟大家有关系在哪儿?公共卫生这个名称叫起来比较方便,实际上是我们用什么东西来保障公众的健康。公众的健康实际上政府责无旁贷,应该主导这件事,回过头来要靠大家参与。

主持人:除了sars之外,还有哪些对人类造成突然的袭击,而且大面积造成人群的感染转播?

贺雄:流感,鼠疫,为什么讲鼠疫呢?目前因为我们经济条件、卫生条件、生活条件都改善了,但是在历史上鼠疫是一种严重危害老百姓生命的一种疾病,罗马帝国曾经是很厉害的,可以这么讲,鼠疫把它灭了。

主持人:在您说的公共卫生领域,在疾病控制中心对哪些流行疾病有一些预警的播报?

贺雄:主要是指急性传染病,主要是我们把它叫做烈性传染病,打个比方说,也不用打比方,就是sars,为什么?我们对这个疾病到目前为止没有完全认识,虽然说那么多科学家、那么多专业人员做这个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们都没有完全认识它,从哪儿来的?不太清楚,往哪儿去?也没有定论,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怎么办?根据情况发生变化,靠我们公共卫生体系从专业角度做,我们有一个名称叫监测,监测就是说不间断地观察某一些指标,基于什么,基于信息。

主持人:各大医院给你们汇报情况。

贺雄:我们要在不同的医院设立哨点,观察哨,设立哨点,每天把相关的情况报告,我们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发现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就要做出相应的预警。

主持人:除了sars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病也要启动预警机制?

贺雄:因为从某个意义上讲,目前来讲我们对传染病来讲,我们只是在sars我们制定了这样的预警机制,或者是制定了预案,决定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其他疾病来讲,没有那么严厉,我们对那些病认识得比它清楚得多,一旦来了以后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相对来说比这样的措施更有针对性。

主持人:我听说在你们的工作中间,给我们普通的百姓传递一种预警机制,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观念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理解,比如在你们三级预警情况下,三级二级一级,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反应,我估计很少有人说得出来,你们猜一猜也可以。有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你就是老师。老师贵姓。

张:我姓张。

主持人:如果我是你的学生的话,我问你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我?

张:目前回答不太确定,因为我不是非常了解。

主持人:你可以以你的常识推测一下。什么叫三级预警?我们先最简单猜,那个情况最严重?

张:一级。

主持人:三级是最轻的,对不对。

张:对。

主持人:有什么指标?或者你应该怎么做?

张:我猜想指标应该看感染的人群数量。作为我们群众,我觉得应该配合相关的机构,根据它的一些指示或指导来做,比如说自我预防和保护。

主持人:我这样问你吧,在几级预警的情况下,你让你的学生不要来上课了?

张:我觉得二级吧。

主持人:行,您坐。

乐队:不对。一级是最轻的,三级是最厉害的。

主持人:你怎么跟大家说的相反?

乐队:对,原来鬼子来了推消息树,推倒一个鬼子露头了,推倒二棵鬼子来村了,等推倒三棵鬼子就进院了。

主持人:你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我觉得贺主任他们肯定不是解放前的那种做法。

乐队:现在一级是最紧张的?

贺雄:其实三级最厉害还是一级最厉害,就是一个形式,为什么这么讲?这次北京制定过程中三级是最轻。

主持人:我们先评判一下他们几位刚才说得对不对。比如那位老师,她说二级的情况下会让学生放假回家,不上课了。

贺雄:应该是这样的。

主持人:她答对了。蒙对了。

贺雄:进入三级预警的时候,像我们这么大的城市,北京这个地方,确确实实证明有一例,是sars病例,确诊的,这个时候周边可能也出去,比如河北、河南,甚至周围的省市可能因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开始有病例出现了,说明有传播的迹象,在不同的地方出现病例。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广州出现的那一例在广州地区是三级?

贺雄:如果按照我们同样的标准,应该可能是进入三级戒备状态。二级实际上就是五例以上,五例还不算,同时要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这两个指标是相对的,一个是六例,但是如果不到六例,但是有不同的点,可能就有传播的迹象了,威胁到的人群要增加了,我们可能也会启动二级。一级从数字上,病例数给它界定的时候,30例,北京市出现30例病例,而且15个以上的点,还是要平衡的,有可能超过15个点了,还只有28例,怎么办?也可能需要启动,因为它的影响的范围更广,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会更大。启动不同级别的时候,也不能完全说二级了,所以学生必须上课,就看主要影响的人群是哪些人群。

主持人:这个决定是由学校或者是说由各个区不同的情况来决定?

贺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比如说咱们回过头想想去年的事,尤其中小学生并没有受到影响,可是我们照样停课,为什么?反应过度。可以简单地这么理解,有点过激,害怕。第一,连医疗卫生系统对这个疾病的认识都不全面,是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动物世界:

  • 下一个动物世界:

  • 中国首例北极熊龙凤胎成活

    南美现稀有蟑螂甲壳 滋生微生物可

    澳设计师从甲虫获得灵感研制空气

    盘点世界上行动最快动物 游隼时速

    这个冬天不寂寞:盘点全球十大圣

    拯救老虎种群迫在眉睫 全球栖息地

    美渔民捕获巨型龙虾:长1米重12公

    茶隼竟被高尔夫球凌空击落 救助人

    2011年7月最佳动物照奇特鹦鹉鱼 

    冒失小鳄鱼误入河马群 引发群愤遭

    肉食植物长有粘性触须 人类发现其

    小企鹅竟挑衅巨型象海豹 自不量力
    动物趣味知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冰川]科学家称全球气候开始变冷或持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摄影师捕捉人与动物接吻镜头(组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日本科学家称有望使用骨髓复活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辽加强天然林保护 数十种野生动
    宇宙奥秘
    [宇宙探索]御夫座日蚀27年后重现 科学家首
    [航空航天]美科学家研究:月球到处有水 人
    [航空航天]太阳风激发壮观极光:幽灵般绿
    [航空航天]超大黑洞和气体云碰撞 宇宙即将
    未解之谜
    [UFO飞碟]中科院专家:南京UFO非发光风筝
    [UFO飞碟]又有浦江市民拍到视频:UFO在天
    [UFO飞碟]ufo飞碟机密资料曝光视频
    [麦田怪圈]”麦田怪圈“高手制作全过程(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重庆1.09米“袖珍妹妹”想长高
    [生物*医学]美发现一种腺病毒能从猴子传染
    [生物*医学]科学家表示人类大脑容量已经饱
    [生物*医学]长期精神紧张影响学习和记忆能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日本专家研究发现 金枪鱼大肆捕
    [动物趣味知识]肉牛养殖前景好吗? 
    [动物世界]神奇的动物大脑:蜘蛛大脑溢出
    [动物趣味知识]可以用stz诱导昆明种小鼠形成2
    科普文章
    [物理实验研究]求硬纸板的重心位置
    [物理科学]磁气圈使毫秒脉冲星旋转速度减
    [物理资讯]著名物理学家赖瑞·麦克拉瑞获
    [化学学科信息]酸性的环境
    [化学学科信息]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资讯]中国大亚湾物理学家地下百米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