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家揭示1918年流感高致死率的秘密
  • 日本外交思维的历史诠释
  • 印度重建那烂陀寺 打玄奘牌招商引资
  • 越南著名少将间谍去世 曾打入西贡20余年
  • 德国白银之路:当年中国陶瓷的提款机
  • 末代沙皇之母魂归俄罗斯 丹麦军舰运送棺椁
  • 研究表明英吉利海峡或成于远古一场洪水
  • 与中国争面条发明权 意大利拿神话打文字仗
  • 举头望明月:吉尔吉斯斯坦人不识老乡李白
  • 母系社会停留在印度一角:没有地位的男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威尼斯城邦的重合同守信用<%=id%>

    坊间的很多商场店铺,都喜欢在醒目的位置上,挂一块“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招牌,以此向公众昭示:这是一家“放心商店”。然而,饱经世故的顾客们并不把这样的牌子当回事,因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太多了。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即使偶尔溜进了人们的眼帘,也难以沉入他们的心里。

    在世界商业史与法律史上都极有影响的威尼斯城邦,情况却截然相反:我相信在这个中世纪城邦的街市上、码头边,并没有四处悬挂“重合同守信用”之类的招牌,但是,“重合同守信用”的精神,却一定深深地镌刻在威尼斯人的心灵深处。您如果感到惊诧或意外,我可以举出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作为例证。

    在这篇经典文学作品中,莎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合同纠纷案:一个年轻的威尼斯商人,名叫安东尼奥,为了做成一笔买卖,向一个在威尼斯经商的犹太人夏洛克借了一笔钱,合同上写明了还款的具体日期;合同上还规定,安东尼奥若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犹太人夏洛克可以从他胸脯上割下一磅肉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借钱的威尼斯商人时运不济,他远航的商船发生了事故。合同上规定的还款日期到了,他却并没有把钱还给犹太人夏洛克。夏洛克这下可抓住了把柄。他毫不留情地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要求主持审判的威尼斯大公把安东尼奥胸前的一磅肉割下来给他。说白了,安东尼奥是他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同行是冤家”,他早就想把这根“眼中钉、肉中刺”拔掉而后快了。

    依照借款合同的规定,夏洛克确实可以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但是,这实际上等于把一个优秀而正直的本邦公民置于死地。威尼斯大公感到为难了,尽管有夏洛克的紧紧追逼,他仍迟迟下不了手。这个可怜的安东尼奥,已经作好了死的准备了。陪他一起上法庭的哥们着急了,他恳求作为裁决者的威尼斯大公:就做一件天大的善事吧,就违背一次法律吧,也不要让这个犹太人的阴谋得逞。对于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辩护意见”,犹太人夏洛克针锋相对地答道:如果法庭不把这磅肉判给我,那就让威尼斯的法律见鬼去吧,那就等于向所有的外邦人宣告,威尼斯的法律是“水”的,在威尼斯签订的合同也形同废纸,看今后还有谁再敢到这个城邦来投资做生意?

    夏洛克的这番话可谓掷地有声,直截了当地点到了威尼斯大公的痛处。因为,当时的威尼斯完全是一个靠商业贸易而繁荣的城邦。离开了广大的“外商”,就等于断了这个城邦的财路。而外商们云集威尼斯,就是因为这个城邦法规健全,执法严明,“重合同守信用”,他们的各种利益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这也是那个不幸的安东尼奥死到临头也没有叫屈喊冤的主要原因,因为,借款合同已经白纸黑字地写在那里,自己作为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怨不得别人。而严格履行合同、恪守信用正是当时所有的商家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也是威尼斯大公执政的一个重大信条。

    在这出戏的前半部分,上至主审法官(威尼斯大公),下至原被告双方,再加其他各色人等,几乎所有的出场人物都承认这个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至于安东尼奥最后的获救,乃至以大团圆告终,不过是莎翁的妙笔生花)。也就是说,“重合同守信用”,把合同当回事,乃是这个城邦共同的立场和态度。看来,莎翁在无意之中,已经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这个水上城邦的商业和贸易之所以名噪一时的奥秘。

    “重合同守信用”几个字,在我们周围已经随处可见,很多人甚至已经熟视无睹了。然而,这看似寻常的几个字,恰恰是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因为,合同具体地标明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给交易双方带来比较确定的预期;大家都按合同行事,交易就有了安全;用不着千方百计地防范对方,交易的成本就降低了;利润相对丰厚了,商人们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于是整个市场日渐繁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市场经济,其实就是“重合同守信用”的经济,绝不是“骗与被骗”的游戏。这一点,也许应当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项基本共识。(作者为重庆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