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梁漱溟与毛泽东争论的焦点
  • 1976:中央*局玉泉山紧急会议(上集)
  • 从1997年至今 中国外交部的六次悍然
  • 明朝改革家张居正的母亲赵老太的大起大落
  • 从1978年到2004年:老外眼中的中国巨变
  • 日本一大地主为资助孙中山革命倾尽家财(图)
  • 十次起义失败与武昌城内一声枪响
  • 中国人参应用史有四千年 远远早于邻国
  • 满清灭亡后 八千麻袋档案曾险些被卖了废品
  • 为什么江青没有辩护律师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1980年恢复国库券发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id%>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觉得,发行国债是好事情,但搞不好又是坏事情。说它是好事情,就是要真正把这个钱用到为国家搞出点儿什么东西的地方,而且不形成包袱。说它是坏事情呢,假如说,你就单是为了平衡赤字,弥补上年的赤字,最后都不知道填到哪儿去了。———

    曾经有过这样的岁月,“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作为鼓舞人心的喜讯,公之于天下,令国人自豪不已。但我们知道,那也是一个物资短缺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连续二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令全世界为之瞩目,这快速发展就跟“举债”有关———“举债”包括恢复发行国债以及引进外资。《口述历史》(第三辑,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刊载《国债是一项事业》一文,口述者张加伦直接参与1980年筹划恢复国债发行,他讲述了国库券发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债务处”当时对外保密

    说起恢复国债发行,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1979年、1980年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赤字。我们以前的基本原则是收支平衡,不打赤字。连着出赤字,中央也恼火了,研究怎么办,可能就想起建国初期发公债的事儿了。财政部领导可能想不出什么人了,就说起我1951年从天津工商学院财会系毕业就分到了预算司,是预算司的老人了,这会儿把我从*部调回来吧。预算司就是搞收支平衡的嘛。

    把我叫回来以后,我说,我过去没搞过债务工作。司里说,你虽然没搞过,可是现在别人也抽不出来呀。我说,我想来想去,还有个梅家谟。50年代他就是办公厅公债处的,如果有可能就想法子去找着他。一打听,他正在张家口一个钢铁厂当会计。这样就有了两个人。

    后来司里又跟我说,看来,要搞对外开放了,你还有外债的事儿呢。我说,搞外债要懂外语,预算司有个现成的人:左本俊。这样,我们三个人组织起来,对内叫“债务处”,对外保密。债务处是1979年下半年成立的,我是副处长,没有处长。我们在财政部楼里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筹划一桩不可等闲视之的事情。

    国债的名字叫“国库券”

    一开始对发债是有争论的:是像1950年那样就发一次呢,还是长期发下去?发债是为弥补赤字,那么,赤字到底应当怎么个消除法儿?压缩支出、增加收入、发债,三种渠道。这就涉及赤字到底有害还是没害的问题了。

    我自己渐渐得出个结论:也甭有害无害了,主要看你用得怎么样。用得得当,能够有偿还能力,搞下去也没关系。

    恢复国债,还有个起名字的问题。1950年发的是“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到1958年叫“经济建设公债”。左本俊查了国外资料,他说,美国像这种性质的债叫“国库券”。又说,国库券就是一年期的,不超过一年,短期周转的。后来部里开办公会议决定起名“国库券”。后来说年头定多少?说,噢哟,偿还得太快不行啊,这几年经济缓不过来呀;10年吧,又怕太长,所以最后决定,“国库券”从第六年还本付息,每年还五分之一,抽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