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长征初期多数人思想混乱 突破四道封锁遭创
  • 长征故地寻访:造访李德当年的独立房子
  • 美军18岁士兵单枪匹马劝降上千日军(图)
  • 红军万里长征:万里求索实作舟
  • 苏德战争时苏远东部队反击日军挑衅内幕(图)
  • 揭秘:从统计表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兵力
  • 中共中央特科十几人打入蒋介石剿共总部
  • 他们是人还是神?斯诺与大渡河17勇士
  • 叶剑英元帅与崔可夫元帅15年后的重逢
  • 二战情报战经典:英国破译裙中密码(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百年争战:南海东沙岛与太平岛均七度易手<%=id%>


    东沙岛

    东沙岛 饱受蹂躏

    自东汉以来,中国先民即纵横南海,扬帆于南海诸岛间,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垂涎于南海诸岛丰富的海洋资源及日益重要的战略价值。首遭日人非法占据的南海诸岛,即为先民俗称月牙岛的东沙岛。

    1901年(日本明治34年)夏,基隆日商西泽吉次在海上遇台风漂至月牙岛,发现岛上覆盖厚实的鸟粪层。西泽在逃返台湾的同时也携回鸟粪样品化验,证明是质优磷肥,也是上等的农用肥料。西泽氏遂首度窃占东沙岛,并率台湾籍劳工百余人由高雄乘轮赴月牙岛大肆开挖鸟粪,不但在岛上毁中国先民之房舍、栈桥,更捣毁渔民奉祠的天后庙,还在岛上插杆升上太阳旗,擅自将之更名为西泽岛,东沙群岛所在的珊瑚环礁也改名为西泽礁。

    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朝始派南洋水师军舰巡弋,付款赎回月牙岛,才将东洋人赶走,东沙岛始二度易手重归中国。过不了几年后,东洋人又卷土重来。1917年(日本大正6年),日本高雄海产商会会长石丸庄助又雇台劳百余人乘渔轮登岛,盗采鸟粪及海人草,东沙三度易手,直到中国海军于1925年进驻将其驱离,日本人对东沙岛的非法霸占才告平息。

    1925年,当时中国政府令海军部海岸巡防处江宝容中校率兵登陆东沙岛驱离日本浪人,并兴筑双层气象大楼、无线电台及淡水制造厂房,更重修东洋人捣毁中国先民在岛上的天后庙,使东沙四度易手再度重返中国怀抱。

    1926年3月19日,东沙气象台及电台竣工,加入中国海军东南沿海的气象预报及舰岸通联以确保航安。为防止东洋人登岛盗采磷矿、骚扰中国作业渔民,中国海军于1928年北伐完成后即派兵长驻东沙。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当即对中国沿海执行海上封锁,企图截断中国外援军品输入的通道。9月3日,日本轻巡洋舰“夕张”号及二等驱逐舰“朝颜”号驶近东沙,发炮轰击,掩护3艘登陆艇上的百余日军于晨间登陆。中国海军守备队固守阵地力排,然因兵力悬殊、火力单薄,接战后即伤亡累累,余皆遭日军俘虏,东沙遂于抗日战争初启不久五度易手!

    太平洋战争初期,东沙岛不但是日军进出南洋的前哨,更是日军护卫南海航道的基地。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亦饱和滥炸东沙。1945年5月29日,美军潜艇逼近东沙,先以舰上舰炮及机炮对岛岸轰,随后由2位澳大利亚军官率领12名突击队员涉水登岸与日本守军残部激战,短暂交火后,突击队捣毁了日军气象测候站,并焚毁2000加仑的航空燃油槽,并在东沙鸣枪立碑,升起美国国旗,宣告攻克东沙,致使东沙六度易手。

    抗日胜利后,东沙岛上的日本残部及日侨、台湾劳工自行设法返航高雄静待遣返。中国当局则因缺乏船舰,调度不及,迟至隔年始由中国海军第一军区汕头巡防处第六炮艇队,派炮艇载送驻粤第二方面军整编64师159旅之接收部队,自广州航向东沙。1946年6月26日,中国国民党陆军接收部队(含步兵加强排1及通讯组1)涉水登岛接收,七度易手的东沙从此回归中国,并不再遭外军的践踏,但是海军炮艇返航时却在东沙群岛遇风触礁搁浅。

    同年9月12日,东沙群岛划归中国国民党海军管理,国民党海军即设东沙管理处,改派中程军舰运载陆战队换防。1953年冬,国民党“海南*救国军”总指挥部曾在东沙岛设联络组,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渗透。越战期间,美军更在东沙指导国民党当局的空军工程联队整建协修跑道,作为台中清泉岗至越南岘港航线的紧急备降机场。

    1999年11月,台湾军方驻防东沙岛之“海军陆战队”东沙守备区指挥部(以陆战99师658团414营为守备部队骨干,兵力537人),将防务移交军管部与海巡部所属南巡部,并成立东沙指挥部;2000年2月1日,该部移编至行政院海巡署岸总局所属之南巡局东沙指挥部以迄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