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
  • 唐*核官吏的独到之处
  • 清朝时期的盟旗制度
  • 唐代丝绸之路的变化
  • [法律] 西周诉讼审判制度
  • 西周所有制与分封
  • [行政]东汉时期的行政区
  • 北宋的人均GDP估计达80美元
  • 唐五代的童子科
  • 清代中央机关简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唐蕃边界<%=id%>

    7~9世纪间,唐与吐蕃和战无常,军队进退靡定,边界曾有过较大的移动。每逢唐与吐蕃通使、议和、盟誓,划定边界往往是会商的重要内容。边界谈判有四次达成协议,所定边界贯穿于唐朝主力军队驻地与吐蕃长期控制或占领的地区之间,而唐的某些属国如西域羁縻府州和南诏等与吐蕃的分界问题似乎没有列入协议。就北段边界论,从7世纪中叶到8世纪中叶一百年间,双方大致以今青海省东北部黄河为界;从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一百年间,东移至六盘山、陇山一线。在边界两侧,双方设栅立城,布署戍军,中间存在一段“空闲”即缓冲地带。在界上适当地点,双方可以派专使宣布达成的约定,迎接对方的来使或会商问题。就南段边界论,则亘两百年间大体以大使河支流梭磨河以下及大渡河上游、中游为界。但毁盟情况经常出现,仅最后一次长庆会盟(821~822)所重申的边界得以基本维持近三十年,不过这时吐蕃与唐都已走向衰亡,双方已无暇顾及领土的扩展与收复了。

    唐与吐蕃在634年开始通使时,介于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臣服于唐朝的吐谷浑以及党项、白兰等羌族部落。吐蕃只有用武力控制羌族部落和击破吐谷浑后,才会与唐发生冲突。藏文古籍称松赞干布收东方的rtsamishingmi为属民,此大约指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北唐属羌部而言。650年(敦煌藏文写卷作649年)松赞干布去世,禄东赞及其子孙相继秉政长达五十年。这个家族特别致力于北上拓展领土。为了解决吐谷浑与党项诸部的最后归属问题,从659年(唐显庆四年)起唐蕃在今青海境内展开激战,吐蕃采取了攻势。663年吐谷浑为吐蕃所破,其复国的希望因670年(唐咸亨元年)唐军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平原)一役失利而完全破灭。随后,今青海省东北部黄河两岸成为双方争夺的战场,唐陇右(今湟水、大夏河及洮河流域)、剑南西境都受到吐蕃兵锋的威胁,白龙江上游和岷江上游诸羌族羁縻州也纷纷易手。吐蕃避开驻守河湟及甘州、凉州一带的唐的精兵,或从吐谷浑在青海湖以西的故土西向,或从护蜜(今阿富汗瓦罕山谷)北上联合西突厥部落攻击唐于阗、焉耆、疏勒、龟兹等军事重镇。670年吐蕃攻陷龟兹,唐罢安西四镇,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东西通商道路遂被切断。吐蕃大相禄东赞孙钦陵当国,向武后派来的使臣提出议和条件,即唐必须放弃四镇,使西突厥十姓部落独立,“既不款汉,又不属蕃”,实际上要求对西域西突厥余众及诸国的绝对支配权。武后果断地拒绝,四镇成了双方长期争夺的重点。唐出兵力争,得而复失,至692年(唐长寿元年)收复。史载器弩悉弄(676~704年在位)即位初年吐蕃的疆域云:“其地东与松、茂、嶲接,南极婆罗门,西取四镇,北抵突厥,幅圆万余里,汉魏诸戎所无也。”松、茂、嶲(茂、嶲之间实际应有雅、黎二州,史文省略)等州辖地大体当今岷江上游、大渡河中游及安宁河流域。

    神龙盟誓7世纪末禄东赞家族失势,赞婆、弓仁降唐,唐用赞婆及其部众守凉州(令甘肃武威)。从此,吐蕃开始进攻凉州,唐也进攻附于吐蕃的姚州(今云南姚安北)诸部,又自龟兹出兵攻击吐蕃。吐蕃赞普弃隶蹜赞(704~754年在位)与唐中宗(705~709年在位)即位年次相继,双方表示愿意缔姻和好,在706年(唐神龙二年)举行第一次盟誓,唐宰相及吐蕃大臣在誓文上签署了名字。710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边境上烽烟暂息。稍后,吐蕃贿赂边将杨矩向唐取得“九曲”(或云在今青海黄河一小支流茫拉河流域内)作为公主汤沐邑,此地水草丰美,宜于放牧,地非广阔,却成为吐蕃逾界构筑的桥头堡垒。

    第一次议界——河源议界吐蕃向唐第一次提出议定两国地界在714年(唐开元二年),这时吐蕃代替赞普弃隶蹜赞摄政的祖母没禄氏已经故去,赞普亲政。唐蕃双方虽然在定界、盟誓程序先后上有分歧,然而毕竟各派大臣到河源(可能指河源军境内,今青海西宁东南)晤面。唐方使臣带去神龙二年的誓文,可知誓文内容必然涉及边界划定问题。议界失败,同年七月吐蕃进攻兰州、渭州,第一次深入渭源县(今甘肃渭源东北),抢掠唐放牧的军马,引起唐玄宗的愤怒。此后唐玄宗多次拒绝吐蕃方面提出的重立盟誓、双方君主亲署盟书等请求,以驻凉州的河西节度使、驻鄯州(今青海乐部)的陇右节度使、驻成都(今属四川)的剑南节度使作为进攻吐蕃三方面军队的长官,几乎动用全国镇兵的一半在今河西走廊、青海东部、四川西北以及中亚争战,并遣将在湟水、黄河沿岸增设军镇,修筑城堡,步步西进。

    第二次议界——赤岭立碑729年(唐开元十七年)唐军攻下久已沦没于吐蕃的石堡城(一名铁刃城,在今青海湟源南),次年,双方通使言和。这是唐与吐蕃再次讨论边界问题,金城公主在中间起了促进和解的作用。734年(唐开元二十二年)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各自树立界碑,碑有两方,分别用汉蕃文字记叙修好经过。立碑后,各派使臣共往碛西(龟兹)、河西、剑南及吐蕃边境,历告边州守将:“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文碑文云:“赤岭之外,其所定边界,一依旧定。”所谓旧定大概指的是神龙二年盟誓上所定的边界。赤岭显然是传统的交界地点,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娄师德出使吐蕃,吐蕃东面军队统帅赞婆即自赤岭持牛酒迎劳。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