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官制]察举
  • [行政]宋代的行政区
  • [行政]清代的行政区
  • [行政] 明代的行政区
  • [官制] 西周官制
  • [官制] 春秋时期王朝和列国官制
  • [官制] 何谓铁帽子王
  • [人口] 历代户口统计简表
  • [官制] 东汉的官制
  • [官制]爵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官制] 西汉官制简表<%=id%>

    西汉官制简表

    西汉中央部门主要官职

    部类 主要官职 品   级  (秩) 说             明 师保

    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丞相(相国)

    太尉(大司马)

    御史大夫

    金印紫绶

    万石
    丞相为金印紫绶,相国为金印绿绶

    万石
    金印紫绶

    中两千石
    银印青绶

    位在三公之上,不常置,为辅佐皇帝的高官。

    汉高祖有时置丞相,有时置相国。惠帝时改置左右丞相,其后或置一相或分置二相。哀帝时改为大司徒。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省去太尉。后又置大司马,冠以将军之号。

    成帝时改为大司空,哀帝时又复置,后又改为大司空。

    大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

    金印紫绶 武帝初为卫青而设。有时位在公之上。后又加大司马之号。

    不常设,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征伐之事。另有各种名号之将军,如骠骑将军、卫将军等。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大理)

    典客(大鸿胪)

    宗正(宗伯)

    治粟内史(大司农)

    少府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即秦之奉常,景帝时改为太常。

    即秦之郎中令,武帝时改为光禄勋。属官甚多,有光禄大夫(即中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比千石)议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郎中将(比千石)、中郎将(比二千石)、仆射(比千石)等。

    景帝初改名中大夫令,后复置。

    景帝时曾改为大理。

    景帝时改为大行令,武帝改为大鸿胪。

    平帝时改为宗伯。

    景帝改为大农令,武帝改为大司农。在郡国及三辅之地设有铁官。

    掌山海池泽之税。属官有尚书中书、谒者等令丞,其中尚书令丞,司文书保管。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丞四人,东汉发展为尚书台。

    中尉(执金吾)

    典属国

    内史(京兆尹、左冯翊)

    主爵中尉
    (右扶风)

    司隶校尉

    城门校尉

    京师八校尉

    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千石银印青绶 武帝时改执金吾。

    成帝时并入大鸿胪

    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

    景帝时改为都尉,武帝时改为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称“三辅”。

    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初置,持节,捕巫蛊,督大奸猾,察三辅、三河、弘农。

    司京师城门屯兵,所属有司马、十二城门侯。

    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均武帝初年所置,率兵拱卫京师。

    西汉地方部门主要官职

    部类 主要官职 品   级  (秩) 说             明


    刺史(牧)

    六百石
    二千石

    武帝设十三部州刺史,以“六条问事”,为监察官性质,成帝时曾改称牧。秩二千石。

    郡 郡守(太守)

    郡丞

    长史

    二千石
    银印青绶

    六百石
    铜印黑绶

    六百石

    景帝时改称太守。

    边郡设之。 王国

    侯国 相

    中尉 西汉采用分封诸侯王与设置郡县之制并行。功臣、宗室大者封王,小者封侯,掌治其国。有太傅,辅佐诸侯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为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省其员。武帝以后王国大体如郡,侯国大体如县,由朝廷派相以理行政,其地位与郡守或县令相当。

    县 县令、县长

    县丞(长吏)

    县尉(长吏)

    斗食(少吏)

    佐史(少吏)

    令千石至六百石

    长五百石至三百石

    四百石至二百石

    四百石至二百石

    百石以下 县以下有乡、亭、里,同秦置。

    大县二人,长安置四人。 边地 西域都护

    戊己校尉 比二千石 宜帝时初置,为加官,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

    元帝时置,统治西域诸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