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璧用途的推测
  • 五铢钱辨识有诀窍
  • 简话古玉鉴别
  • 什么是镇
  • 三种古瓷辨伪
  • 浅析真假宋官窑
  • 什么是珍珠瓷
  • 土斑可以辨别高古陶瓷
  • 寿州瓷
  • 浅说浮世绘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认识珐华器<%=id%>


      珐华器,亦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一种以蓝、绿、紫、白等我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它是在琉璃的基础上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陶瓷界有人认为是琉璃与珐琅的结合体。

    据民国时期著名收藏鉴赏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记载:“由于法花质釉的情形与元代的瓷器物相近,故人们多认为它是始自元代。明代法花的用途较为广泛,故法花在釉质等一切方面都要比元代进步。清初民间尚有制造法花的,雍正以后则停止制造。”在珐华器短短三四百年的发展史中,其生产和制作工艺达到了空空前绝后的高度,并以其复杂而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艳丽而明快的低温彩釉,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历史产位的一朵绚丽的陶瓷奇葩。

    据有关文献记载,珐华器的主要产地在山西的蒲州、平阳霍州等晋南地区,以及陕西、河南等部分地区。其中山西晋南地区生产的珐华器最负盛名。明代山西生产的珐华器,主要是器型小较的花瓶、香炉等陈设器,其形精巧玲珑,华丽活泼,观赏价值和陈设价值很高。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工艺成就,竟使得景德镇也仿效山西珐华器的制作工艺,生产出了一批数量极少的景德镇珐华器。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在制作工艺上基本相似,主要区别于胎质和釉色:山西珐华器的釉色以蓝色、孔雀绿色、*、紫色、白色等色调为主,景德镇珐华器的釉色以黄、绿二色为主。由于这两种珐华器生产工艺的复杂和特殊,制作历史的短暂以及其生产的地域相对较少,所以,能保存完好、流传至今的产品并不多见,传诸于世藏宝于民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

    事有凑巧。前不久,笔者从一位藏友的家中,有幸鉴赏到了一组雕塑精细、色彩艳丽的珐华器。其中,有侈口的形似玉壶春瓶或赏瓶的器型,也有平口的形似天球瓶或胆瓶的器型,瓶身上分别雕塑着立体感极强的牡丹、梅花、兰花、菊花等各种花卉纹饰,底子上分别施有宝石蓝、孔雀绿、金珀黄、松香黄等各种低温彩釉。器型精巧玲珑,色彩明快艳丽。全部器物的高度均为16厘米至17厘米,大小相差无几。瓷质均为陶胎。从其制作的工艺、艳丽的色彩、古朴的包浆、釉面的开片等来看,这组珐华器很可能属于元末明初的产品,距今至少已有五六百年历史,传世稀少,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摘自《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