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土耳其的大致历史
  • 春秋诸国
  • 男左女右的来龙去脉
  • 话说午时三刻
  • 为什么皇帝的坟墓称陵
  • 黄历和皇历的区别
  • 诗歌为什么要押韵
  • 中国历史上的历法
  • 皇帝们的业余爱好
  • 中国古代车辆发展简史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皇帝的早年生活<%=id%>

    一、出生在宫中的婴儿

    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地改朝换代,而每个王朝,又是相类似 的。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的出身或者是普通农民、豪 侠,或者是勋臣、贵戚,或者是外族首领,都要经历一番惊心动魄的*决 战,最终坐上皇帝的宝座,其统辖下的江山便是自家财富了。

    王朝的延续要靠血缘世袭维持,开国皇帝要把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 代,那么,继开国皇帝以后的君主都是由世袭关系传位的。由此形成了这样 一种模式,即每一位君主在有生之年,都要立一个皇子作为太子,太子又叫 储君。老皇帝死后,太子即位。如此循环推衍。这也表明,除开国皇帝外, 每一个君主一般都是在高墙包围着的宫中生育、长大的。

    每一个皇帝最初都是皇子,而且是众多的皇子中的一员。当然也有少数 皇帝是以先皇的旁系子孙承统的。一般来说,首先是皇子,才能有资格被选 定为太子,也只有太子,才有资格入继大统。

    皇子来到人世

    皇子的出生及出生前后的情况,对外界来说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一般各 代都有这样的规矩,后宫一旦发现怀孕,便为其置办待产和分娩的场所,称 为月子房或产阁。南宋宫中规定,后宫怀孕七个月,宫中有关机构(南宋叫 门司)置办产阁。照例从内藏库(皇家府库)提取皇帝赐给产妇的物品,包 括大量的罗、绢、金、银、日用品、食品。太医局指派产科大小方脉医官, 入内廷日夜值班,观察产妇,画出产图,督察缮食部门送来的饮食,指明禁 忌品种、备好药材、催生物件。产婆与乳妇也准备就绪,并告知学士院撰写 净胎发祝寿文。皇子出生,立即上奏皇帝。

    宫中孕妇在妊娠期间要受到特殊关照,这种关照不仅在身体、饮食方面, 还包括行为举止。早在周代就已经有所规定了:“王后有身瑞,七月而就蒌 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升而御户右。此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 乐,则太师抚乐缊瑟而称不习;所求滋味非正味,则太宰荷斗倚升而不敢煎 调。”古人认为,约束孕妇的行为举止是一项胎教,胎教对于皇室比之对于 民间,更显得重要。未来的人君能在胎中打下遵循礼法的基础,功莫大焉。

    历代皇后的受孕和分娩,据说常有神迹出现,这些神迹被传颂于内外, 载在史册,而当世人和后人又无法验证。这无非是给皇帝赋予神格,证明他 们统御天下的必然性。开国皇帝之母,不是在野外踩大人脚印,便是梦见神、 龙、日。后嗣皇帝投胎以至落生也有不同寻常的迹象,只是后嗣皇帝之母生 活在宫中,无法到野外踩大人脚印。例如汉武帝之母是这样受孕的:汉武帝 父亲景帝曾坐在崇方阁上,见丹霞涌起,赤龙盘旋于栋间,遂将此处作为王 夫人的卧房,改名为猗兰殿。后来王夫人在此梦见太阳冲入自己怀中,于是 怀胎生下武帝。至于魏文帝曹丕出生时,史载有一团青色云气,圆如车盖, 覆在其体上。唐太宗则更加神奇:唐太宗在胎中,便能将声音传出母体之外。

    分娩时,其母没有任何感觉,而太宗已生出来。这时,空中有祥云弥漫,二 龙戏于门外水中,三天后乃冲天而去。宋代仁宗皇帝,更有仙人转世之说。

    仁宗母李氏梦见一位羽衣仙人,从空中跌足落下,对她说:“来为汝子”。

    李氏遂孕育仁宗。仁宗幼年时,常常拒穿鞋袜,徒步禁中,禁中人呼为“赤 脚仙人”

    历代宫中孕妇的分娩过程很难令外界知道,史书记载不详。而契丹人建 立的辽国,对皇后的分娩建立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是和游牧民族的生活相 联系的,十分有趣,不妨一闻:

    皇后待产时,先造团白毡帐四十九座,皇后在其中最大的一座内待产, 其余四十八座内各有角羊一只,一人扭着羊角,另几个人抓住羊的其它部位, 等待中间帐内的动静。皇后帐内,分娩在即。翰林院使负责抱住皇后胸部, 产婆在下面准备接生,皇后身下铺着甘草苗。分娩之时,皇后痛苦难忍,失 声叫喊。这时,四十八座小帐内诸人同时用刀割羊角,四十八只羊一齐痛叫, 淹没了皇后的痛叫声。此法旨在用羊代皇后忍痛。皇后帐内若传出生男孩的 消息,守在帐外的契丹主便穿上红衣服,令乐队奏乐。皇帝与近臣饮酒庆贺。

    那些被割伤的羊,不予医治,放归羊群,任其自毙。

    由于帝王们嫔妃众多,宫女无数,孕、产都是不时发生,难寻规律,所 以宫廷要时时准备办理有关事务。例如明代形成制度,每年每季朝廷都要在 民间挑选奶口(乳媪)、稳婆、医婆。

    奶口是用来哺乳皇室婴儿的,挑选标准十分严格。明代每季都要精选奶 口四十名,养于锦衣卫之奶子府,另外还要选八十名候补奶口,这些奶口随 时等待内廷的宣召。如该季已过,奶口没有接到任务,便放归其家。奶子府 又重新选一批奶口待命,如此是为了保证以最佳哺乳期的妇女供应宫廷。

    入选奶口的年龄规定必须在十五至二十之间,夫男俱全,容貌端正,而 且是生完第三胎后第三个月的妇女,还要察看乳汁厚薄,有无隐疾。一旦内 庭宣召,便从四十名奶口中选择数名最出众的,用宫妆打扮一番,梳上高髻, 换上新衣,送入内廷。内廷审查后,如认为某位奶口不符合要求、或不懂规 矩,则退回,奶子府另挑一名补上。

    稳婆负责接生,从民间接生婆中挑选技术娴熟、人品端庄者为之。医婆 是负责料理产妇身体的精通方脉的妇女。稳婆和医婆靠的是自身的手艺、技 术,不同于奶口依赖当时的生理状况,所以稳婆与医婆的选择竞争更为激烈, 要知道民间妇女是以入选内廷为荣耀的。一次,内廷招选医婆,一位十五、 六岁的女孩应选,考其医药知识,女孩对答如流,原来此女早就研习医术以 待朝廷选用。稳婆和医婆进入内廷前,也要宫妆打扮。

    在产前几天,这三类妇女要在内廷直房候召,待分娩之际前去伺候。如 产出的是皇子,便用生女孩的奶口哺乳;产出的若是皇女,则用生男孩的奶 口哺乳。几位奶口先试着哺乳加以比较,一月以后留下一位最佳的奶口,其 余送回。医婆和稳婆在产妇月子满后也要出宫,唯独最后选中的奶口作为奶 妈长期留在宫中。有的医婆和产婆结识了皇后和嫔妃,日后也常出入宫禁, 并获得许多好处。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母亲原是产媪,米芾在进士及第前, 因母亲的关系当过殿侍。西汉有位相当于医婆的女医淳于衍,为刚生完孩子 的皇后诊病,竟接受当朝权贵的收买,下毒害死了汉宣帝的许皇后。

    皇帝对生子是十分重视的。任何一位皇帝三十岁过后未有皇子出生,便 会忧心如焚,因此无论是皇后还是嫔妃、宫女生育,皇帝往往亲临现场,守 在门外。如诞生的是男孩,朝廷便会一片欢腾,皇帝还要举行盛宴,接受大 臣们的称贺。或者吉庆之际,厚赐群臣。例如晋元帝时,皇子出生,皇帝赏 赐群臣,大臣殷洪乔接受赐品时谢恩说:皇子降生,举国欢庆,微臣没有什 么功劳,却得此厚赏!此番迂腐之言,引得晋元帝大笑,说:这事你哪能有 功?众臣忍俊不禁。

    然而许多寿长的皇帝,在位期间,皇孙已经出生。如清乾隆皇帝晚年已 是五世同堂。许多中年还没能即位的太子,也已经有了子孙。

    皇子(女)出生几天后,要用金盆或银盆洗澡,满月剪胎发,百日命名。

    皇子的名字一般先由文臣拟出。交皇帝定夺,皇子的命名也有或早或迟的。

    如明代万历皇帝五岁时,其父即位,才得以命名。古人对头发、指甲都相当 重视,头发梳理的形状标明一个人的年龄,各朝专设宦官为皇子女修发,明 代该机构叫做篦头房,每次剪下的头发,指甲都要保存起来。

    大多数的皇帝一出生便被荣华富贵所包围,在一片赞贺声中长大。然而 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是在困境和颠沛中出生、并度过幼年时期的。汉宣帝刘 询,出生才数月便遭巫蛊之祸,随父母颠沛流离。刘询又体弱多病,为求其 身体结实,父母给他起名病已。不久,父亲史皇孙和母亲王夫人被害,小病 已被收入郡邸狱。幸亏负责治狱的丙吉不忍加害,悉心照顾,选用两位女犯 人喂养病已。这个幼小的孩子手臂上戴着一个八铢钱大小的宝镜,这是母亲 王夫人生前亲手用丝线系上为他祈福的。长大即位后,汉宣帝经常拿出当年 的小宝镜,感咽久之..

    明孝宗皇帝的身世也十分悲惨。母亲纪氏刚刚怀孕,当时骄宠横行的万 贵妃派人送去堕胎药,强令服下。幸亏药量不大,否则孝宗便会死于胎中。

    孝宗出生在紫禁城外的一个安置病老宫女的地方,名为安乐堂。出生时,头 上有一寸左右的地方未长头发,乃是被药打中。母亲纪氏偷偷生下了这个小 皇子,但感到危机四伏,在她之前,已有其它宫女所生的数名皇子被万贵妃 害死。纪氏日夜惊恐,反复思量,不知如何是好。一天她突然决定让太监将 小皇子溺死。太监张敏不同意这样做,而是决定和纪氏一起秘密哺养这个孩 子。六个寒暑过去了,皇帝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情。当时宪宗三十已过,还未 得到一个成活的孩子。听说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六岁的孩子了,十分激动,派 内使把孝宗接来。当小皇子向父皇跑去时,背后拖着长了六年的胎发。宪宗 把儿子抱在膝上,悲喜交集。

    在乳母的怀胞中

    皇子(女)出生后,无论生母奶汁如何,都一律由奶妈专门哺乳。皇子 (女)一旦离开母体,便不得再接受生母提供的营养。这种截然的中断,恐 怕是皇子(女)身体素质差的一个原因。皇家子女比起民间的孩子,体质要 虚弱得多,很多皇子(女)在婴幼儿时期便夭折了。例如汉和帝前后十几个 皇子,一一夭折;明宪宗长子不满周岁而死;明世宗长子出生两月夭折。中 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汉殇帝,出生百余日继位,两岁时夭折。

    乳母担负着哺育皇子(女)的任务,责任重大。唐玄宗在位时,代宗出 生,作为皇孙的代宗单薄瘦弱。玄宗要乳母把皇孙抱来,乳母惶惑不安,不 敢将这个瘦小得可怜的孩子抱过来,惟恐玄宗将孩子的瘦弱怪罪于她。没想 到玄宗对这个小孙儿喜爱备至,乳母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子在婴幼儿时期,离不开奶妈和宦官的养育和陪伴。因此古人说皇帝 长于妇人和阉寺之手。皇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远远不如与乳母、宦 官相处的时间长。皇子在奶妈与宦官的扶持下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宦官教 皇子最基本的礼节,平时,陪小皇子玩耍、游戏。在皇帝们幼年天真的岁月 里,宦官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而乳母对于小皇子来说更加重要,哺育、爱 抚之中,母子间的依恋情感油然而生。当皇子稍稍长大,不再需要乳母的照 顾时,在感情上仍然离不开她。幼年失母的皇子,更是把乳母看作自己的亲 生母亲。

    皇帝与乳母之间的感情联系是难以割断的。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生 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汉武帝是一代雄主,晚年因巫蛊之祸害死了太子、孙 子、女儿,皇后也被迫*,这场祸乱固然出于他的误解,然而也足见其心 肠之狠。但他对乳母却不忍伤害。一次,乳母犯了罪,武帝一时气愤,准备 严惩。乳母求救于武帝的近臣、智者东方朔,东方朔为她出了一计。乳母按 计,在辞别武帝时,几步一回首,作依依不舍状。这时东方朔在旁大声说:

    你真痴心啊!皇上哪里还记得你的哺乳之恩?武帝见此景,想起与乳母一起 生活的日子,望着苍老了许多的乳母,悲悯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当下赦免了 乳母的罪。

    由于乳母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后的皇帝对乳母的礼遇也 是很厚重的。如东汉安帝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北魏太武帝生母早死,尊乳 母窦氏为保太后,继之文成帝也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次年又尊为皇太后; 元文宗封乳母的丈夫为营都王;明永乐帝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贞顺夫人;明宣 宗封乳母李氏为奉尚夫人;仁宗封乳母为翊圣恭惠夫人;天启帝封乳母客氏 为奉圣夫人。乳母们本是民间普通妇人,由于她们哺乳的该童后来当上了皇 帝,她们也随之越居万人之上,其家人亦荣华富贵。于是有些乳母以皇帝为 靠山,在朝廷内外横行不法,其家人称霸乡里。最甚者是汉安帝乳母王圣与 宦官勾结,竟为侈虐,出入宫禁,传通奸赂。其女伯荣被封为中使,气焰逼 人,朝廷大臣每见到伯荣的车驾驶来,都要屈身行礼。

    在一朝又一朝基本相似的格局中,一代一代的皇子们在深深的宫院中出 生、成长。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得出宫城的大门一步。他们看不到日出海面、 日落西山,看不到遥远的地平线,抬头看到的是高大的、只有飞鸟才能越过 的城墙,雄伟肃穆的宫殿。白天和深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悄悄的,只有黎 明和傍晚从宫门传来钟、鼓声,更衬托出内廷的寂寞。这种寂寞,皇子和宫 女们、受冷落的嫔妃们是一同体验的。皇子们很少见到父亲,也不能天天生 活在母亲身边。皇子们的心灵极为孤寂、脆弱,虚弱的身体也难以经得住疾 病和惊吓的打击。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三岁时卧病在床,服侍他的宫女 进屋时不小心踢倒了一只金炉,金炉发出响声,赵旉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所 惊吓,病情加剧,不久便重病而死。在那种违逆天性,隔绝人与自然的生存 环境中,宫女、嫔妃们难享天年,皇子们夭折也是常有的事。宋真宗六个皇 子,最后只剩下仁宗一个;宋神宗十四个皇子,有八个夭折。如果开有一份 中国历代皇子死亡率的表格来,比例数定会十分惊人。皇子们成活下来是幸 运的,被选立为太子,更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诸皇子当中只有一个最后成为 皇帝,其它的皇子便有可能成为新皇帝猜忌的对象,至此他们只希望平安地 度过此生。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