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慈禧太后身世之迷
  • 夜郎国难道是司马迁遗留的千年悬案
  • 韩国客机被苏联导弹击中 谜团待解开
  • 古今思维大碰撞--梦断<山海经>
  • 史海:为何郑和不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 匈奴人西迁的故事
  • 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 钦察汗国
  • 中国扩张史之汉与匈奴
  • 日本对华移民侵略揭秘 五次大规模集团移民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藏民族和尼泊尔人中的中国北方诸族成分<%=id%>

    藏民族自称“蕃”(音bo),汉史称之为“吐蕃”,“吐蕃”之名辗转流入西方后译作Tibet。藏族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但除雅鲁藏布江流域外,其他藏区几乎都是古代的“羌地”。因此,藏民族是“蕃”和“羌”两系民族的融合。

    拉萨和日喀则是西藏的两大中心,分别称“卫”和“藏”,合称“卫藏”。

    六世纪时,兴起于今山南泽当地方的雅隆部落,统一了卫藏,继而兼并羌系的“苏毗”和“象雄”部落,建立吐蕃王朝。这一事件成为西藏历史的界碑,此前称“象雄时代”,此后称“吐蕃时代”;羌系民族在成为吐蕃民族的成员前,曾经在西藏本土占过统治地位。

    七、八、九世纪间,吐蕃王朝征服了黄河上游的“党项”、“白兰”、多弥”、“吐谷浑”,使青藏高原全境,乃至今甘南、河西、甘孜、阿坝、迪庆的诸羌部落全面“蕃化”。吐蕃王朝的势力还一度远涉西域,危及中原;但由于穷兵黩武和宗教政策的失误,九世纪中叶它就败灭了。

    然而,藏传佛教继续维系着这个血缘复杂的高原民族。

    藏语与缅甸语、汉语和中国南方诸族语言有着亲缘关系,因此藏语被现代语言学归属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汉藏语系下属语言的一般特征是:语汇多为单音节且具有声调。而藏语本身又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卫藏方言可能是藏语之源头,康方言和安多方言则是吐蕃民族扩张中,渐次蕃化了的周边诸羌语言。

    西羌民族不但是藏民族的重要成分,而且很早就参与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甲骨时代就有关于“羌”的记载。《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即指夏、周、秦三代都兴于“西羌”部落。中国的历史、语言、人类诸学科,本该深究西羌民族的族属和语属;然而传统学术只以浅尝“姜姓即羌”或“西方牧羊人”等文字古训为足,解析性的研究始终未能深入展开。本文则以藏民族中北方民族的部落或血缘成分,来证明西羌是与北方诸族同源的。

    西羌民族大多蕃化或汉化,还有一些演变为“白马”、“嘉绒”、“木雅”等似蕃的“藏族”,或“羌”、“彝”(“倮倮”)、“纳西”(“摩些”)等非蕃少数民族;只有一小部分,如甘青地区说蒙古语的“土族”和“东乡族”,保留着祖先的语言。元明之际就湮灭了的“西夏民族”,是“党项羌”的后裔,又是西北“回族”的源头。今世陕甘宁青地区汉、回、蒙、藏诸族并存,就是西羌民族与他族融合和宗教认同分化的结果。

    西羌部落本身种属有别,且又先后或程度不同地蕃化,是致使“羌地”使用的藏语有“康”和“安多”两大方言的原因。藏北那曲、藏东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和云南迪庆等地区,构成“康方言区”。青海果洛、黄南、甘肃甘南,四川阿坝诸州,及青海湖周边和河西走廊构成“安多方言区”。这两个方言区大致以巴颜喀拉山和大渡河上游诸支流分界。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