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美国副总统切尼
  •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 美国外交元老:布热津斯基
  • 吐蕃王朝的历史发展轨迹
  • 宋朝武装力量体制和军队编制
  • 英国首相布莱尔
  •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 德国总理施罗德
  •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奇怪的文字狱<%=id%>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暴虐的皇帝,他在惩治贪官污吏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后来的历史学家都说他“雄猜好杀”。意思说他最能猜忌好*。他老是担心别人夺权或者存心要诽谤他。所以一句平常的话,都会引起他的多心。
    大将军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一开始就跟着他打江山,数十年东征西讨,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徐达的老婆谢氏与朱元璋的妻子马氏,相处很好,亲如一家。朱元璋当皇帝之后,马皇后常请谢氏到宫中饮宴。一次宴罢闲谈中,谢氏对马皇后说:“你们家的房子又高又大,盖的真好啊。”这句闲话,后来被明太祖知道了,他把徐达从府里诓出来,再派人用乱棍将谢氏活活打死。然后告诉徐达:“我为你除了一害。”徐达还得忍痛叩头谢恩。马皇后知道这事儿后,很不高兴,朱元璋说:“她有取代咱们的心。妇人枕边的话不能小看,她整天在丈夫耳旁叨叨,一次两次不听不信,日子长了徐达难免要动心的。”单凭这句话就说别人要造反,纯粹出于自己的猜疑,恐怕谢氏临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对文人和官吏尤其猜疑,这些人往往因为一个字,一句话引起了皇帝的猜疑而兴起大狱,被*处死,甚至逢迎拍马也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有名的文字狱。
    明初,山东兖州有个知州叫卢熊,他给皇帝上了一道奏书,要求把州衙门的大印改一下。不知是卢熊大意,还;是书吏誊抄时粗心,把“兖”字误写成“衮”字。明太祖看了大为恼火,说:“秀才太无理了。竟然叫我滚蛋哩!快把这家伙给我宰了。”于是一个州官因此人头落地。这真是莫名其妙。
    朱元璋这种独出心裁的解释还很多,使不少人无端地丧了性命。
    洪武初年、太学刚刚建成。明太祖叫中书官詹希原给太学的集贤门写一个扁额,写完,太祖一看就大发雷霆,嫌门字右直划挑起了一勾。他认为应写成“ ”,不应写成“門”。他指斥詹希原说:“我正要开门接纳贤士,你却要关门,企图阻塞我招贤的道路吗?”于是砍了詹希原的脑袋,并叫人把门字的那一钩用白粉涂掉。
    有个和尚名叫来复,号蒲庵禅师,豫章(现在江西省南昌市)人,很有学问。洪武初年,明太祖时常把他召到南京来闲谈。有一次,朱元璋在宫中设宴招待他。和尚过意不去,想恭维一番,便写下一首感谢皇帝恩德的诗: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盌醍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意思是说:金盘中烟雾缭绕,那是来自升域的苏合香,玉碗盛得满满的,那是皇帝赐给我的精美的酪浆。啊,我的心儿多么惭愧!不配多次蒙受天子的恩赏。我是个十分平庸的人,无法歌颂象尧一样贤明的皇上。这诗通篇都是歌颂的词句。朱元璋却硬说诗里的“殊”字,分开来就是“歹”“朱”两个字,是骂他不是好东西。“无德颂陶唐”,是骂他缺德,不配比作尧那样的贤君。他大嚷;“何物奸僧,如此大胆!”叫人把和尚杀了。
    朱元璋出身贫寒,当过和尚,参加过农民起义,这本来不算什么丢人的事情,可是,明太祖却把它看作耻辱,生怕别人提及。不仅不让别人说,就连发音相同的字也不让别人写。
    明朝初年有个讲究,凡是逢年过节、皇帝生辰、册封皇后和太子的时候,内外文武官员都要写表笺庆贺。杭州儒学教授(相当于校长)徐一夔,替杭州知府写贺表,其中有“光天之下”和“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的词句,这都是颂扬皇帝的美好词语。不料朱元璋见表后竟然怒气冲天,大骂,“腐儒竟敢如此侮辱我呀!”
    大臣们个个目瞪口呆,莫名其妙,实在看不出表中有什么不敬的地方。明太祖对他们解释说:“‘光’是剃光了头发,‘生’就是僧,讽刺我曾经削发当过和尚,‘则’与贼音相近,是骂我起兵造反当过贼。”于是下令把徐一夔杀了。
    这一来大臣们全都害怕了,字义相同的杀头,字音相近的也杀头,照此下去该要杀多少人呢?于是管礼仪的大臣,战战兢兢地对明太祖说:“下边的人都很愚昧,不懂得忌讳,能不能颁发个样式,叫他们永远遵守。”
    朱元璋随后亲自写了一个格式,发布到全国各地。格式不过是个外形或框框,代替不了行文用词,像明太祖那样胡乱解释,是防不胜防的。所以,尽管有了格式,文人被杀的仍然不少。像北平(现在北京市)府学训导(教师)赵伯宁,表笺内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被杀,常州府学训导写了“睿性生知”四字被杀,因为“则”和“贼”发音相近,“生”与“僧”同音。怀庆(现在河南省沁阳县)府学训导写了“遥瞻帝扉”四字被杀,因为“扉”和“非”同音。尉氏县教谕(县立学校校长)写了“藻饰太平”四字被杀,因为“藻饰”和“早失”两字的音相近。等等。像这样滥杀无辜的事件还很多。
    在这种文字狱中,只有一个人侥幸地逃脱了朱元璋的屠刀。
    这个人姓张,为人耿直,敢说,曾做过几天翰林院的编修宫。明太祖讨厌他饶舌,把他贬为山西蒲州(现在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学正(州立学校的负责人),从此做了学官。一次,他照例呈进贺表,表上有“天下有道”和“万寿无疆”两句话。朱元璋还记得他的名字,看完后不禁火冒三丈,说;“这老家伙还在诽谤我。”立即派人把张学正抓来京师,当面问他:“你骂我是强盗,这回看你还有什么说的?我要把你送交司法衙门治罪。”张学正并不畏惧,从容地说:“臣有一言,说完就死。”明太祖说:“死到临头,就让你再说一句。”学正说:“陛下,是您明文规定,表文不许瞎编,一定要出自经典。臣写‘天下有道’,是先圣孔子的格言,臣写‘万寿无疆’,那是《诗经》上臣子祝福国君的心里话。这怎么叫诽谤呢广朱元璋被说得哑口无言,半天,才骂了一声:“你这老东西还在犟嘴,给我滚!”就这样,张学正被罢官回了老家。事后,那些经常在明太祖左右的人都说:“数年以来,才看见只有这么一个人没被惩罚。”
    上面这许多事实说明,明太祖朱元璋因为疑心、猜想和忌讳发展到了病态的地步,凭着手中掌握的生杀予夺的人权,以诗词文章为由,滥杀无辜,实在是他的一大劣迹。就是在封建帝王当中,也是罕见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