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合肥出战
  • 天启年间的辽东经略
  • 弓弩及其在赵国军队中的应用
  • 清朝的花翎
  • 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
  • 唐初的精锐骑兵:玄甲军
  • 不断创新的古代火器
  • 汉朝与匈奴兵制和战法
  • 辽金的法律制度
  • 五胡十六国军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南北朝分裂时代士族对统一理念的维系<%=id%>

    在中华大地上,绵长三四千年的历史中,统一一直是主流,即使在大多数分裂时期,割据政权一般不把自己视为独立的王国,不认为自己与相临的割据政权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而认为只是暂时割据。割据政权之建立,少数是为了维护地方利益的一种自保行为,大多数是以割据来积蓄力量,逐鹿天下,以最终统一为目标。这是一个深刻的国家民族认同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成为今日之中国所依据的历史精神渊源。

       在这个问题背景下,我们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分裂,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因为在这一段分裂时期,更准确的说是在南北朝时期,割据政权之间彼此完全不认同,民族构成差异较大,国家组织形式有根本差别,只看外在特征的话,他们完全可能发展成两个国家,甚至两个民族,其彼此之间的差异甚至比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当然,后来是隋唐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初看起来,这好象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我认为,如果南北朝之间的差别就像他们看上去那么大的话,即使以武力实现了统一,也会由于人民的不认同,推动起义反抗,使统一成为一场短暂的梦魇。秦王朝的迅速败亡,虽然与其暴政不无关系,当时山东六国的人民在长期分裂后之不认同统一王朝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秦的统一,武力固然是必要因素。但从背景条件上讲,因为当时分裂的割据势力大多数是早先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也就是说,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出于一个统一的王朝,有一个共同的认同。并且孔子等人在观念上为统一做了准备,这就是“外夷狄而内诸夏”的春秋“大一统”(以一统为大)观念。秦朝的短命正是没有以那些观念为基础建立文化维系体系。而此后的汉朝正是因为建立了这样 的文化维系体系,所以能够得以绵长(不是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那么,南北朝时期的这个“统”的维系在何处呢?孔门弟子曰,在士族,由于士族之重门第,重统系,便用文化和家族的双重力量在一个分裂变乱的时代维持了汉晋一统理念的绵延。

       对南朝而言,由于自东晋至南朝,多由侨姓士族掌权,侨姓士族来自北方,在他们的观念中,江北与江南应是属于一个统一国家。他们大多支持北伐,即使没有成功,但使一统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南朝有侨郡、侨县的设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收复北方的故土。这就是所谓“保江东以存中夏之统”。

       对北朝而言,士族谱系主要是依汉魏时的官职及门第来品评高下的,这就在不停地提醒着人们汉时的一统,让人们以汉代的疆域来理解和看待当前的分裂,让人们把分裂看作是缺憾,而非常态。并依照这种理念在文化上感化和转变当权的少数民族。这就是所谓“以夷变夏之统”。

       这对于统一构成真正的动力,并成为统一后人们认同新王朝的一个源泉和动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