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合肥出战
  • 天启年间的辽东经略
  • 南北朝分裂时代士族对统一理念的维系
  • 宋朝输纳金国的岁币
  • 唐朝在中亚建立的防御体系述论
  • 大宋西军的黄昏——兼述富平之战
  • 各地的明代王府情况
  • 从红夷到红衣:见证一个王朝的灭亡
  • 唐代宰相职位的变迁
  • 五胡十六国军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两晋军制<%=id%>

    公元265年,司马氏依靠豪族支持,建立了晋王朝。

      一、中军:编制等同于汉朝的南军、北军,负责警卫皇宫、拱卫京畿。

      1、 司马昭初封晋王时,设置了中卫将军,中卫将军负责直接统领驻在王府中的中卫军,负责相府和皇宫禁卫,中卫军下属三支精锐骑射部队(即三部司马):前驱、由基、强弩;司马炎称帝后,中卫军分为左右二卫——左卫将军号称熊渠武贲,右卫将军号称次飞武贲,二卫将军还下辖殿中将军和殿中司马督,二卫将军轮流率领本卫士兵在宫殿内宿卫,近似于汉代的郎卫。

      2、 晋代为保卫东宫皇储又陆续加置了五卫率:前率、后率、左率、右率、中率,规模也很庞大。由此可见晋代政局不稳、废立无常。

      3、 担负宫殿门外到宫城门宿卫的部队(近似于汉代的南军):骁骑、游击二营,命中、虎贲、羽林、上骑、异力五督,由骁骑将军统领。

      4、 皇宫外至城门的京城宿卫部队(近似于汉代的北军):

      (1) 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分驻宫城外四门。
      (2) 领军营、护军营。
      (3) 原来的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营保留,晋武帝时增置翊军、积弩二营。

      5、牙门军,由城门校尉统领,近似于汉代的城门屯兵。

      以上各军均由中军将军统帅,名将羊钴曾担任过这一官职。

      二、州郡兵:曹魏以来,州郡兵逐渐壮大,地方刺史兼领兵将领,权力过大,故此晋武帝在太康三年废罢州郡兵,各州郡只留武吏50~100人,同时,刺史、太守不再领兵。

      三、外军:晋朝的都督制度虽然是继承曹魏,本质却不同。曹魏的都督制与王侯分封制是分离的,外派的都督均能代表中央集权南征北战,只有到司马氏分派子弟占据了几个最重要战区的都督职位后,中央集权才受到了威胁。晋武帝末年,世族刘颂等人奏请诸亲王分别都督诸州军事,晋武帝也深恐曹氏孤立而州镇太盛的教训,于是司马氏诸王纷纷出镇军事重地,占据了全国都督名额的半数以上,这样,分封制与都督制合一了。诸王到一处镇守,就要把封国也转移去,既是重要地区的军事统帅,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这样就形成了与中央分权之势。晋武帝初封同姓时,大国三军,兵五千人;次国二军,兵三千人;小国一军,兵千五百人;而后诸王纷纷在自己身边安插亲信将领和幕僚,并竭力扩军,发展到了动辄数万、十数万,故此酿成了“八王之乱”。其军队来源除世兵外还有以下途径:

      1、 募兵。晋朝实行限制土地占有的占田制后,废除了屯田制和州郡兵,但原来的屯田客和州郡兵并不一定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土地,很多成为无业游民,这样就有条件实行局部性募兵制。

      2、 征募外族移民为兵。诸王军队中有由鲜卑人组成的队伍。

      3、 自组私兵。诸王及属下将领拥有大量的依附农民和家奴,遇有战事即可成兵。

      另,公元306年,并州饥荒,胡骑屡犯,并州军民万余人随东瀛公司马腾到冀州就食,号称“乞活军”,与南犯的北方少数民族作战。

      四、东晋时,皇族改对世家大族宽纵,往往授以大将军、都督、四睁、四平、四征等称号,如谢安曾都督15州军事。这些异姓世家大族取代了皇室分支都督诸州军事,皇室愈加羸弱。皇帝为笼络世族功臣,会赐予其一定数量的世袭兵户(不会太多)作为他们的私兵;而这些将领利用占有私兵的合法性,经常采用“送故”的手段,即将领离任,不把本营兵交出,而是趁机带走转化为自己的私兵。这样长久以往,全国各地都有将领们的军府,严重消弱了中央军队,甚至有的州郡相互勾结结盟,对抗中央。另外,为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南侵,有的地方豪族在村庄外围修筑了一些土堡,称为坞壁,坞主又趁机收庇了大批农民,也造成了大批的地方军事割据势力。

      在东晋军队中,“北府兵”最为著名。公元377年,南衮州刺史谢玄为充实长江下游军事力量,防止上游方镇举兵叛乱,负责筹组新军,以北伐的口号募兵,因此南徐、南衮两州由北方避难而来的农民纷纷入伍;因其在招募中选拔很严,而后又进行了七年以上的严格训练,故该军悍勇异常。魏晋以来把驻屯地方的都督军衙称为军府,东晋南徐州刺史多兼北中郎将,所以南徐州称为北府,这支由南徐、南衮两州移民组成的队伍便被称为北府兵,以后是淝水之战的主力,到东晋末年为桓玄、刘裕所把持,终于亡晋。

      五、关于两晋的兵役制度:

      还是以世兵制为主,即使是招募来的,应募后一般也成为世袭兵;世兵的地位很低,有如刑徒,兵役、劳役极其繁重,致使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逃亡者往往又被地方豪族收容,沦为私兵。另一方面,两晋朝廷也经常发奴为兵,以补世兵之不足,这就又得罪了拥有大量徒附的地方豪族,经常起兵叛乱,故此两晋一直在动荡中……。笔者据此认为,世兵制盛行之日,即其衰亡之时。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