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宋代茶马贸易与军事
  • 秦代的长城与国防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否真有其事?
  •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八次战争
  • 明与邻国的交往
  • 隋代风云:从建康到平壤
  • 明教的演变
  •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造反事件
  • 三国时期蜀国最大的千古迷念
  • 军事部署失误导致秦朝的灭亡?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中国刀之神韵——唐朝刀原貌[图]<%=id%>

           横刀,最初传到日本的唐刀,其刀形是直形的刀,发展到后来逐渐被日本人变为了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而现在的日本刀其刀形在刀身上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

      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大刀”。横刀,为双手刀,是在汉朝的“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研制的,去掉了在汉朝常见的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使其变为可以双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基本形状和现在的“日本刀”很象,但唐朝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现在的常见的“日本刀”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唐朝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日本正仓院保藏的唐刀见下图1~图3:
    12305498_2005051115081188005600.jpg
      图1 日本正仓院保藏的唐刀图

      这把刀是唐朝八世纪中国制的宝刀,当时运到日本。现藏日本皇宫拥有的正仓院。
      
    12305498_2005051115081192370100.jpg
      图2 唐刀局部放大图

      
    12305498_2005051115081195644300.jpg
      图3 唐刀局部放大图


      
    12305498_2005051115081198299800.jpg
      图4 第一把刀装图:第一把刀装的白刃在此……


      日本正仓院保藏的唐刀见下图5~图6:
      
    12305498_20050511150812256100.jpg
      图5 日本正仓院保藏的唐刀图

      这把刀是唐朝八世纪中国制的宝刀,当时运到日本。现藏日本皇宫拥有的正仓院。
      
    12305498_200505111508121869000.jpg
      图6 唐刀局部放大图


      
    12305498_200505111508126834900.jpg
      图7 第二把刀装图:第二把刀装的白刃在此。

      这把刀是唐造,直刃文……其实日本刀的制法,如夹钢和包钢,切刃造和高造,用烧土来淬刃和造刃文,反复锻打……都是中国发明而流传到日本的……以上的实品就可以证明。

      
    12305498_200505111508128743400.jpg
      图8 仪刀图:唐朝8世纪图:朝廷仪卫手拿着长柄的环首刀,可双手握。这些刀当时名作“仪刀”。


      见下图9~图10:这两把刀现存于日本,日本学者认为是7或8世纪中国制的宝刀。第一把名为七星剑(实际是刀),刀面上有云文,也据说有七星文。第二把名为水龙剑(实际是刀)。此两刀为切刃造,用烧土淬制的直刃文。唐朝的刃文古名为霜雪,汉朝时名为白坚,三国名为白虹。

      
    12305498_2005051115081211508000.jpg
      图9 七星剑(实际是刀)

      
    12305498_2005051115081213530000.jpg
      图10 水龙剑(实际是刀)


      见下图11~图12:这两把刀藏在日本正仓院。有当时的唐朝平安时代史书记载公认是唐大刀。请看《正仓院の刀剑》,出版社——日本经济新闻社,1974年。第一把唐刀为切刃造,第二把为镐造,双把为烧土淬制直刃文。现代日本学界内,都没否认此刀的来源。

      
    12305498_2005051115081217144700.jpg
    图11第一把唐刀为切刃造
     
    12305498_2005051115081219149400.jpg
      图12第二把为镐造


      见下图13~图14:出土的唐刀,虽然生锈,但可见镐造刀形,长一米半,起脊。最厚达一点八公分。镐造。1995年购于伦敦,内部未腐蚀。
      
    12305498_2005051115081221253200.jpg
      图13

      
    12305498_2005051115081223799900.jpg
      图14


      见下图15经日本改造后仿制的唐样大刀图:(现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馆国宝)12世纪藤原真楯家传,年代不详,作礼仪用。
      
    12305498_2005051115081225394100.jpg
      图15 点击上图放大


      见下图16陌刀图:唐军步兵均使用陌刀,因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肉搏时候威力不减,史载李嗣业用陌刀肉搏“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12305498_2005051115081227434100.jpg
      图16陌刀图


      见下图唐代武士图17~图18:图为唐代穿明光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
      
    12305498_2005051115081229189600.jpg
      图17唐代穿明光甲武士复原图

      
    12305498_2005051115081230881600.jpg
    图18唐代穿戎服的武士复原图
     
            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特别是铠甲,晚唐时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