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刀之神韵——唐朝刀原貌[图]
  •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
  • 收礼还收长生药——明万历年间的纵欲风尚
  • 大明皇帝平反冤案
  • 布哈拉之战:军事史上最大胆的突袭
  • 罗马军团和汉朝军队的一次战斗
  • 明朝与倭的火器谁更厉害?
  • 被隐藏的历史真相:顺治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 郑成功有支黑人洋枪队
  • 以夷制夷——两宋历次联夷外交概要及其得失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明清之际三大军事力量对河南的争夺<%=id%>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的一年,这一年是明朝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和清朝顺治元年,弘光政权也宣告成立,四个政权代表了三方统治力量,他们都一度左右着中华帝国的命运,都试图主宰千年古国的未来。明清时期的河南东临鲁、皖,西界山陕,北接直隶,南连湖广,是国都北京的南大门,也是南下北征、统一全国的战略要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得中原者得天下” ,于是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玄机四伏、惊心动魄的生死斗争。最后,兵力最少,但最有活力和谋略的满清统治者,巧妙地利用各种复杂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和民族矛盾,游刃其间。他们有勇有谋,注重策略,逐次消灭了各个对手,控制中州腹地,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山雨欲来-------决战之前河南的政局
       明末的河南是社会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农民义军正是在河南迎来了起义的高潮。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攻克洛阳,占据河南府(今洛阳)等豫西府、州、县。稍后,他们三打开封,连续攻克开封府、信阳、汝州等州县,并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连续攻下豫东归德(今河南商丘)府及所属州县,基本上消灭了河南的明军主力,并数次消灭前来围剿的明朝大军,大批地方武装闻风而降。崇祯十七年(1643年)初,大顺建国后即开始北伐,其中刘芳亮带南路大军经河南北上,与李自成北路主力合攻北京。刘芳亮于当年二月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渡河,沿黄河北岸东进,下旬攻下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卫辉府等豫北地区,在此设置防御使、府尹和县令等大顺官后,又攻下彰德府(今河南安阳)。这样,农民军基本上控制了河南全境。
        三月十九日,大顺军进入北京,消灭明王朝,河南各地官绅地方武装也审时度势,暂时归顺农民政权。四月底,山海关一役李自成农民军失败以后,这些饱受农民军打击的地主官绅撕破其归降的虚伪面纱,暴露出他们的阶级本质。在许多地方相继发生了地主武装叛乱、杀害大顺官员、拥兵自重的现象。如归德府知府桑开第勾结其它官员,逮捕了归德府大顺官员,包括府管河同知、商丘、柘城、鹿邑、宁陵、考城、夏邑县令,并将他们押往南京, “豫东地区在两三个月里处于近似权力真空的局面”①。其它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顺失控的局面,河南副将郭从宽擒获大顺长葛县令送往南京的南明政府。
       撤出北京后的李自成大顺政权节节败退,他们将自己防御的重点选择在山西和河南,在河南卫辉一带,有大将刘汝魁等将领镇守,并对反叛的故明武装打击。六月,农民将领刘汝魁带大军将濬县、滑县和长垣三县和卫辉府诸县的明朝官员迁徙至陕西边远地区,以消除隐患。同时为了筹措军饷,大顺政权也开始在河南征收钱粮,以佐军需。但随着清军入关及其对大顺军的围剿,各地大顺政权的官员越来越难以立足。由于农民军在陕西的主力受到清军多铎和阿济格的围剿,河南等地驻军一部分奉命转移,另一部分则面临被剿杀的危险。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开始把自己的*和军事力量渗透到这里。清政权最早将河南纳入自己统治并付诸实施,是在六月初四日,派户部右侍郎王鳌永招抚山东、河南。②王鳌永在任招抚官两个月期间,颇受清政府赏识,但直到十月初八日,他被反清人士赵应元等诈降入青州(今山东益都县)杀掉,他都极有可能没有进入河南辖境,因为笔者翻阅了这一时期的《清实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3辑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文化研究所所编的《明清档案》等书,发现他的奏报全部是关于招抚山东的情况,根本没有谈及河南。七月份,清政府开始直接向河南选派官员,以户部启心郎苏弘祖为河南布政使司参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河北道;刑部启心郎申朝纪为河南布政使司参政,分守河北道。同时,派出内国史院学士罗绣锦为都察御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并兼任提督军务、兼理河道等。③八月初,任命都察院参政祖可法为右都督,充河南卫辉府总兵官;侍郎金玉和为都督佥事,充河南怀庆府副将,郑廷櫆为河南布政使司参议,叶廷秀为河南道监察御史。十九日,“遣河南、山东、山西督抚道府等官赴任,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谕以体国爱民,各给银两有差”。④稍后,在河南的卫辉府、怀庆府设置镇守总兵,并配备了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千总和把总等官员,设兵5000人,逐步建立其军事机构。
      这一时期河南的总体形势是大顺军主要控制豫西地区,清军势力已渗透到豫北诸府县,而豫省的大部分地方,心仪明朝的故明将士仍占有相当的比例。三大政权力量在此都有体现。不过,清政府是主动进攻,大顺军欲卷土重来,而明朝则凭籍其残余影响。元年九月十六日,清山东分巡东昌道李栖凤向清政府奏报了当时河南的形势:“河南舞阳以东汝宁一带地方俱属总兵刘洪启(起)将官分据……河北一带地方俱属营头张天乙管,河南睢州一带地方俱属总兵许定国管。捌月拾贰日定国率兵马将归德府城池残破,蹂躏不堪。金陵口南至许州、舞阳、西平、遂平、临颍、郾城、扶沟、鄢陵、汝宁迤南等处地方俱属总兵刘洪启(起)管。流寇改禹州为均平府,襄县、南阳、襄阳、河南府以西流寇牛头目领兵壹枝在各处镇守,以西俱流寇官,而郾城委知县贰员,壹属弘光,壹属西寇。河南各处非兵即寇,各占一方,无处宁静”。⑤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力图统一中国的清政权与另外两支政权力量的决战在所难免。

    二.怀庆之役-------清军与农民军在河南的决战
    自李自成退出北京后,清政府的统一战争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到九月顺治皇帝进入北京后,京畿、山西和山东基本上已被控制,他们计划将统一战争推向河南以南的诸省,拟兵分两路摧毁大顺和南明弘光政权。与此同时,农民军也计划重整河山,反击地点选在位置重要、清政府立足未稳的豫北地区。
       十月初,原在山西的数万大顺军向河南怀庆府挺进。同时,兰阳(今兰考)一带大顺军也准备渡河进攻豫北清军。据康熙《怀庆府志》记载,“闯寇以兵十万由垣曲寇济源”,十二日,大顺军连续攻克济源、孟县等地,怀庆府清军金玉和所部几乎全军覆没,他率数十骑身先突围时被箭射死。⑥大顺军又乘胜进攻怀庆府治所沁阳县,清卫辉府总兵祖可法火速赶来增援。无奈,河南境内的清军太少,清政权在这里的统治岌岌可危,大有被逐出中原之势。河南清方巡抚罗绣锦向北京紧急求助,他说,“马贼一万有余,步贼二万有余,后未到者还有五六万,要克取怀、卫等府,见今离怀城三十里外扎营……事在紧急,势非泛常,不得不再为吁请也。伏乞亟敕兵部,速催大兵星夜兼程前来,以济救援。”⑦摄政王多尔衮被迫调整原来的经过河南攻下西安、南京的计划,决定集中多铎和阿济格两路大军悉数围攻农民军,谕令:“顷闻流寇急攻怀庆,已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于是二十五日率师南下,便道往征。豫亲王如已克流寇,即遵前谕仍赴南京,如流寇闻风遁走,豫亲王即追蹑贼后,直趋西安……两路大师务期合力攻剿平定贼寇’”。⑧多铎一路南下抵达怀庆府后,大顺军由于兵力不足,主动撤退。多尔衮和多铎都感到统一全国的进程中,最大的威胁仍来自农民军,于是改变继续南下计划,挥师西进,由孟津渡过黄河,与阿济格合力攻打西安。
       由大顺军发动的怀庆之役是他们与清军在河南进行的一次正面交锋,它以局部、暂时的胜利开始,以失败告终。单以在河南境内的驻军论,清政权并不是大顺军的对手。当时,李自成农民军主力正在部署陕北与清军主力的决战,也没能及时对豫北进行有效的增援。数日后,多铎所部清军赶到,强弱易势,气势各异,胜负已明。如果农民军能集中优越兵力,冷静观察当时全国的战局,与多铎大军决战于中原腹地,则鹿死谁手尚难预料。更为最关键的是,怀庆之役暴露了农民军的实力,引火烧身,招至清军的更为疯狂的反攻,加速了自己灭亡的进程。
       农民军在河南的大好战局旋即丧失,怀庆之役是大顺政权在河南组织的最后一次反击。此后,李自成大军再败于潼关,继而出蓝田、商洛进入豫西,然后再下到南阳邓州、内乡一带滞留月余,在这里略做休整后,在清军的步步紧迫下向南撤退,于顺治二年三月下旬到湖北襄阳,退出了河南。没有撤走的大顺武装力量也开展了一些斗争,如顺治元年腊月在武陟、孟县等地“(清军)拘船百五十艘将渡河,为顺贼副将夜掠去百三十艘,清即治浮桥南渡,顺亦治浮桥北渡,两相抗拒”⑨;次年三月十七日,河南巡抚罗绣锦奏报,沈四等还在卫辉的娄儿寺等太行山区与清军周旋。一些地方武装也对新生的清政权予以打击。但这些抗争已无法动摇清政府在河南的统治了。

    三.睢州之变-----清政权与明军对河南的争夺
    自崇祯*后,明政权在各地的统治已分崩离析。但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许多官绅仍然以朱明为正统。南明弘光政权并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山东、河南一带组织有效的防御或进攻,收拾旧河山,图谋中兴。依然过着醉生梦死、文恬武嬉的生活,武官怕死,文官贪财。各地方的官绅面对风云突变的政局,一时无所适从。而新生的清政权却显示出朝气与活力,对明朝旧臣故将采取招抚利用、争取民心的措施,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结果就使“旧时朱氏堂前燕,尽入爱新觉罗家”了。
       河南各地官绅由于受到大顺政权的打击,大部分对农民政权怀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对明朝有所眷顾,对清朝有所希冀。顺治元年十二月初二日,河南巡抚罗绣锦的奏报,就很能反映当时河南官绅武弁的态度和立场:“河南土寇叛乱已久,狡猾性成。前招降李际遇,将近两月,未见来归,以此类推,降诚难信。况中州南有明兵,西临流寇。有报贼抵河南府立营者,有报许定国、高杰等兵马俱临河岸者,有报张缙彦已受明直隶、山西、河南总督职者,又有报凌駉连结土寇,以书招董学礼过河者。种种情形,以臣度之,彼皆俟我军所向以乘其隙耳”⑩。其中的李际遇、张缙彦、董学礼、凌駉和许定国都曾表示要效忠清政府,而实际上他们都没有死心塌地地追随清政权,清统治者对他们显然也不信任。
        南明弘光政权为争取恢复在河南的统治也确实做了一些工作。顺治元年七月开始,弘光朝陆续向河南派任了一批官员,如原开封推官陈潜夫为巡按御史,马士英的妹夫越其杰为河南巡抚,刘洪起为总兵官,凌駉为河南御史,以归降清政府的张缙彦为河南总督,并向其它一些州县委任了一些官员。虽然这些官员多是一些虚职,实际上也没有有效地行使权力,甚至南明政府也知道其中一些官员业已降清,但仍希望通过他们重新构建在河南的统治。在这些官员的策应下,南明政府向河南派兵,组织了惟一的一次军事行动。清政府却成功地把握时机,利用故明官员首鼠两端的心理,轻松地将明军逐出中原,这就是“睢州之变”。
       当时明方总帅史可法的总体设想是:“张缙彦分诸将防河,宁陵以东至归德属王之纲,宁陵以西至兰阳属许定国,祥符以西至汜水属刘洪起,河洛委李际遇。高杰北征,发徐州”。11虽然此次行动本意并不是消灭清军,只是希望能与清军联系消灭河南境内的农民军,当然,在光复中原的同时,也能遏制清军的迅猛发展。奉命北征的高杰在给肃亲王豪格的信表达了南明“会师剿闯”的意图:“关东大兵能复我神州,葬我先帝,雪我深怨,救我黎民………杰猥以菲劣,奉旨堵河,不揣绵力,急欲会合劲旅,分道入秦,歼闯贼之首,哭奠先帝”。但清政府已经做好了不与南明和谈,并部署了消灭南明的计划,豪格回复高杰信说“钦差官远来,知有投诚之意,正首建功之日也。果能弃暗投明,择主而事,决意躬来,过河面会,将军功名不在寻常中矣。若第欲合兵剿闯,其事不与予言” 。12顺治二年正月初十日,高杰与河南巡抚越其杰、巡按御史陈潜夫率大军到归德睢州(今睢县)。镇守睢州的是明河南总兵官许定国,而当时他已经暗地投降了清军,并按清军的要求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清营中做人质。十二日,许定国在睢州城大摆盛筵,名义上是为高杰、越其杰和陈潜夫接风洗尘,而实际上却摆下了鸿门宴。高杰重兵屯于城外,仅凭义气与匹夫之勇,只带少量士卒赴宴。许定国用妓女将高杰灌醉后,杀死高杰及随从,越其杰、陈潜夫逃走。第二天高杰部下血洗睢州城,而许定国率众过黄河投降了清军,被封为平南侯,继而率部随多铎,充当了清朝平定河南的急先锋。13
       睢州之变以高杰的被杀而告终,虽然高杰的军队减员并不多,但南明政府收复河南的计划随之落空。睢州之变后,巡抚越其杰“狼狈而走。时大兵(指豪格所领清军)只隔一河,乃大惧,竟南还”,巡按陈潜夫亦大惧,而逃奔南京,总督张缙彦“单骑逃避”14。稍后,南明政权在归德、夏邑、虞城等做了部署,在清军主力没有抵达河南时也曾给亲清的许定国进行打击,但是,由于以家族式管理的高杰部群龙无首,南明另一大将黄得功想霸占高杰军队,彼此明争暗抢,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致对敌的战斗力。因高杰的狂妄寡谋和清军计用降将许定国,史可法仓促组织的将明朝军事势力推进河南的计划宣告失败,而且此后再也没有机会染指中原了。
       顺治二年正月,清军多铎和阿济格两大主力会师西安后,分兵两路,一路追杀李自成军队,另一路经洛阳与豫北豪格合攻受南明政权影响最深的豫东开封府和归德府(今商丘市),并由此突入淮扬,一举消灭南明政权。开封、归德两府原来一部分南明军队望风而逃,所属州县顺风降清。到三月底,多铎率大军入归德府后,向清中央报告了河南的整体形势:“所过州县,尽皆投顺。兵科凌駉叛逃南中,复为御史出巡河南,适在归德,亦已擒获。南阳伪副将李好献札投诚,随给札升为总兵官。河南、开封、归德三府属州县,已委官管理。内院中书赵文蔚升为河南兵备道,王永亦升为清军道总兵官,高第留镇河南,孔希贵留镇归德,惟开封府尚未留兵驻防,许定国及投诚贼首刘芳兴等俱随营南征。河南地方初定……”15
       顺治元年的清军力量在总量上既不如农民军,也不如故明和南明军队,但他们注重谋略,赋有朝气,以一股无可撼动的霸气与王者之师的魄力,以排山倒海和摧枯拉朽之势,击垮各个对手。而农民军和明军则缺乏总体的战略决策,兵败如山,一蹶不振,穷于应会,最终自取灭亡。一切历史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但假设的历史却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与汲取教训的机会,以避免重蹈前人覆辙。这是明清之际三方势力角逐中原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① 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77页
    ②《清世祖实录》卷5,顺治元年六月庚申条
    ③《清世祖实录》卷6,顺治元年七月壬子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3辑,中华书局,1990年,第80页
    ④《清世祖实录》卷7,顺治元年八月甲戌条
    ⑤《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山东巡东昌道李栖凤呈内院文,第442页
    ⑥康熙《怀庆府志》卷8,《忠节》
    ⑦《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一册(上)第2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
    ⑧《清世祖实录》卷10,顺治元年十月丙子条
    ⑨(清)计六奇:《明季南略》卷3,《清顺相抗》
    ⑩《清世祖实录》卷12,顺治元年十二月丙辰条
    11 《明季南略》卷2,《北事》
    12 《明季南略》卷2,《高杰移清肃王书》《肃王报书》
    13 郑廉《豫变纪变》卷8;《明季南略》卷3,《许定国杀高杰》
    14  郑廉《豫变纪变》卷8
    15 《清世祖实录》卷15,顺治二年三壬子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