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胡服骑射与赵国的崛起
  • 万历朝征缅自卫反击战
  • 中国与西方国家最早的军事冲突
  • 史官杰作——玄武门之变
  • 隋唐军事贵族集团的起源
  • 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
  • 先秦简史
  • 元朝东征日本战史大全
  • 威风八面的大唐战记
  •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古代有趣的官僚绰号数数看?<%=id%>

    古代有些官僚,或尸位素餐,无所建树;或行为猥琐,为时人不齿。人们就其表现,给他们起了些绰号。现择其要者,辑录如下,以博诸君一笑。

    伴食宰相

    唐玄宗开元年间,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他自觉品行、能力不及姚崇,遇事从不出头,都推给姚崇。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八砖学士

    唐文宗时,有个官僚名叫裴颜祺,官拜翰林学士。当时翰林院有个规定:日光照到甬道之第五块砖时上班。裴颜祺性懒,总是等到日光照到第八块砖时才到。时称“八砖学士”,谓其经常迟到。

    没字碑

    五代后唐时,有个官僚名叫崔协。他长得气宇轩昂,一表人材,遇事好发表议论,常常语惊四座。不过,此君胸无点墨,连个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秉笔皆假手他人。时人谓之“没字碑”。

    三旨相公

    宋神宗时,有个官僚名叫王圭。他当宰相16年,尸位素餐,从无建树。上殿面君,曰“取圣旨”;听取皇帝指示后,曰“领圣旨”;回到衙门后,对秉事者曰“已得圣旨”。时人谓之“三旨相公”,以讥刺其失职。

    洗屌相公

    明朝时,皇帝多纵欲。一些无耻官僚投其所好,多以房中术为进身之阶。明宪宗时,万安以进*得宠,后来竟当上了内阁首辅。时人讥之为“洗屌相公”。

    青词宰相

    明正德十年,嘉靖皇帝入继大统。他信奉道教。古代道士斋醮,必念上奉天神的表章。表章用朱笔写在一种青藤纸上,称为“青词”。严嵩为了邀宠,不仅自己刻意求工,大写青词,而且令其子严世藩也投其所好,后来终于以青词赢得天子的青睐。严嵩因而又称“青词宰相”。

    炼尿尚书

    明朝时,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他除了经常斋醮外,还服用好些丹药,梦想长生不老。官僚顾可学取童男童女小便炼制秋石,进献给嘉靖皇帝,说服之即可长生。嘉靖皇帝服用后认为有些效验,对他优礼有加。顾可学后来竟官至礼部上书,时人皆不齿其为人。当时有传言:“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顾可学亦被人称为“炼尿尚书”。

    蟋蟀相公

    1644年春,李自成进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不久,福王朱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次年,清兵临江,形势十分危急。执掌大权的大学士马士英当此危难之际,每日犹以斗蟋蟀为戏,时人称之为“蟋蟀相公”。无独有偶,皇帝朱由崧也不以国事为重。大敌当前,宫中犹需房中药,令乞丐捕虾蟆以供,灯笼上大书“奉旨捕蟾”,时称“虾蟆天子”。有君臣若此,弘光政权的垮台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肉腰刀

    李林甫,唐玄宗时权臣。此人性狡黠,有权术。对人表面友好,而暗加陷害,又嫉贤妒能。每当与群臣的议论不合,他向皇帝上奏章时,就要陷害与自己议论不合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肉腰刀”。

    高下笔

    陈希闵,唐朝人,曾担任司刑司直的官职。此人是个无能之辈,各种公务到了他的手上,就不知如何处理是好,因而公务积压甚多。他在办公时一手执笔,一手支住额头,半天都不知道如何下笔。同衙门的人戏称其为“高下笔”。

    按孔子

    这个外号说的也是这位陈希闵。此人办公,凡是由他经手的公文,上面删改之处甚多,时间又拖得很长,以致纸张穿破,出现很多孔洞。同僚称之为“按孔子”。

    柜中刺史

    武则天时,孙彦高担任定州刺史。有一年,定州被突厥军队重重包围。他不敢去衙门办公,需要收发文告、符节时,就从官府的一个小窗传递,而把州府大门锁住。敌人攻入城中以后,他连忙躲进家里大柜里,并命令奴仆说:“牢牢地掌握钥匙,敌人若来讨取,千万不要交给他们。”后来,此事传开,人们讥刺其为“柜中刺史”。

    驱驴宰相

    唐武则天时,王及善任文昌左相。此人尸位素餐,无所事事。他不许部下的官员骑的驴子进入官署。他自己每天就只干驱赶驴子的事儿,很少有休息的时候。时称“驱驴宰相”。

    金牛御史

    唐时,有个侍御史名叫严升期。此人特别爱吃牛肉。为了满足他的这一爱好,他巡查时所到州县烹宰的牛极多。同时,他又是一个贪官,问题不论大小,只要交纳金银,就一概不予追究。所以,此人所到之处,金银价格暴涨。时人讥刺其为“金牛御史”。

    红杏尚书

    宋祁,宋代的工部尚书,曾和欧阳修合著五代史。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被时人称为“红杏尚书”。

    六如给事

    北宋钦宗时,金兵包围汴梁。李邺出使金军大营,回城后盛赞金兵,所谓“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被百姓骂为六如给事。

    斫窗舍人

    唐时,有个中书舍人名叫阳滔。有一次皇帝催促着要他赶快写一道敕命。不巧,中书省令史恰好带着文书库房的钥匙出去了,也就没有公文旧本来检寻敕命的程式。阳滔着急,就拿斧头把文书库房的窗户砍开,取出公文旧文。同僚称其为“斫窗舍人”。

    偷鞋刺史

    唐时,郑仁凯任密州刺史。有一天,他家奴仆的鞋子穿坏了,请求他再给自己买一双。他说:“可以,我给你弄双鞋就是了。”过了一会儿,郑仁凯看见看门人脚上穿着一双好鞋过来了,灵机一动,便吩咐看门人到庭院里一棵大树上去捉鸟。看门人脱鞋上树以后,这位刺史便要奴仆把他的鞋拿走了。此事传开,郑大人便有了“偷鞋刺史”的“雅号”。

    弄獐宰相


    很多人都知道唐朝宰相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却不晓他还有个外号叫“弄獐宰相”。一次,李在写信庆贺亲戚生了孩子时,将“弄璋”(古称生男曰“弄璋”,璋为玉器)写成了“弄獐”(獐为野兽)。后人遂以“弄獐宰相”来戏称没有文化的权贵了。


    床下都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天晚上,武汉三镇城头就变换了旗帜,那面被洋人讥讽的“病蛇旗”(黄龙戏珠旗)被拉掉了。

    起义成功后,由谁出面主持起义者建立的湖北军政府工作呢?因为起义来的仓卒,来不及和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取得联系。可是政府要建立,起义的新军还需要巩固和扩大战果。翌日下午,当起义士兵代表和地方立宪派商议,要推出鄂军大都督时,立宪派的花言巧语,使缺乏*经验的起义士兵同意了让黎元洪当大都督。

    当时,黎元洪担任新军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旅)的协统(旅长)。听到起义的消息后,吓得赶快从营房中逃跑。他深怕起义士兵拿他问罪,不敢回家,就换了一身便衣东躲西藏,想混出城去。

    黎元洪下落不明,起义士兵只好分路寻找。经过碾转周折,这位面团团的黎协统总算找到了。当得知起义士兵要推举他出任对抗大清王朝的革命军大都督时,黎元洪浑身紧张,汗流浃背,表示坚决不干此“叛逆事”。后来经起义士兵强行逼迫,再加上当时形势已开始逐渐有利于革命,这才勉为其难,答应就任。但这位黎都督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噱:要他剪掉辫子,他却痛哭流涕,迟迟拒绝将盘在头顶心的猪尾巴割掉;就任都督时,他在公众场合作献辞,也是一副狼狈相,说了半句“元洪不德”,就哑口无言了。他的这种表现其实也并不奇怪。他本是清军巡防营的高级军官,在武昌起义当天晚上还亲手杀死起义士兵派来联络的代表。要他在一夜之后就转变立场,岂非咄咄怪事!这种行为和心态,在当时人看来,倒也滑稽有趣。于是,关于他当都督前逃匿和寻找之事,就被人们奔走相告,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

    丹青宰相

    唐朝画家阎立本,工于写真,朝野驰名,大受高宗赏识,于公元669年拜为右相。但他终是个艺术家,“无宰相器”,缺乏*才干。当时,大臣姜恪因作战有功被升为左相,时人评论说:“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于是,阎立本被称为“丹青宰相。”

    浪子宰相

    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游纵无检”,行为放荡,好作*词艳曲,自号李流子。他位居宰辅,不理政事,只知享乐,自称“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于是,都人亦呼邦彦为“浪子宰相”。

    山中宰相

    南朝梁武帝时,陶弘景隐居山中,朝廷每有大事,必定遣人询问他,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