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何为三皇五帝?
  • 33位皇帝龙椅坐歪
  • 孝庄皇太后用美色亲自招降洪承畴?
  • 勇猛契丹族为何集体失踪?
  • 战国前期魏国的强大令人吃惊
  • 清军特种部队
  • 揭穿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谎言
  • 南宋末四川军民对蒙古的抵抗及其意义
  • 暴君商纣到底有多残暴
  • 中国历代王朝帝王惊人之最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满清时代的文字狱<%=id%>

     

    满清大兴文字狱

    中国自古就有以文治罪迫害知识分子的“传统”。从周宣王时有人因借民谣讽刺朝政而被杀,绵延到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以文治罪的事件从未间断,举不胜举,还博得了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文字狱。

    这一回要分解的是满清的文字狱。文字狱在满清的统治者手里被发扬光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空前绝后的(但愿是绝后的)。

    函可《变记》案

    清兵于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文字狱就从顺治四年开始发生了。顺治四年发生的函可《变记》案,拉开了满清文字狱的大幕,函可作为满清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被载入了史册。

    函可是个和尚,本名韩宗(马来),(这个字怎么念啊,新华字典上都没有。)广东人。他祖上是明朝的名门望族,他爹是明朝高官,与洪承畴(此人后来降清)过往甚密。明朝败亡后,具有民族大义的他,把清兵入关后的杀戮掠夺写成《变记》一书,他站在汉族立场,以满腔*,记载那些仁人志士不甘亡国奋身反抗悲壮献身的事迹。1647年10月某天,函可在经过江宁城门时被清兵搜查,在他身上竟然搜到钦命招抚江南各省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大学士洪承畴的护行印牌,南明福王朱由菘答大臣阮大铖的书信,还有《变记》一书,函可当即被抓。刑讯后,函可与其弟子法维等人被流放沈阳,客死他乡,死时49岁。然而此事还没完,函可死后100多年,乾隆四十年,在查*,大兴文字狱期间,函可的诗集《千山诗集》被查抄,他住过的寺庙也全部被拆毁。

    《明史辑略》案

    看过金庸《鹿鼎记》的人对《明史》案应该比较熟悉,《鹿鼎记》第五十回里写到顾炎武、查继佐、黄黎洲、吕留良四人劝韦小宝高举义旗,自立为帝,其中的查继佐就是金庸的先人。

    《明史》稿本是天启朝宰相朱国桢所著。历史一再告诉俺们,所谓富贵不过三代,到了朱国桢的孙辈,因为家道衰落穷困潦倒,以银1000两把《明史》稿本卖给了浙西湖洲府南浔镇一财主庄廷鑨。由于朱国桢只写了天启以前的史实,庄廷鑨得到此书稿后,就聘请了江浙一带的通士文儒十几人,补充天启、崇祯年间的史实,并对稿本修正错误,加以润饰,撰写对史实的评论,编纂成书。成书后改了个名字叫做《明史辑略》,撰书人变成了庄廷鑨。书成不久,庄廷鑨便去世了。庄廷鑨的财主老爹庄允城在刊行《明史辑略》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江浙名流查继佐、陆圻、范镶三人的姓名列入参订者的名单中。这三个人怕招惹是非,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将此事报告给浙江学道(这一段在《鹿鼎记》中可没有提及)。浙江学道胡尚衡命湖州府学查报此事。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却想借此敲诈庄家,但是未遂。后来又被一个靠敲诈起家的垃圾吴之荣得知,几次敲诈勒索庄家都没成功,这混蛋于是把书中的颂明恶清的话摘录下来,到北京以造写逆书为名向满清控告庄家和朱家。康熙二年正月二十日清晨,湖州文武官员,率领八旗士兵数百人,分别按《明史辑略》中有名字者的人家,无论男女老少父子兄弟姐妹奴仆,全都抓了起来。满清利用庄家《明史辑略》事件,对汉族文人大开杀戒。直到康熙二年初,凡是《明史辑略》所提到的人,以及姻党亲戚,购书,藏书以至于读过此书的,约2000多人,全部投入杭州监狱。康熙二年五月,刑部审定,把庄廷鑨开棺戳尸,将涉及这个案子的18人凌迟处死(也就是千刀万剐,一刀一刀,将人全身肢体肌肉慢慢切割下来,直到犯人受尽痛苦,方才处死),斩首70人,妻妾女孙流放为奴者数百人。

    吕留良案

    雍正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案。吕留良是个有名的学者。金庸的《鹿鼎记》第一回就提到了他。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了反清斗争,但没有成功。清初,有人向满清推荐他,他坚决不给满清卖命。统治者威胁他,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当了和尚。

    吕留良当和尚后所著的书里面有反对满清统治的内容。但是书写成后并没有流传开去。后来有个湖南人曾静,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十分敬佩,就派其学生张熙,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张熙到浙江后,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这几个人血性男儿都十分愤慨汉人被胡虏统治,打算推翻满清。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掌握兵权。于是派张熙去劝说岳钟琪反清。张熙劝岳钟琪说:“将军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是岳飞)的后代,现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金人。岳王当年被金人勾结秦桧害死,千古称冤。现在将军手里有的是人马,正是替岳王报仇的好机会呢。”岳钟琪是个汉人败类,他骗取了张熙的信任,得知了他们谋划反清的所有的情节,并上报雍正。于是雍正下令把曾静、张熙解送到北京,严刑审问。最后案子还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不少读过吕留良书的文人士子也受到株连,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

    “维民所止” 案

    据说雍正年间,查嗣庭主持江西省的科举考试,试题出的是《诗经》上的一句“维民所止”。不料却被诬告,说他蓄意去掉雍正老儿的脑袋,雍正拿试题来一看,“维止”二字看上去果然跟没了脑袋的自己一样,于是把查嗣庭斩杀了。

    其实这只是民间传说,跟查嗣庭案有点出入,但是可以看出当时满清为了杀戮有民族骨气的汉族文人士子,可以编造出多么荒谬无耻的理由。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官时所出的试题,雍正确实有所挑剔,非常不满,后来又在查嗣庭的家里查出日记以及请托营求,科场关节等书札文字。雍正认为日记有对康熙朝政诽谤,对雍正不敬的话,于是在雍正四年将查嗣庭革职查办。查嗣庭案从头到尾都是雍正一手导演的,查嗣庭案结案后,雍正曾说,他早就看出查嗣庭有谋逆之心。

    雍正爱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要*。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此外比较有名的文字狱还有戴名士案、彭家屏收藏明本野史案、王锡侯校正《康熙字典》的《字贯》案等等,写得太长了,怕没人看,这里就不细说了。

    清代文字狱的苛细残酷无与伦比,制造的特大文字狱数不胜数,据统计,在满清的统治的268年里,发生的文字狱超过160起几乎一年半一次。这些文字狱中,有些的确属于反清复明,恢复汉政一类的,但大多数都是子乌虚有,捕风捉影,为数不少的文字狱背后,真正隐藏的不过是满清统治者以恐吓汉人来维持统治罢了。满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文字狱对禁锢思想,抑制各种学术发展,扼*才,影响更为深远。以《明史辑略》案为例,该案发生在江浙,对文人名士集中的江南地区震动尤其巨大。满清统治者通过文字狱以压制读书人抒发思念故国之幽情,教训他们接受胡虏的剃发易服制度,达到了保持奴役统治的目的。满清对汉人的奴性培养无疑是成功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异族统治了汉人近三百年,而且还剃发易服。想一想,在汉族人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两百多年居然剃光了半个脑袋再拖着一根长辫子,真是悲哀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