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史大揭发
  • 论伊朗巴列维王朝的覆灭
  • 木帆船与铁甲舰对决的锡诺普海战
  • 苏联的大清洗杀了多少万人?
  • 世界上首次细菌战:鞑靼人用死尸散布鼠疫
  • 西方文明的源头并非古希腊
  • 1419年,朝鲜舰队突袭日本
  • 高丽建国的经过
  • 罗马抗击匈奴的沙隆之战
  • 二战伪军俄罗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俄国对中亚的征服<%=id%>

    沙皇俄国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亚地区垂涎已久。1717年,彼得一世派遣别科维奇远征希瓦汗国,几乎全军覆没。19世纪上半期,随着俄国开始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全面征服,俄国对中亚诸汗国和中国回疆地区发动了强大的攻势。1834年,在曼格什拉克半岛建立新亚历山德罗夫斯克要塞。1839年秋,奥伦堡总督彼得罗夫斯基再次远征希瓦,仍未得逞,此后俄国的主攻方向转到浩罕汗国北部一带。1847年,在锡尔河口修建赖姆堡(后改名阿拉尔斯克)。1853年,占领浩罕要塞阿克·麦吉特(改名彼得罗夫斯克),形成锡尔河碉堡线。与此同时,俄军从塞米巴拉金斯克向南推进,1846年,沙俄沿爱古斯河南侵,过勒布什河,占领了库克乌苏河(卡拉塔河)以东的卡帕尔。1847 年,偷偷在巴尔喀什湖东南中国境内建立科帕尔堡。1851年起俄国乘清朝内外交困,阿勒坦山(阿尔泰山)地区秩序混乱之机,侵入鄂布河(鄂毕河)上游察那斯河(恰雷什河)、哈屯河(卡通河)、比亚河一带,并逐步向阿尔泰腹地、额尔齐斯河上游推进,想把中国的内湖斋桑泊据为己有,由于清政府采取了有力的防范措施,才使沙俄侵吞斋桑湖的计划没有实现。但1854年,沙俄占领了天山北麓吹河(楚河)与伊犁河之间的阿里玛图,同年十月,将卡帕尔和阿里玛图划入新建的隶属于西西伯利亚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省,两年后,又把阿里玛图改为阿拉木图作为哈萨克斯坦的首府,擅自将中国巴尔喀什湖(当时为中国第一大湖)以东以南的地区划入俄国的版图,并继续向东将其势力扩张到特穆尔图淖尔(今伊塞克湖当时为中国第二大湖)一带。在1854年,还建立维尔诺堡,形成另一条包抄哈萨克草原、进攻中亚诸汗国的碉堡线,即西伯利亚线。克里米亚战争后,双头鹰俄国为了挽回在欧洲一头的惨败,加紧侵略东方。1858~1859年,沙皇政府派遣 3个使团分赴中国喀什噶尔、呼罗珊、希瓦和布哈拉(领导后一个使团的是狂热的侵略分子、侍从武官伊格纳切夫)收集情报,标志它在中亚的扩张政策进入新的阶段。
    沙俄在完成对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事实上的攫取后,又利用《中俄北京条约》所作的如下的规定,想进行占领合法化:“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及1728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碑末处起,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斋桑泊),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1862年1月,沙皇亚力山大二世亲自主持“特别会议”,通过了外交部拟订的利用外交讹诈,割占中国西部领土的方案,会后,沙皇任命巴布科夫(鄂木斯克集团军上校)为俄方谈判代表,外交部在给谈判代表的训令中指出:首先必须向清政府代表声明,谈判只能在"准确地"依据《中俄北京条约》划界的条件下才能举行,然后再坚持"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力争全部占有斋桑泊和特克斯河上游地区,至少也应保留两国共有斋桑泊,并给俄国人在湖上捕鱼和航行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沙俄在边界上作了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把军队开进中国领土,挑起边界冲突,造成有利于沙俄谈判的军事态势。1862年8月3日,巴布科夫到达塔城,与清政府代表、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领队大臣傅勒果素等进行划界谈判。谈判开始,巴布科夫提出应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并拿出一张早已划好的分界地图,上面以红线把中国常驻卡伦以外的领土,全部划归沙俄版图,强行要求中国代表接受。明谊据理力争说:“条约内载自沙宾达巴哈界牌末处起,至浩罕边界为界,袤延万里,其中只有三处地名,再未详细指定逐段立界之处”,根本没有什么统以中国常住卡伦为界的规定。“双方应该细查条约、遵照旧图,秉公商办。”又说,“常住卡伦之外有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的乌梁海,有塔尔巴哈台所属爱古斯、勒布什的哈萨克,有伊犁所属特穆尔图淖尔、哈拉塔拉的哈萨克、布鲁特,他们都是清政府的臣民,他们的牧地是中国的领土,不能分给俄国。”巴布科夫蛮不讲理,胡说“图内所载界址,均系该国所属乌梁海、哈萨克、布鲁特游牧之地。”此后,俄国增派驻伊犁领事扎哈罗夫为全权代表,此人通晓满语和汉语,“人甚狡黠”,他说如不照条约内以常住卡伦为界,即是你们废了条约。”明谊驳斥说:“常驻卡伦根本不是中国的国境线,比如伊犁以西的勒布什地方,乾隆年间,立有石碣,现在尚存。我国伊犁、塔尔巴哈台每年派官兵前往该处,查收哈萨克呈交之租马,均在此界会哨。”扎哈罗夫理屈辞穷,大声骂道:“此界系你们伊犁将军私行偷立,何以算得交界。”在以后的谈判中,谊仍凛然不屈,答以“若照我国常驻卡伦为界,则不特卡外住牧之食俸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各旗,即哈萨克、布鲁特各部落,均被你们包去。”虽然明谊作了让步的提议,但俄方代表坚持以“常设卡伦”为界。沙俄政府由于狡辩要挟都无济于事,遂命令沙俄代表于10月12日起程回国,单方面中断了会议。接着故伎重演,在回(新)疆边境全线出动军队,对清政府武力威胁。从1863年4月初到1864年,俄军占据了从斋桑泊到伊塞克湖中国边疆十多处卡伦,每处有侵略军四五百人至一百几十名不等。他们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进行离间、分化、收买活动。由于斋桑泊是沙俄割占计划的重点,巴布科夫还组织了一个由哥萨克骑兵和炮兵掩护的"斋桑泊考察团",在1863年夏天侵入斋桑泊沿岸地区。1862年冬和次年春、夏,清政府曾在北京同沙俄驻华公使巴留捷克和代办格林卡反复进行谈判,每当俄使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时,就借口“未深悉该事情形”以推卸责任。1863年6月至8月,清政府对沙俄一系列入侵和挑衅提出抗议,要求沙俄撤兵,并重开塔城谈判。1863年10月,中俄在塔城第二次谈判,由于沙俄恃强凌弱,谈判也以无结果而告终,沙俄代表于10月25日起程回国。当时回疆库车的回族、维吾尔族人民正在起义反清,沙俄看到这是强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的有利时机,乘机派俄军600余人,携枪带炮到塔城附近的巴克图卡外驻扎,又派俄军1000余人占领伊犁西北的博罗湖吉尔卡伦。清政府内外交困,因而要明谊等按照沙俄议单,赶紧将分界事宜结束。1864年9月,扎哈罗夫等到达塔城,明谊根据《中俄北京条约》、自沙宾达巴哈界牌末处往西至斋桑泊的规定,向其力争将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地区一半给中国,但扎哈罗夫声称只有按照俄方“画定分界限道绘图作记,换约定案”,否则“立即回国,派兵看守分准地界”。在沙俄代表以武力威胁的情况下,明谊只得遵照清政府的指示,按照俄国的要求,于同治三年九月初七日(1864年10月7日)同扎哈罗夫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这个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比《中俄北京条约》更为苛刻,它把《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为界湖的伊塞克湖和斋桑泊划为沙俄的内湖,又霸占了中国塞留格木岭、奎屯山以西和围绕斋桑泊以南的广大地区,乌克克、沁达垓图、乌尔鲁、昌吉斯台、塔布博勒齐尔、纳林、阿吉尔噶、和尼迈拉虎等8卡伦,都不得不挪移改设,以和尼迈拉虎面言,向中国一侧挪移了近200公里,天山山脉原来完全属于中国,现在汗腾格里峰以西有一半的天山山脉不属于中国。该条约又称《中俄塔城条约》通过该不平等条约,俄国总共割占了中国44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1859~1863年间,沙俄侵略军在锡尔河流域和楚河流域一带进行频繁的军事“侦察”,攻占和破坏浩罕边境的堡垒。1863年年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布联接东西碉堡线以便深入中亚的动员令。1864年夏,切尔尼亚耶夫上校从维尔诺堡出发,于6月16日攻占奥列·阿塔要塞。另一方面,维列夫金上校从彼得罗夫斯克出发,于6月25日攻占伊斯兰教圣地土耳其斯坦城,实现联接碉堡线的计划。 7月底,沙皇政府决定建立“新浩罕线”,该线由楚河到锡尔河的阳尼·库尔干的全部堡垒组成,新晋升少将的切尔尼亚耶夫任司令。切尔尼亚耶夫立即进攻浩罕的军事重镇奇姆肯特,被浩罕汗国的摄政阿利姆库尔击退。但他在这年10月初乘阿利姆库尔撤离之机攻陷该城,从而实现了锡尔河碉堡线和西伯利亚碉堡线的联接,并且继续向南推进,企图一举夺下中亚最大的城市塔什干,未能得逞。为了“安抚”英国等西方国家,俄国外交大臣戈尔什科夫于1864年11月发出通告,竭力为俄国在中亚的侵略活动辩护,诡称奇姆肯特是俄军向南推进的极限。不到半年,切尔尼亚耶夫再次对塔什干发动猛攻。1865年 5月,浩罕的杰出统帅民族英雄不幸阵亡。 6月28日,经过激烈的巷战后,塔什干沦陷。同时沙俄暗中收买浩罕的高层贵族,全力支持浩罕阿古柏伯克入侵中国回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此后俄国侵略军的矛头转向布哈拉汗国,在1866年 5月20日伊尔加尔的战役中打败埃米尔穆扎法尔的军队,然后占领霍占特、乌拉·丘别、吉扎克等城,割断布哈拉与浩罕的联系。1867年,成立以塔什干为中心的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由Κ.Π.考夫曼任总督,从而开始了对中亚诸国征服的决定性阶段。考夫曼首先从精疲力竭的浩罕汗国下手,迫使浩罕胡德亚尔汗于1868年 2月签署不平等的“通商条约”,浩罕实际上变成俄国的附庸。接着考夫曼全力对付布哈拉汗国,于1868年 5月占领撒马尔罕和卡塔-库尔干。1868年6月14日,在吉拉布拉克高地(卡塔-库尔干与布哈拉之间)的决战中武器装备占有极大优势的沙俄军队再次击败布哈拉埃米尔的军队,穆扎法尔投降。根据7月5日的和约,布哈拉承认霍占特、乌拉·丘别和吉扎克并入俄国,割让撒马尔罕和卡塔-库尔干,赔款50万卢布。布哈拉沦为俄国附庸。然后轮到了希瓦汗国。1869年,沙皇政府建立克拉斯诺沃斯克城,作为从里海东南岸进攻希瓦和土库曼的基地,而且并不放松对中国回疆的继续入侵,由于不满足对阿古柏政权的幕后指挥,1871年沙皇政府捍然派兵入侵强占了中国回疆的伊犁地区。1872年沙皇政府作出彻底征服希瓦汗国的决定,1873年沙俄侵略军在考夫曼统率下从土耳其斯坦、克拉斯诺沃斯克、曼格什拉克、奥伦堡分四路对希瓦发动强大攻势,6月占领希瓦城。7~ 8月间,考夫曼下令对附近的和平居民土库曼约穆德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 8月24日,签订俄希和约,希瓦汗国割让阿姆河右岸的全部土地,赔款 220万卢布,穆罕默德·拉希姆二世成为“全俄皇帝的卑顺奴仆”。1876 年,沙皇俄国血腥镇压浩罕的民族大起义后,正式吞并浩罕汗国,改为费尔干纳省,从而完成了对中亚三大汗国的征服。
      从1877年起,俄国对土库曼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同时俄国对与中亚国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在土库曼1879年 9月,俄军在攻打阿哈尔·捷金绿洲的重镇格奥克·帖佩时,遭到英勇的土库曼人的沉重打击,狼狈窜回。1881年初,镇压浩罕起义的刽子手斯科别列夫率领大军再度侵入土库曼,在攻占格奥克·帖佩后,不分男女老幼,疯狂残杀8000名土库曼帖克人。1884年初,俄军占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枢纽谋夫城,并继续向南推进到阿富汗边境的库什卡河谷,这里成为俄罗斯帝国和后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领土的最南端。由于俄国在同对土耳其的战争中获胜挽回了克里米亚战争失利的影响,英、俄矛盾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两国经过激烈谈判最后妥协,俄国得以完全占领土库曼斯坦。在最后完成对中亚诸国的征服时俄国加紧了对中国回疆的侵略,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割去伊犁西部霍尔果斯以西的大片中国领土。以后又陆续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伊犁界约》(1882年)、《喀什噶尔界约》(1882年)、《科塔界约》(1883年)、《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1883年)、《续勘喀什噶尔界约》(1884年)等5个勘界议定书,又强行割占了中国斋桑泊东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阿克赛河源、阿赖山区等共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892年强占帕米尔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从而最终实现了对整个中亚390万平方公里的征服。

    到了前苏联时期,在苏联最高意识形态负责人日丹诺夫的授意下,掀起了篡改历史的高潮,苏联历史学家一致声称(有很多说真话的历史学家受到严厉处分,其余的通过思想转变完全赞同莫斯科的“正确认识”)那就是哈萨克斯坦同俄国的联合,是自从16世纪末期以来哈萨克人民的最著名、最有远见的统治者所一直追求的目标,是防止了‘东方野蛮国家’奴役哈萨克人,并使他们和一个比一切亚洲邻国都‘无可比拟地更为先进的文明’的国家有了密切的联系。就是制止了中国、英国和浩罕瓜分哈萨克斯坦,并为进入更进步的经济形式打开了道路。并且在叙述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的历史也必须遵照这个大方向,必须要进一步明确阐述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和远东的一些区域并入俄国的进步意义。必须坚决否认东哈萨克,阿赖山区和帕米尔历史上是中国领土。一直到苏联解体,中亚各国史学家重新出版的著作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历史终于回到了其本来的面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