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日本各时代记略
  • 荷兰史话
  • 德军装甲兵编制结构在二战中的变迁
  • 一百多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
  • 东方十字军
  • 水门事件
  • 叙利亚和埃及历史梗概
  • 波兰军队的兴衰1450——1699
  • 科技在战场上的优势体现
  • 第一次中东战争过程简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日本火绳枪<%=id%>

     “守则不足,攻则有馀。”
      孙子兵法
      火绳枪是火药枪械中最基础的武器。火药、装填物,以及一颗弹丸,一齐塞到枪管中,装填好*之後,将枪口塞住,接下来用火绳引燃,就能射击。和早期其他*不同的地方是,火绳附著在枪身上,由简单的扳机来引燃。火绳枪上没有会导致误射的打火石或点火装置。一般容易出错的情形是,火绳枪会在使用者面前*,或都是*受潮,使得火绳枪无用武之地,成为一堆昂贵的废铁。因此,火绳枪部队在战场上必须有好天气才能发挥战力。
      武士接触火绳枪这项新武器时,几乎马上就体会其用处。一五四二年过後不久就有日本的工匠开始替武士制造火绳枪。
      众多武士携带火绳枪上战场,用来狙击重要敌人(因为滑腔枪准确率不佳,成功率不高)。不过火绳枪从未成为真正武士的主要武器。武士们仍然以武士刀为主。火绳枪对独立武士(在早期只有富有的武士才能持有)来说,从未成为真正有效的武器。姑且不论其他,火绳枪通常只有一击的用处,因为在战场上很少有机会装填*,就连有侍从帮忙的情况亦然。
      火绳枪的真正价值是由足轻队集合使用。齐射时,火绳枪部队规模愈大,就愈能克服像所有早期枪炮一样准确率太低的情况。要一名火绳枪兵在五十公尺左右的距离击中人身大小的目标,凭藉的大多是运气,而不是判断力。一百公尺之外,任何被火绳枪弹丸击中的人,只能说是运气欠佳,而不是准确瞄准下的受害者。对大量目标齐射时,就能克服这些限制,也因此,火绳枪改变了日本的战争型态。
      火绳枪击中目标时的效果,往往会令人作呕。发射出去的弹丸是手工锻造(直径约为二点五公分),结果常常会有瑕  。手制的铅弹丸在射进目标体内时,很容易就会爆裂,造成重创。火绳枪弹丸的行进速度也十分缓慢,所有几乎所有的能量都会传送到目标物上,造成震波效应。手、脚被击中,但因震波效应而死的例子也颇为常见。相较之下,现代的子弹行进速度较快,有时还会射穿目标物。其行进能量不会扩散到被击中的人身上,也不会在弹孔处爆裂成碎片。
      战国时代末期,德川幕府逐步禁用枪械。武士成为世界上唯一放弃使用火器(未来的主流武器)的战士。
      火绳枪传入日本,以及齐射的概念,也让织田信长的战术革新增添了新动力。一支装备精良的火绳枪部队,要是条件许可,每分钟足可射击三次。在齐射时每分钟则可射击两次。当火绳枪部队忙於装填*时,敌方兵卒可以趁机靠近,展开肉搏战。未装填*的火绳枪,仅能发挥如同大木棍的效果。
      所有战国大名在军中都会部署火绳枪兵,但通常所有火绳枪兵会同时射击。虽然这样能产生压倒性的破坏力,但当*们装填*时,火绳枪部队可说是毫无用处。而另一方面,信长每次只命令部分*开火射击。这是战术上的革命性概念∶信长让火绳枪兵成列轮番开火射击,而形成持续不断射击敌军的火网。这种战法使得接近信长军变得十分危险,因为在足轻轮番射击中,弹雨并不会中断。
      日本军队也开始和同时期的欧洲军队同样朝著「突刺,射击」的战略演进。长枪兵在火绳枪兵装填*时提供防卫。但日本及欧洲发展出来的战术不尽相同∶好比说,日本从未使用超过三十排的长枪纵队。在欧洲许多战役中退化的「推进,突刺」强攻猛推的战法,在日本的武士大战中,从未成为主流战法。武士人人佩带武士刀,也更加深了这一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