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罗马人的幸福生活
  • 荷兰史话
  • 德军装甲兵编制结构在二战中的变迁
  • 一百多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
  • 东方十字军
  • 日本火绳枪
  • 穆斯林对西班牙的征服
  • 古埃及统一战争
  • 阿尔巴津要塞——17世纪俄国东北部的防御建筑
  • 欧洲民族种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俄罗斯青年也曾上山下乡 遭到误解搞恐怖革命<%=id%>

    一百多年前,一群俄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进入农村。

    他们想拯救农民,但他们既不受欢迎,又遭到沙皇迫害,在*岁月中演绎了一曲悲歌。

    点击查看原图
    19世纪的俄罗斯农村


    点击查看原图
    19世纪末叶的俄罗斯农民

    “知识分子对农民有还不清的债”

    1689年,彼得大帝在俄罗斯实行全面改革。在步入欧洲强国的过程中,也使俄罗斯产生了第一批贵族知识分子。



    到了19世纪,这些贵族知识分子已形成规模,他们穿着欧洲最时尚的衣服,说着流畅的法语,对于俄国的事情漠不关心。对于俄国大众来说,这些知识分子可有可无,他们是懒散的旁观者,是“多余人”。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一些全新的贵族知识分子开始出现。他们虽然出身贵族家庭,但他们不愿受父母的监督。他们自力更生,勤工俭学,参与“平民小组”或“公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民粹派”,意思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

    19世纪60年代末是民粹主义小组活动时期,当时俄国各大学和主要城市遍布民粹主义小组,小组成员多的一百来人,少的也有几十人,其中彼得堡大学的“柴科夫斯基小组”最为著名。这些人深受巴枯宁、克鲁泡特金、拉甫洛夫等民粹主义思想家的影响,相信“知识分子对人民欠有无法偿清的债务”,为了还债,为了拯救俄国,就应该放弃优越的生活,主动到农村去。“农村才是战场!”他们坚信,自己将在广大的农村开创一个新天地。

    志存高远的“跺脚姑娘”

    薇拉·妃格念尔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多余人”家庭。从童年开始,她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同时接受良好的教育。进入少女时代后,薇拉出落得愈发美丽。薇拉生性活泼,遇到不顺心时就喜欢跺脚,因此爱慕她的贵族青年给她起了一个外号:跺脚姑娘。漂亮的薇拉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交场合,都是目光聚焦的中心。一切的发展都预示着她将成为一个美丽的贵妇人。

    但薇拉本人却有着不同的志趣,她深受诗人涅克拉索夫长诗《萨沙》的影响。在《萨沙》中,诗人将人分成崇高的人和空虚的人,少女薇拉一心要成为崇高的人。尽管如此,在中学毕业之后,薇拉还是与一个贵族青年结婚。结婚后,薇拉与丈夫一起去瑞士的苏黎世大学学习。

    也就在这里,薇拉接触到了民粹主义思想,并成为“民粹派”的一员。她的思想与丈夫格格不入,两人最后离婚。薇拉回忆说:“从此,丈夫再也不是我的障碍。从24岁起,我的生活完完全全与俄国革命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省吃俭用,帮农民解困

    就在薇拉等民粹派积极寻找救世道路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被英法土联军打败,焦头烂额的沙皇为了维护统治,在1861年开始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这场以赎买为表现形式的改革虽然最终得以实施,但在民粹派的贵族知识青年看来,只不过又产生了一个放高利贷的地主阶级。

    怎样才能拯救农奴,拯救衰败的俄罗斯,民粹派知识青年认为不能依靠地主老爷们大发慈悲,而是要青年们自己努力。

    此时,民粹主义的领袖之一巴枯宁也向民粹派知识青年发出号召,“赶快抛弃这个注定要灭亡的世界吧,赶快抛弃这些大学、学院、学校……到民间去吧!你们的战场,你们的生活和你们的科学就在那里,在人民那里学习如何为他们服务吧……”

    为响应号召,此时已经回国的薇拉积极准备到农村去拯救、唤醒农民。到1874年,贵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达到高潮,共有数千人到了广袤的俄罗斯乡村。

    为了与农民打成一片,薇拉和她的同志们穿上农民的衣服,学着说农民的话,过农民的生活,向农民传播知识、教农民读书、写字。看到农民生产技术落后,他们就找来新的生产技术书籍,并传授给他们;看到农民缺钱用,他们就省吃俭用,用自己的钱组织消费合作社,帮农民解困。一些激进分子更是组建*组织,想搞“农村包围城市”。

    在知识青年看来,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并深信美好的俄罗斯、社会主义的俄罗斯即将出现。

    遭到“背叛”,炸弹扔向沙皇

    尽管薇拉和她的同志们十分尽心尽力,但在农民看来,这些城里人怎么看都像是别有用心,他们从大城市跑到偏僻的农村来,肯定是过够了城市纸醉金迷的生活。因此对这些贵族知青,农民们大都很冷漠。

    农民们固然冷漠,沙俄政府却十分紧张。沙皇看到这些贵族的后代突然一反常态地跑到农村,帮助农民,肯定别有用心。于是,一张抓捕民粹派的大网就罩了下来。

    可悲的是,在当时的俄罗斯农民心中,沙皇是仁慈的,糟糕的只是下面的官吏。因此,很多农民还帮着告发这些来拯救他们的知青。仅仅在1874年,就有一千多人被告发,从而被捕。

    面对沙皇的抓捕、农民的“背叛”,民粹派开始分化。一些人万念俱灰,另外一些人将仇恨转向沙皇,开始从农村搞改良转而搞恐怖革命。薇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面对沙皇的高压,薇拉认为,再继续呆在农村“已经没有意义和无法忍受了”,而要改变社会,就要斩除这种罪恶的制度,首要的就是杀掉沙皇。

    1881年3月1日,沙皇的车队从冬宫驶出,当行进到宫墙拐角处,一颗炸弹将沙皇的御用马车夫炸成重伤。当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庆幸逃过一劫时,又一颗炸弹飞来,这一次扔了个正着,沙皇顿时被送上了天。执行这次暗杀计划的就是薇拉。

    蜂拥而来的卫队最后逮捕了薇拉。在法庭上,薇拉慷慨陈辞:“我常常想,我的生活是否可能走别的道路?它是否可能有别的结局,而不至于坐到被告席上?每次我的回答都是:不可能!”

    尽管炸死了沙皇,但俄罗斯的空气却没有变得清新,俄罗斯的现实依旧,一切只有等到1917年,那场巨大革命风暴到来才改变了俄罗斯的一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