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征战笑柄集
  • 英国国民自由和议会制起源
  • 惨绝人寰的真相:韩慰安妇被日军煮牛肉汤
  •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 亚洲民族的起源
  • 侏儒间的较量——两伊空战史话
  • 中东国家的宗教与教派
  • 二战不可想象的离奇事件
  • 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环境
  • 荷兰-仅有郁金香是不够的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重商主义<%=id%>

    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合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大概都是在15-16世纪其间。可是,欧洲的萌芽的到了很好的发展,最后成了大树,而中国的萌芽一直都只是萌芽而已。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重商主义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

    1、重商主义的形成
    欧洲中世纪晚期,几乎是战争不断,典型的像三十年战争。诸多的战争,使欧洲大陆生产力极度坏,也使各国的财政受到极大的影响。对君主来说,国家无异于一部战争机器,是他们借以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力量。无休止的战争,也使欧洲诸国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自腓力二世以来,西班牙王室每20年就有一次财政破产。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间进行了无数的战争,结果是在他死后给后人留下了25亿里佛尔国债。
    除了战争,官僚机构的开支和宫廷的浪费也是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西班牙的衰落与此直接相关。在英国和法国,财政矛盾也是造成革命的导火线。在危机发生之前,各国都有做出过各种改革,如紧缩开支,征收新税,出卖垄断权,甚至到了出卖爵位,出卖王室土地的地步。但这样的方法不是长久之机,反而更加速了革命。后来统治者们发现,国家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贵金属储备,这是进行*活动的根本。所以,获得货币、使本国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占有金银,就成了财政与经济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事重商主义政策。

    2、重商主义的目的
    重商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繁荣国家经济,其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国家的富强来增加王朝的收入,从而增加国王的力量和权力。应为国王本身是属于封建阶层的,不可能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根本的目的也只是保持自己的封建统治。所以,政府一方面用种种办法促进国内的经济,一方面又常常不顾国内的经济得失而发动无意的战争。重商主义的提出人和代表,一般认为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总监柯尔伯(Colbert)。他曾经说到,“商业是公众资金的源泉,而公众资金是战争的神经”。他认为商业是王国的基础,这种思维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他认为商业又是为战争服务的,换句话说,商业是为国王的权力服务的。如此从*、军事角度考虑经济问题,正是当时封建国家的特点。

    3、重商主义的具体政策
    重商主义的具体政策,在各国各时期有不同。在早期的重商主义表现为一种“货币主义”,就是致力于鼓励金银流入而严格控制金银流出,以达到本国积累货币的目的。这种政策“守财奴”式的政策,并不真正利于商业的发展。西班牙就是一直实行这种政策,所以国内的金银是多,可是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弱,最终使西班牙的近代化落后于英法。英法当然也不是一来就是“先进”的重商主义,他们再早期也是和西班牙一样,但是后来被一种“正真的重商主义”代替。柯尔伯是这种重商主义的代表。这种重商主义注意促进本国工业、改善和扩大国内外贸易,多卖少买,主要以贸易顺差(入超)来获得金银。
    以法国柯尔伯的政策为例,常见的措施有:
    a,吸引和鼓励外国工匠到本国来,以提高本国手工业水平或者扩大本国工业范围。柯尔伯曾经派他的大使到各国去秘密招聘身怀绝技的工匠,其中有荷兰的船匠,瑞典的船具制造工,尼德兰的挂毯织工,威尼斯的制镜匠和德意志的冶金行家。
    b,推行保护关税,意思是通过高额税率来控制原料的出口和外国制成品的进口,就是起到现在的关税壁垒的效果。一个例子,1667年,柯尔伯为了保护本国新兴的毛纺业不受英国荷兰同类产品的竞争,把关税提高到排斥毛纺产品进口的地步。
    c,政府积极帮助建立新工业和改造旧工业。这些帮助主要有提供资金、工作场地、免除捐税、出口补助,以及特许垄断市场。有时国家也建立官办工场。柯尔伯当政的20年里,法国的官办手工工场由68个增加到113个。法国政府的这种帮助,在1664-1683年间一共付出了180万里佛尔。
    d,由政府把过去行会对工业生产的管制扩大到全国范围,通过政府的干预、监督来保证工人的技术和产品的质量。在法国,政府对工业原料、产品规格、质量等规定至1683年已达48种。专制君主统治下的英国也有许多类似规则,并设有调查委员会和工业监察实行监督。
    同样,各国政府也致力于发展本国的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为此,它们积极为本国争夺制海权和殖民地,鼓励和建立各种贸易公司,努力发展海上运输能力,并通过立法或与别国订立商约来取得有利于本国商船的贸易条件。英法的这种政策,大大推动了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不过,在法国,重商主义的积极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宫廷浪费和战争开支所抵消,经济的发展较英国落后。

    4。意义
    重商主义虽主要是一种经济政策,但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西欧国家组织发展的许多特点:它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考虑问题,反映并巩固了国家的民族性;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政策,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加以推行,反映了国家的中央集权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国家机构社会职能方面的变化。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国家不起组织经济的作用,也不承担许多社会性责任,国王只满足于在领地上征税和通过审理案件来索取罚金。但现在,奉行重商主义的国家不仅在不同程度上承担起统一法律、税制、货币、度量衡制和改善交通、消除地方关卡等工作,而且直接插手经济事务,对国内各经济部门按自己的需要进行管理和调整。重商主义所体现的一种重要观念就是,国家作为一个世俗的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有关键性作用。确实,在国内还存在着种种封建束缚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国家的保护和赞助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重商主义还从另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西欧新兴统一国家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政策已明显地带有新经济因素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的烙印,并自觉地帮助了资产阶级的成长。虽然,重商主义作为一种政策来说本质上是封建性的,但它的理论思想却是资产阶级的,它看重于通过何种手段来获取货币财富的问题,采用的往往是资本家的、观点。重商主义有许多理论家,他们十分强调商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提倡重商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而不是君主国库的充实。他们要求国王成为臣民福利的保护者,而不象黎世留那样把臣民当骡马,把第三等级看作国王的税源。因此,重商主义理论是封建社会末期特殊条件下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而重商主义政策在实际中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用以鼓励和管理经济的办法(如特许、行会式的规则等)日益变成了束缚。另一方面,专制政府的种种浪费,官僚机器对社会的压堪,以及损害国家经济社会利益的战争,宗教迫害、滥征捐税等政策,也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于是革命便日益临近了。但在各国,社会大变动发生的时间和方式都有很大差异。

    《法国史》,作者:米盖尔。
    《法国通史》,主编:张芝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