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十字军东征史
  • 罗马确是一天建成的
  • 60年代美国间谍船差点引发朝美大战
  • 鞋子*
  •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宴会史 晚餐从宫廷开到密室
  • 图解17世纪古斯塔夫2世的瑞典军队
  • 欧洲匈奴雇佣军传奇
  • 金三角的缅共时代
  • 西徐亚武士
  • 古代埃及与赫梯战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韩国的七宫<%=id%>

    七宫的来历
     
      从汉城孝子洞向洗剑亭方向行进,能看到右侧是一个韩国式的大门,门柱上除了“宫井洞一番地”的字样,别无它识。此门体量很大,一看就知后面是一座古代宫殿。不过好象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过,昏暗幽闭,大门紧锁,象一座鬼屋,从前面经过时,经常会让人感觉不佳。这里就是七宫。这里最早的名字叫“毓祥庙”,是英宗建立的李家王朝的私庙。
     
      朝鲜王朝第19代王——肃宗,是一名三代单传的独子,但他年过30,却尚未得子。王妃仁显王后闵氏也很焦虑,她不顾肃宗的反对,挑选了后来成为禧嫔的张氏进入后宫。张氏此后产下一子,便是景宗,随即被升格为禧嫔。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又经过种种策划,不仅使王妃被逐,更使其被逼致死。似乎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望,能够让人变得无比残忍。为人懦弱的肃宗,在禧嫔的威慑下,不禁成了恐妻之人。周边重臣,也都逐渐为禧嫔势力所制,国王已成傀儡——暴君和傀儡之间的区别,在于或控制臣下,或被臣下所制——成为后者的国王,每日只得在忧郁中度过。一天,他正无精打采的走向寝殿,却听得一间小屋中传来至痛的啜泣声。肃宗不由得奇怪,进门一看,却大吃一惊,屋中整齐的摆放着祭饭,一名年少的侍女(侍奉宫女之人)身着素装,正面向灵牌痛哭,灵牌上所奠的,正是仁显王后。
     
      虽然仁显王后是为肃宗才牺牲自身,理应被人祭拜,但惮于禧嫔之威,无人敢提祭奠之事。若是被禧嫔知道,必然会被定为谋逆,随即斩首。肃宗自然奇怪,在此种境地下,此人何敢以死相拼,祭奠仁闲王后?
      “你是何人,为何胆敢祭奠仁显王后牌位?”
     
      侍女听到国王的声音,惊得慌忙跪伏在地:“殿下,奴婢本是仁显王后身边的侍奉之人,今天乃是王后诞辰,奴婢不能忘记王后恩典,私下祭奠,请殿下处以死罪。”
     
      闻听此言,肃宗深受震动。
     
      在旁人均明哲保身时,这女子却冒死祭祀从前主人,其善可鉴。在同病相怜的感动之下,或者说同情变成了喜爱,肃宗将这侍女唤入寝殿,自此常常与之同眠。
     
      此事自然没有逃过禧嫔的眼线,但是,禧嫔起初只觉得这女子有些风情而已,并未有什么举动,直到得知这侍女怀孕,才大为震惊。便开始加害于她。
     
      那侍女对此已经有所警觉,又深感自己所怀的是肃宗骨肉,不能有半点差错。便极力应对,躲过了禧嫔一个个毒计,直至临盆将至,禧嫔气急败坏,将侍女捕来,让其跪于地上,再加刑罚,并以大水瓮扣盖其身,意图将其害死。肃宗听闻后大惊,赶至现场将瓮除去,把侍女抱回寝所,所幸王子安产,那侍女即是后来的淑嫔崔氏,王子便是英祖王。
     
      封建李朝家族的权力之争,就是如此的残忍丑恶,1725年,第21代王英祖即位,为了雪母亲之恨,首先便在宫殿近处修建祠堂,命名为毓祥庙,这就是今日的七宫所在。英祖在第二年,也就是乙巳年,发动了意在雪恨的清洗行动,这就是著名的乙巳士祸。在乙巳士祸余波已平的1729年,英祖将毓祥庙升格为毓祥宫。朝鲜历代祭祀国王的庙堂虽然都称为宗庙,但给一介后宫的祭庙加以宫号,的确是破格处置了。在这之后大约180年,也就是1908年(隆熙2年),日本总督将其它地方的6座祠庙与此处并列,称为“七宫”,天皇则命在毓祥宫内的毓祥庙侧,再修建6座庙堂,其“七宫”名称具体如下:
     
      毓祥宫 肃宗后宫 英祖生母 淑嫔 崔氏
      延佑宫 英祖后宫 真宗生母 靖嫔 李氏
      德安宫 高宗后宫 纯宗生母 纯献贵妃 严氏
      景佑宫 正祖后宫 纯祖生母 绥嫔 朴氏
      宣禧宫 英祖后宫 庄祖生母 瑛嫔 李氏
      储庆宫 宣祖后宫 元宗生母 仁嫔 金氏
      大嫔宫 肃宗后宫 景宗生母 禧嫔 张氏
     
      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的七宫,既无住户,亦无访客,已经成了一个幽灵之地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