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英国女孩在日本人集中营的亲历
  • 二战中日本掠夺亚洲黄金黑幕
  • 二战女播音员东京玫瑰揭秘
  • 历史上希特勒的两次痛心
  • 钟表匠策划英国珍珠港事件
  • 日本战后最大的谜团(图)
  • 侵略战争,裕仁是幕后真凶
  • 苏联曾有个游击共和国
  • 楚德湖血战:500余名勋爵和骑士及万名士兵丧身
  • 罗马军团史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朝鲜与日本的恩怨四百年<%=id%>

    来源:人民网  

          从16世纪起,日本多次入侵朝鲜;1910年至1945年,日本变朝鲜为自己的殖民地,实行灭文灭种的残酷统治
          日本与朝鲜同为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朝鲜半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充当了中国文化进入日本的中介。同样也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日本每一次向亚洲大陆的侵略扩张几乎都是以朝鲜为跳板。

      从倭寇之乱到丰臣秀吉侵朝

      日本从平安时代(794―1192)末期开始,向海外寻求发展。部分日本商人、武士与中国不法商人相勾结,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以及朝鲜海岸,形成了明代中后期的“倭患”。嘉靖年间,戚继光等率兵荡平中国倭患。同时,朝鲜李朝与明军远征倭寇老巢对马岛,彻底根除了倭患。

      1592年,统一了日本的权臣丰臣秀吉率军入侵朝鲜,并计划在占领朝鲜后进一步侵略中国明朝。由于这一年是夏历壬辰年,因此在朝鲜史书中把这场战争称为“壬辰卫国战争”或“壬辰倭乱”。

      一开始,日军的进军非常顺利,在釜山登陆后不到20天就攻陷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连克开城、平壤等地。朝鲜在抵抗日军侵略的同时,紧急向中国明朝政府求援。5月4日,朝军全罗左水使李舜臣与全罗右水使李亿祺在巨济岛会合,击败由30艘战舰组成的日本水军。29日,李舜臣首用“龟船”大败日军于泗川。7月8日,李舜臣设计将日本水军诱骗出闲山岛,万炮齐鸣,击沉日军大小船只73艘。朝鲜水军从巨济岛到唐浦、闲山岛的三面包围战,牢牢地掌握了制海权,使战局发生了逆转。

      从1593年至1597年1月,日朝之间进行了长达4年的和谈交涉。1597年2月,朝鲜国王听信谗言,中了日本人的反间计,下令逮捕李舜臣,日军趁机再次发动战争。8月,朝鲜水师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朝鲜再次面临亡国威胁。大难临头,朝鲜国王被迫释放李舜臣,重新任命他为水师统制使,并向中国明朝政府求援。李舜臣复职后,鉴于朝鲜水师已遭严重损失的现实,决计避免与日军正面交战,在鸣梁以少击多奇袭日军,歼敌4000余名、击沉敌舰30余艘。

      1598年11月,朝中联合舰队在露梁海域与日军决战。海战进行了将近两天,共计击毁和俘获日舰450余艘,歼敌1.5万余名,日本海军全军覆没。但李舜臣和援朝的明军将领邓子龙在战斗中先后牺牲。随后,失去海上支援的日军陆上部队全部被歼,壬辰战争就此结束。

      从“征韩论”到《江华条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势日微。尤其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边疆危机”后,东亚地区以中国为核心的“封贡体系”名存实亡。与此相反,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却迅速崛起。

      在日本国内,丰臣秀吉两次侵朝的失败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耻辱”,日本武士阶层时刻以“征韩”、“复仇”为己任。

      1857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此后,日本国内一批革新势力开始致力于推翻幕府统治,在日本建立新秩序,使日本富强。维新先驱吉田松阴曾这样勾画成为强国后日本的国际战略:“现在要加紧军备,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封立诸侯……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一如古时强盛之时。北则割据中国东北的领土,南则掠取中国台湾及菲律宾群岛。”

      明治政权建立之初,在几项内外政策上发生失误,国内暴动不断。许多人希望借发动对朝鲜的战争转嫁国内危机。

      此时的明治政府内部围绕“征韩”问题分成了两派:以代表守旧势力的旧武士西乡隆盛等重臣为一派。他们希望借出兵朝鲜为在军事现代化改革中失去特权的旧武士牟取生计,因此极力主张出兵朝鲜,其计划是先由西乡自任使者访朝,等待朝方对日使施加暴行,即可宣布征韩;另一派以即将从西洋考察归国的岩仓具视等人为代表,主张“缓征”。这场争论最终以西乡隆盛等人辞职结束。

      1875年5月,日舰“云扬”号和“第二丁卯”号相继开入朝鲜东南部的釜山港。9月,“云扬”号在私测朝鲜西海岸后驶抵汉城外海江华岛附近海面。20日,“云扬”舰溯汉江而上,停泊于永宗城附近江面,与朝鲜炮台发生炮战,击毁江华炮台,不久又派海军陆战队进逼汉城。翌年2月27日,在炮舰威逼和清大臣李鸿章的劝和之下,朝日双方缔结《江华条约》。这一条约使日本取得了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和迫使朝鲜开放贸易等权利。朝鲜由此开始走向日本的半殖民地。

      借甲午战争日本进一步霸占朝鲜

      《江华条约》签订后,初尝胜绩的日本进一步放开了侵略的步伐。1879年将臣属中国的琉球变为日本的冲绳县。

      1882年,朝鲜发生了封建贵族利用旧军人对由日本军官训练的新军的不满煽动暴动,史称“壬午之乱”。暴动发生之后,清政府根据与朝鲜的宗主国义务派兵入朝平叛,日本也借口协助平叛派兵入朝。为防万一,清政府派北洋海军游弋海上,成功地对日本施行战略威慑,使日本顿觉芒刺在背。1886年,朝鲜又发生“巨文岛事件”,清北洋水师又派“定远”、“镇远”舰在海参崴至长崎一线游弋,再施威慑。此时的日本已决定不惜与中国一战以达到霸占朝鲜的目的。翌年,日本政府出台《征讨清国策》,决心在“五年内完成对中国战争准备”。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者在其揭帖榜文中高呼“扫破倭洋”,以雪丰臣秀吉侵朝“壬辰之仇”、《江华条约》“丙子之耻”。起义爆发后,朝鲜再次力邀清政府派兵助剿。是年夏天,日本派一个旅团进入汉城,并于7月23日兵围王宫软禁朝鲜国王,伪造朝鲜“请求”日本帮助驱逐清军的对外文告。两天后,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对北洋水师“济远”、“广甲”两舰发动突然袭击,以不宣而战的方式打响了甲午战争第一枪。8月1日,日本对华宣战。20日,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日朝暂定合同条款》;26日,又签订《大日本大朝鲜两国盟约》,使朝鲜进一步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在第一条上假惺惺地写上“朝鲜完全独立自主”。但留驻朝鲜的日军不肯就此罢休,于当年10月冲进王宫,杀死在沙俄支持下密谋发动政变的闵妃,建立起了以大院君李罡应为首的傀儡政府。虽然日本政府在国际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处罚肇事者,并将“不干涉朝鲜”方针通告各国,但朝鲜贵族纷纷逃入俄、美等国使馆以求保护,朝鲜国王也逃入沙俄使馆。

      日俄战争后日本完全吞并朝鲜

      在甲午战争后,日本打败了清政府,但迫于俄、德、法三国干涉,把已经吃到口中的辽东半岛吐了出来。虽然日本借此又敲诈了清政府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但在朝鲜统治阶层中威信扫地,反而使朝鲜统治者倒向了在此事件中有突出表现的沙俄。为消除沙俄对朝鲜的影响,最终达到完全霸占朝鲜的目的,日本卧薪尝胆近十年,最终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占领朝鲜全境。1905年,伊藤博文强迫朝鲜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接着又担任了“朝鲜统监”。按照条约,朝鲜在军事上接受“保护”,外交归日本外务省掌管,国王和内阁都成了伊藤的傀儡。

      在这以后的3年间,伊藤博文俨然成了朝鲜的太上皇。朝鲜的法令和高官的任免,都操于伊藤之手。

      从1906年起,朝鲜志士掀起了反对“剪发令”的乙未“义兵”运动。运动最高潮时,参加的“义兵”曾高达14万人。但在此后四年的时间里,日军以重兵讨伐缺乏武器和组织不严密的“义兵”。“义兵”运动在牺牲数万人后失败。

      1907年夏天,不甘心做亡国之君的朝鲜国王李熙得知在荷兰海牙要召开“万国和平会议”,派亲信一品官李隽为密使赴会寻求西方支持。但列强不愿因朝鲜开罪日本。伊藤博文得知此事后,派日军在宫门外广场鸣炮威胁,又闯入王宫强迫李熙发电否认曾派使前往海牙。万般无奈的李熙被迫发电。自觉有负王命的李隽在会上被骂成“骗子”,悲愤*。“密使事件”后,伊藤博文强迫李熙让位于太子李?,自己又任世子的“太师”。

      1909年10月,口呼“独立万岁!”的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车站击毙了来访的伊藤博文。安重根被俄军抓获后移送日方,在旅顺从容地走上绞架。同年底,新任“朝鲜统监”的寺内正毅令朝奸李容九伪造民意组织所谓“百万人上书”,迫使傀儡国王李?认可向日本提出合并的“请愿”。1910年6月3日,日本内阁“同意”了这幕自导的丑剧。8月22日,日本任命的总理大臣、朝奸李完用进宫,将寺内正毅与自己签订的《日韩合并条约》送交李?,朝鲜就此亡国。

      占领时期,日本对朝鲜施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为灭绝朝鲜文化,强迫学校只许教日语,还勒令百姓不许说朝语,若有犯禁轻者打耳光,重则要坐牢。此外,还强令朝鲜人“创氏改姓”使用日式名字,许多朝鲜人宁愿选择*或流亡到中国东北,也不愿意背弃先祖的姓氏。1945年光复之时,朝鲜民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砸掉写着日本名的门牌,恢复“金”、“朴”、“李”等祖宗姓氏。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日本戒严部队和暴徒以“预防暴动”为名在东京街头屠杀了5000名朝鲜民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十万朝鲜青年被强征充当随军劳工和“兵补”,20余万年轻朝鲜妇女被迫充当日军“慰安妇”。其殖民统治之残暴,令人发指。难怪2001年小泉首相访问韩国,在参观汉城旧监狱时说:“真难想象竟会有那样残酷的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