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韩战秘闻:英国谍机香港起飞窥探中国南部沿海
  • 中国反击东突恐怖势力十七年
  • 一支广东地方军队曾险些改变二战进程
  • 孟良崮战役----一场孤注一掷的豪*
  • 西康近代史与刘文辉经略西康概略
  • 犹太人与近代上海经济
  • 中越特工大较量
  • 列强退还的庚子赔款及用途
  • 解密文件:苏联专家在华平均工资与中国部长差不多
  • 国民党在台的土地改革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台湾美丽岛事件详解<%=id%>

    如果要深入谈台湾问题,就绝对不可不知道"美丽岛事件",这是了解台湾当今*和社会变迁的一把钥匙。

      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是1979年12月发生在台湾的一场遭到镇压的民主运动,对台湾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今天的台湾*、甚至台湾独立运动的发展,也都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重要角色。


    历史背景

    图片附件: 美丽岛事件.jpg (2006-4-5 16:49, 15.5 K)




    美丽岛之前的党外运动


      所谓的"党外",指的就是在国民党统治台湾时期进行反独裁、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的*组织或个人。在早期,"党外"人士主要是通过创办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如雷震的《自由中国》等),但是到1970年代以后,"党外"人士开始透过选举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串联和组织工作。

      "党外"的第一次组织化嚐试是在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时期,当时非国民党的候选人康宁祥﹑张春男、黄天福、姚嘉文、以及吕秀莲等人,在选举期间以黄信介、林义雄和施明德为中心,成立"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作为共同的选举后援组织。他们不但举办各种座谈会、记者招待会等,也正式发表共同政见。助选团的总干事由施明德担任。

      在助选团的协助下,党外人士发动了庞大的文宣攻势,印制自己的传单、海报进行散发,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影响力。但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告知台北,即将终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关系。这个事件在政坛引发强烈的反应。总统蒋经国在获知消息后,行使宪法"临时条款"所赋予的紧急权力,宣布终止选举,即日起停止一切选举活动。

      这个决定引起党外人士的反对,许信良、余登发等人在12月25日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要求恢复选举,并主张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1979年1月21日,党外运动的重要领袖余登发因叛乱罪遭逮捕,当时任桃园县长的许信良于是在次日领导20多名党外人士发动要求释放余登发的桥头游行,这是国民党统治台湾以来所发起的第一次集会游行事件。

      余登发被逮捕后,在施明德等人的努力下,党外人士组成了一个60人的"人权保护委员会",在3月9日开庭时,由姚嘉文担任余登发的辩护律师,委员会也与国际特赦组织合作为释放余登发而努力。此时施明德等人就已经开始筹划一份党外杂志。4月20日,监察院通过了对许信良的弹劾案,委员会再度组织声援。随着事态的恶化,许信良被迫在1979年秋前往美国。

    《美丽岛》杂志

    图片附件: 台湾“美丽岛事件”详解.jpg (2006-4-5 16:51, 5.3 K)




      1979年5月中,黄信介申请创办一个新的杂志。6月2日,《美丽岛》杂志社在台北正式挂牌成立。在7月9日的会议上,该社正式确定许信良为社长,吕秀连、黄天福担任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施明德为总经理。当时《美丽岛》旗下网罗了各派的党外人士,包括了当时倾统一的社会主义团体"夏潮"、以及以康宁祥为代表的稳健派,但是主要还是以施明德等基进派为骨干。

      施明德后来在大牢时表示,创办《美丽岛》的目的是"要形成没有党名的政党,主张实行国会全面改选与地方首长改选"。但是在同时,一批所谓的"*义士"另外创办了《疾风》杂志,与《美丽岛》相抗衡,甚至不断用暴力袭击《美丽岛》的办公室。虽然"*义士"自称为民间团体,但很有可能受到政府指使而对美丽岛进行攻击。

      《美丽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1979年11月发行量已经超过8万册。11月20日,"美丽岛政团"在台中举办"美丽岛之夜",会中开始筹划在世界人权日当天在高雄举行游行。而这时《美丽岛》杂志在高雄的服务处已经两次遭人砸毁,黄信介本人的住宅也遭到攻击,事态一触即发。

    "美丽岛事件"事件本身

      1979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台湾人权委员会"以此申请集会。11月30日正式向高雄市第一分局提出申请,要求在12月10日下午举行游行活动,但一直都未获批准。在多次尝试失败后,党外人士决定依原定计画在高雄举行游行。

      12月9日,国民党政府以将举行演习为由,宣布将在次日禁止任何示威游行活动,其实主要针对的就是《美丽岛》可能的游行活动。当日,两名《美丽岛》的义工姚国建和邱胜雄,在发传单告示次日活动时被警察逮捕,并遭到殴打、刑求。《美丽岛》工作人员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警察局要求放人,一直到次日凌晨,两人才被释放。这次的"鼓山事件"引起公愤,一些原本并未计画参加12月10日游行的党外人士,也立即前往高雄,准备参加游行。

      12月10日晚上6点,游行队伍出发,但同时当局已经出动镇暴部队。由于原定集会地点已经被封锁,游行队伍只能临时改变集会地点。在到达后由黄信介首先发表谈话,但很快游行队伍就被镇暴警察包围。施明德与姚嘉文出面与警方谈判,要求警方允许他们在原定地点集会到晚上11点,并要求撤回镇暴部队,不过可以让警察到现场维护秩序,但是这些要求通通都遭到驳回。晚上8点半,镇暴警察在游行现场开始喷射催泪瓦斯,令现场失去控制,爆发严重冲突。到10时左右警方又增派警力,双方发生冲突。

      事件发生后,政府开始陆续追捕党外人士。1980年2月20日,警总军法处以叛乱罪将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姚嘉文、林义雄、陈菊、吕秀莲、林弘宣等人起诉,其他30多人则在一般法庭遭到起诉。在张德铭等人的协助下,被告方开始聘请辩护律师,最后组成了一个15人的律师团,每名被告有两名律师协助辩护。最后判决结果,8人全部有罪,施明德被判无期徒刑,黄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余6人12年有期徒刑。

    "美丽岛事件"的影响

      美丽岛事件对今天台湾的政局有很大影响。台湾政坛现今执政党民主进步党中的多数领袖,几乎都曾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丽岛事件。在8名主要被告中,吕秀莲现为副总统,姚嘉文担任考试院院长,林义雄为民进党前党主席,张俊宏为立法委员、陈菊担任劳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均是民进党内有相当影响力的领导人。在辩护律师方面,当年黄信介的辩护律师之一陈水扁,现在已经成为总统兼民进党党主席;谢长廷也曾担任民进党党主席和高雄市市长,2005年任行政院长;苏贞昌曾任台北县县长,现总统府秘书长;张俊雄则曾任行政院院长,民进党的秘书长,现在是副主席。

      但是另一方面,曾任民进党党主席的美丽岛事件另两名主角施明德与许信良,均已经离开民进党,并常常批评民进党的政策。林义雄本人虽为前民进党党主席,下台后因"核四"问题,也曾另外办过一场反核游行。

      事件的另一方主角中,也有许多人在今天的台湾政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时担任新闻局长的宋楚瑜,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仅以30多万票的细微差距败于陈水扁,目前是亲民党的党主席、并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成为泛蓝联盟的副总统候选人。

    图片附件: 美丽岛.jpg (2006-4-5 16:49, 6.1 K)



      美丽岛事件也成为民进党的*资本。虽然美丽岛事件时民进党尚未成立,民进党内有许多人都曾参与过这次*事件。民进党以此突显自己在争取民主、推动改革方面的功绩,反映出国民党当时的专制统治。但是在民进党内部,美丽岛事件也会被利用来作为党内夺权的*资本。例如在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民进党党内的副手争夺之中,吕秀莲就曾利用次事件来批评29名"反吕"立委,而在"反吕"立委中,也有人批评吕秀莲是在美丽岛事件中供出最多同志的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