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如果没有西方入侵,清朝统治能否突破300年大关?
  • 关东军武器流向略考
  • 1958年金门炮战后台美曾计划向厦门发射核弹
  • 几度沧桑 国歌鲜为人知的故事
  • 中国发射人造通讯卫星的秘密
  • 苏修逼债真相小考
  • 中国西域经营成败
  • 反驳对敌后抗战的诸多诬蔑
  • 会理会议毛泽东狠批彭德怀的原因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来龙去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在松山战役中的炮兵<%=id%>

      宋保恒
      1944年抗日战争的后期,我参加了远征军松山战役和滇西的战斗。这个战役和战斗,相当残酷和激烈,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了重大影响。我能亲自以炮兵火力支援友军围歼松山和滇西战场上各要点的日寇,促使远征军取得滇缅广大地区全歼日寇的伟大胜利;能为抗战尽一分心力,做一点贡献,而引以为光荣。现将当时有关攻坚战中炮兵使用和步炮协同作战的一些经验体会,和当时战斗生活实情,就回忆所得,介绍如下:
      一、滇西战段前期的敌我态势
      1942年5月日寇攻占缅甸后继续向我滇西进犯,很快打到松山,占有怒江以西的瑞丽、畹町、遮放(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所在地)、龙陵、腾冲及怒江以西几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以缅甸为后方补给绒,沿滇缅公路各要点,部署重兵和武器,充实粮弹,构筑工事,特别是在怒江边、惠通桥西北七千米左右的松山上,构筑了永久性防御体系。因为松山是:①滇缅公路上的必经之地,除此,绝无别路可走,据此,可扼住公路的咽喉,可以阻止并截断我方国际交往和军用补给;②松山地势高竣、形势险要、地幅宽阔、林木丛郁,遮天蔽日,既能隐蔽行动,又能居高临下瞰制整个战场;②能从松山上观察并控制怒江对岸我方阵地和公路上的一切活动,并能以火炮标定射击我方所有要害阵地和交通要点。因此,日寇在松山上以三年左右的时间,用千万吨钢骨水泥构筑了自认为坚不可控的山上地下永久性的防御工事;④因为松山是日寇据守整个滇西的屏障和第一线防守要害。敌人深知松山防守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滇西战役及东南亚霸权的命运,因此,日寇把松山的防御体系以法国的“马奇诺”自比。它具有地幅广(约8—10平方公里)、地势险等特点。这个阵地指挥和通信系统完备,有明暗交通壕相通。有坚强的炮兵阵地、后方补给顺畅、公路直达山顶、粮弹充足、生活设施亦较齐备。日寇在此有长期打算,甚至还设有营妓,总之,日寇企图在松山长期固守、阻挠我收复滇西、打通滇缅路、恢复国际交道干线。
      我方从全国战局出发,必须打通滇缅路,收复滇西大片国土,接通国际交通大动脉,使大批待运美援军用物资,通过印缅、滇缅公路,源源转运入中国,为抗战胜利创造条件,因而自1943年以来,国民党统率部抽调集中大批精锐军队,云集滨西怒江以东一线,及松山龙陵腾冲南北山地,对日寇采取包围态势,配合在印度和空运到缅甸的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和向东围攻的友军,合围聚歼盘据在滇西和滇缅交界广大地区之敌,因而,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委任卫立煌为总司令,统辖指挥各集团军、军、师。1944年春,开始在怒江南北线上布阵,当时在惠通桥南北怒江一线上的指挥官是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司令部设在油旺街。当任正面攻击的友军,为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所辖的八十八师、八十七师、新编第二十八师,第二军(军长李延年)所辖第七十六师、新编第九师、新编第三十三师、贵州的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所属各师。在腾冲方面有五十三军(万福麟所属,东北军系统)等军、师,担任北部右翼的攻歼任务。
      参加正面进攻的炮兵,除了各军的炮兵营,各师团的迫击炮、步兵炮以外,由集团军指挥的炮兵,有炮十团(团长胡克先、黄埔六期学生,该团火炮为德式十五公分榴弹炮、射程为15000米)和我们炮七团(团长郑琦,黄埔七期学生,浙江宁波人)第一营。我们营的火炮有两种,一个连为(苏)式762野炮,两个连为115榴弹炮。我炮兵在怒江以东惠通桥的东北山地上,占领了炮兵阵地。我连的阵地在一个叫做“大山头”的山头东北侧占领阵地,观测所设在大山头的顶部,岩石夹缝空隙里,营观测所也设在附近,其他一·连、六连的阵地,全部错落疏散的配置在隐蔽阵地里。炮十团的火炮,因为射程远,也为了避免敌寇对炮战的损失,将阵地配置在我们阵地的后方(东北侧)。我们炮兵全受十一集团军指挥,任务是:与七十一军相后来的第八军作战、密切步炮协同,支援友军围歼松山之敌。展开对松山的攻坚战,并伺机攻占松山,进而收复滇西各据点、打通滇缅路、围歼全部日寇、收复滇西全境。
      二、初战的胜利
      在4月初,我们炮兵在惠通桥东北山地占领阵地时,友军的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第二军的一个师,早已作好战斗准备,根据平日的侦察,分派了战斗任务。我们炮兵进入阵地后, (遮放阵地)迅速的构筑工事,架设电线,测量怒江对岸敌阵各目标的距离和射击诸元,搜索敌情,并观察友军进攻活动的态势。同时在阵地上,深入鼓舞士气和斗志,严明战斗纪律,作好一切战前准备。官兵克服滇西瘴气严重和种动物质条件的困难,决心在久已盼望的这次·战斗中,对准目标,消灭日寇,杀敌立功,报效祖国·。
      遵照十一集团军的命令和友军的要求,我们炮兵营担任两方面的任务,第一连的762野炮,因为射程可达13000多米,担任对松山各据点的压制破坏和射击任务。我们两个115榴弹炮连,射程仅6500米,担任怒江对岸近距离目标的射击任务,我当时在第三连当连长,遵照营长胡春祥的指示,在友军开始进攻之前,我们主要任务是:①对沿怒江西岸敌人坚固阵地的摧毁:⑧对敌火力点的侦察和破坏②对敌炮兵的的压制和破坏在正式进攻以前,连续射击七、八天,我连发射炮弹千余发,这个时期,炮十团的火炮,同时向松山顶及其周围的敌阵射击,压制和破坏远距离的目标。他们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作用起的更大。但因这种火炮的炮弹稀少、珍贵,轻易舍不得使用。只专门对重点远距离目标射击。与我营的火炮分工合作,互补不足,协力战斗。
      当友军发起进攻,分别夺取敌阵的激战时,我们的射击也最紧张激烈,与友军的协同动作更加紧密。特别是耐心用炮队境、望远镜仔细观察战斗的进程和友军攻击敌人各阵地的动态,适时取得密切联系,根据友军的需要和战场的变化,及时将炮火射向最需要的部位。除了仍继续射击以上目标外,这时主要的射击任务是:①对友军进攻的密切支援;②配合友军占领敌阵要点;③杀伤敌人的有生力星;④压制敌人的各项活动;⑤按友军要求,随时将火力射向他们所指示要求的目标。这时期,任务特别繁重,发射也非常猛烈,常常连续发射两三小时,几乎每天发射多次。我在大山头岩石后面的观测所指挥着,观测着全连射击的效果,根据弹着点,不断修正射击诸元。观测员黄定鼎(十七期同学)精密计算一切,作我的好参谋,通信人员把我下达的口令传达到阵地,副连长(十六期同学)胡臣卿,在阵在上高呼着,传达着我发出的口令,四门火饱怒吼着,把炮弹射到日寇的阵地上、头顶上、轰!轰!开花,摧毁杀伤着可恨的日寇,亲自看到自己指挥的火炮轰击敌寇,又帮助友军攻克一处处阵地,消灭一批批敌人,心情特别激动,全体官兵特别欢快,情绪高涨,虽然昼夜坚守在阴湿的观测所和阵地上,但心情是很兴奋愉快的。当时要求人人坚守阵地(观测所)的岗位上,昼夜轮流值斑。不值班的人,实在困极了,披上雨衣、扒在石头上打个盹,就真睡了一觉,我自己常用一根扁担,靠在石培下面的石块上,就算一张“床”,躺靠在上面,打上一个吨,就等于香香的睡了一觉。那时滇西常常下雨,上面淋着,下面泡着,很不好受。在我们对敌人的射击的同时,敌人的火炮也常常猛烈地向我们的阵地和观测所射击,而且射得很准,很猛,人马全有伤亡,一连的火炮被打伤一门。我在的观测所,因为在“大山头”的突出部,挨敌人的炮弹也最多。有一次,激战后将要入暮,正要吃饭时,我们又观测到敌人发射的炮口火,知道敌人又要发射,立即传呼: “又响了,快躲!”,大家不约而同,飞快地躲入观测所的石洞里。刚一进洞,外面咔、咔两声,连续两个炮弹*在刚才大伙吃饭的洞口,接着猛烈*几十发炮弹,全落在左右不到四十米的山头上。当射击稍稍缓和,我们到洞口一看,刚才的饭桶、碗筷,全都放炮弹打碎、打飞了。紧接着,我们和炮十团的火炮,连续对准敌发现时冒出炮口火的地方,猛烈还击、集中发射,狠狠地叫敌寇也尝尝我们炮弹的滋味。
      我们在“大山头”的阵地上,连续用炮火和敌人战斗了二十多天,约共发射两三千发炮弹,终于摧毁松山外围敌人的防御工事,掩护友军顾利攻占怒江西岸敌人的多处据点,和松山外围的多处阵地。五月初,在友军把敌人消灭大部,其余退缩到松山和滚龙坡的阵地时,我们收复了大片山地、同时修复了惠通桥,取得了滇西战役的初战胜利。
      三、参加图玫松山和滚龙缠的攻巴战
      敌寇退守松山和滚龙坡,依靠坚强永久工事顽强固守,友军也向敌阵逼近靠拢,我们火炮在怒江东岸因距目标太远,射程达不到。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我们连的两个榴炮连,将阵地推进到怒江西面,在升登盘旋公路一侧的山坡上,重新占领了阵地。这里逼近松山脚下,适宜利用曲射弹道的特点,更好地支援友军战斗,我营的762炮第一连,仍在怒江东岸,隔江射击。炮十团仍在怒江东岸的原阵地,他们利用射程远的优势,继续支援进攻松山的战斗。我们营和我连的观测所,没在炮阵地的西南面竹子坡高地上,在炮目线的左方,炮观距有4000米,但因竹子坡很高,由阵地到观测所,要定两三个小时。观测所这里,林木丛生,便于隐蔽,我们与阵地架通电话,修好掩蔽部,在观测所架上炮队绕后,就可以更清楚的观察敌情,发现新目标同时也有利于观测射击效果和指挥射击,更正确地修正方向和距离,并仔细观察友军的进攻活动,这样就更便于与友军步炮协同,适时地切实支援友军战斗。
      敌人在后阶段,虽然招兵力集中到松山康龙坡不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但凭籍其坚强工事和完备设施,顽抗死守。我军连日猛攻,构遭到重大伤亡,近一个月的反复冲击,仍未攻占松山。后经分忻,主要原因是:
      1、松山防守关系重大,如果丢掉松山,等于全盘皆输,因此顽固死守。此外,敌军有较高军事素养,战斗力强。
      2、松山之敌,有近三年的经营构建,工事较强固。 后期兵力收缩靠拢,更形成其主阵地优势。
      3、后半段松山外围均被我截断,康龙坡西南敌寇通缅甸的龙陵后方交通,已被掐断,敌寇无路迟逃, 困兽死斗,拼命挣扎顽抗更加凶残,并昼夜加修工事,阴碉暗堡,不断增添,且官兵老练,训练有素,常常在近距离,才猛烈射击。
      4、我方对敌松山的配备情况缺乏认真侦察了解,轻敌麻痹、急功求成、欲速不达。同时,由于炮弹较少,不能尽量发射,·难于破坏敌人的坚强工事,曲射步兵炮少,不能消灭压制新出现的重要火力点,因此当友军每次暴露冲杀到近敌阵前时,多次遭受敌人突然出观的新火力点的强烈射击,大部遭受伤亡、损失重大、进攻失败、挫伤锐气。八十八师和第二师以及第八军的友军官兵多次冲杀进攻,均遭到敌寇猛烈射击,牺牲大半,壮烈为松山战斗殉国。我们在竹子坡观察得极清楚,甚为痛惜。
      在多次失利,久悬不进的情况下,后来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把他的指挥所也推进到我们观测所的一一未子坡上来,天夫利用我们的炮队镜观察敌情和战斗态势,有两次卫立煌总司令也到这里来了解战况,指挥战支,督战鼓动,并向我们询问敌阵情况,敌我战斗态势和前后过程,征求、研究攻战方法意见,探讨取胜途径,布置指示,战斗活动。我们和营长胡春祥有二十多天都在他身旁,提供情况和意见。针对松山当面之敌的疯狂挣扎,凭险顽抗,我军伤亡过大。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 “吃一堑长一智”,找出了经验教训,摸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斗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我们既提供了观察帮情,指挥战斗的条件,又对攻战取胜、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我们炮兵本身如何更好配合友军战胜敌人,也作了保证。
      这段时期的主要经验是:①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再盲目硬拼、暴露冲杀。
      ②利用各种手段,弄清敌人的兵力和火力配置、建筑物、明暗碉堡群和对我进攻影响最大的障碍物,用我们的火炮、协同步兵炮,逐一以破坏之后,再组织进攻。
      ②采纳友军建议,昼夜突击,掘土打石。对敌阵搞“对挖作业”,即掘壕接近敌阵,几路并进,可以减少暴露伤亡,完成一处,夺取一处敌人阵地。
      ①对敌每一据点和阵地,在完成上述条件后,步炮密切协同,组织进攻、首先以火炮压制敌人火器和阵地上敌人的有生力量,掩护友军从对壕里接近敌阵,一跃而上,一鼓作气地冲入敌阵,冲击包围,消灭敌守。这样就一个又一个的占领了敌阵地。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办法,逐批消灭敌寇,迫使敌人阵地越来越缩小,残敌越来越减少。
      四、胜利会师,打通滇缅路
      我们攻克松山后,又推进到龙陵,战斗月余,然后进军芒市、遮放,一直打到滇缅交界的畹町。在那里与各路友军,及由印缅远征军回来的第五军、新一军、新六军胜利会师。并以史迪威和卫立煌为首,开了一个远征军胜利会师大会,以此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整个滇西几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国土,迎接美援大批军用物资,源源输入国内,为东征及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