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初探
  • 美军虐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内幕
  • 溥仪被引渡回国的真相
  • 外蒙古独立的过程
  • 回忆1985,空降15军对越南进行斩首行动
  • 中苏对峙时双方恐怖的兵力部署
  • 天津陷落前清军义和团并肩与日军血战
  • 1960年天安门广场白日点灯案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全纪录
  • 八路军武器制造之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组图]<%=id%>

    冷兵器的最后一次表演---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作者:毛瑟快慢机
      
      29军最早在喜峰口让大刀扬名,诞生了那首最棒的抗日战歌。但装备大刀不仅是西北军的传统,红军第五军团就有很著名的大刀队。可以说,当时大部分抗战军队都装备,包括八路军,平型关战斗中很多八路军都用大刀,比如最著名的385团5连长“猛子”曾贤生,先用大刀砍,刀卷了再抢了一支三八大盖,挑翻数名鬼子后,被鬼子刺中腹部,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13339537_2006052308430649937300.jpg

      为什么普遍装备大刀?首先是当时中日两军都以非自动武器为主,肉搏战经常发生;其二是中国军队刺刀产量不足,那东西虽小非得由工厂生产,而大刀铁匠铺也能打,质量糙点而已。抗战大刀形形色色,但是有相对标准的形式,就是工厂量产的,造型统一,工艺较精,有的还经电镀。
      
    13339537_2006052308430652166800.jpg

      下面这把是很标准的样式,掂着很趁手,不太沉,刀背最厚处达7毫米,电镀,铜护手,把子上缠的布都是当时中国军队蓝灰色军装的粗布。
      
    13339537_2006052308430654413900.jpg

      鬼子叫它“青龙刀”,胡说。是对关羽的侵权,看三国演义看多了。常见日军举着缴获中国军队的大刀照相,可见日军很在意这家伙,鬼子怕大刀有原因的。
      
      29军大刀队的师承
      
      29军的大刀队的刀法是经过名家指点的。不知道大家听过“韩慕侠”的名字没有?韩慕侠出生在天津静海县河卫南洼白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原名韩金镛。十六岁时,在一位镖师的推荐下,韩慕侠拜名震京津的武术家张占魁为师。张占魁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韩慕侠随张占魁一直苦练武功四年多,深得真传。一天晚上,张占魁对韩慕侠说:“你来这里四年有余,我已将八卦绝技悉数都传授与你,了却一桩心愿。”接着为其改名,把韩金镛改为韩慕侠,就是期望他能象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那样,为国为民,成就一番事业。韩慕侠与东北军首领张学良素有交往,于是,他尚武救国的抱负终于在张少帅的支持下得到了实现。
      
      张学良对韩慕侠的建议非常感兴趣,他令十六军军长拨1000名士兵,组成武术团,并任命韩慕侠为总教官。团部就设在南开南门外于家坟洪元里一号韩慕侠的家中。韩慕侠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武术团的训练中。他把形意连环枪简化后用来训练军队刺杀,把劈枪、崩枪、横枪等形意枪法变化为刺、拨、挑、崩、劈五下刺杀动作,简单易学,很有实战价值。随后,又训练武术团集体冲锋格斗,整个练兵场杀声不绝在训练中,韩慕侠还注重思想教育,士兵出征前都要唱一首战歌:“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
      
    13339537_2006052308430656116400.jpg

      韩慕侠为了破日军的拼刺,决定将武术团改为大刀队,所谓大刀,就是二尺的把和不轻不重的刀片,又称“双手带”,用八卦形意“缠头裹脑”,顺步砍、左右砍、连剁带劈,动作虽简单,却使敌人防不胜防。东北军解散后,大刀队被编入宋哲元二十九军,在喜峰后战役中,大刀队奋勇杀敌,一夜砍杀日军数百人,杀得日军心惊胆战,闻风而逃,打出了国威、军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