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越、中印两场反击战中鲜为人知的真实情况
  • 50张图片,见证建国50年来农村的真实生活
  •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中国出动了多少部队和兵力?
  • 周恩来下令修改过的核试验照片
  • 中国外交史上的雅典事件
  • 中东路路权之战 张学良损失重
  • 武汉大空战追忆
  • 新疆军阀与苏联的秘密交往
  • 历史中被遗忘的黄金时代
  • 新中国铁拳出击一贯道 彻底揭露会道门反动面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汪伪特工总部<%=id%>

    [据北京日报]

    一、汪伪特工总部“76号”的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曾在上海扶植起一个汉奸特工机构,这个打着汪伪集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工作总指挥部”旗号的特务组织,犯下了种种罪行。因其巢穴位于沪西的极司菲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故简称“76号”。它是后来令人提及而色变的汪伪特务魔窟。

      “76号”的创始者是李士群。李士群早年参加过*党,曾赴苏联学习,后被捕叛变成为国民党的“中统”特务。1938年又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当了搜集情报的汉奸。日军侵占上海后,为急于控制上海,便出钱、出枪,指令李士群尽快建立汉奸特务组织。李士群觉得自己的号召力不够,请来了甘当汉奸的“军统”、“中统”双料特务丁默村。他们网罗愿意降日的“军统”、“中统”人员作骨干,另收买流氓、地痞等社会渣滓作打手,拼凑起了一个汉奸特务组织的班底。经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的晴气庆胤中佐选定,将极司菲尔路76号的原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公馆作为丁默村、李士群特务组织的驻地。

      1939年5月,叛国投敌的汪精卫来到上海筹建伪政权。日本侵略军为增强汪伪实力,遂将丁默村、李士群的特务组织拨给了汪精卫。力量薄弱的汪精卫立即把这个特务组织当作自己实施傀儡统治的支柱之一。丁默村、李士群分任汪伪“特工总部”的正、副主任,但“76号”的真正主人,却是日本特务机关。“76号”内驻有一支由涩谷准尉统领的日本宪兵分队,职责就是监视“76号”的汉奸特务。“76号”每采取大的行动,不但要事先知会日本特务机关,还要在日本特务机关派员督导下方能实施。

      二、充当日军侵华工具的特工总部“76号”犯下了滔天罪行

      充当日本侵略军鹰犬的“76号”,打击残害的目标主要是各界、各党派的抗日爱国志士,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流血惨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尚不能开进上海的英、法租界,新闻界的爱国人士便在租界里办报宣传抗日,揭露日伪罪行。“76号”奉日本主子之命,打、砸过许多家报馆,还将不肯屈服的《大美晚报》总编辑张似旭、经理李骏英、副刊编辑朱惺公暗杀。文学家郁达夫的哥哥郁华,时任设在租界内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因坚持对打砸报馆的“76号”特务判刑,被“76号”派人枪杀在汽车上。大革命时期加入*党的徐阿梅,在工人中组织“星期服务团”支援抗日部队,遭“76号”特务绑架杀害。国民党派往沦陷区执行任务的特工人员,也有一些死于“76号”特务之手。“76号”还曾派出大批特务乘夜进入法租界,将国民党政府掌握的中国农民银行20多位职员集体屠杀。“76号”下属的各“行动大队”中,充斥着地痞流氓。*如麻的“76号”并有一条规定:凡枪杀一个人,即发给500元的“喜金”,进一步刺激了汉奸特务们的*欲。“76号”势力最盛时,将其触角伸向了日伪军所能控制的多个沦陷区,分别在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安徽等地建立了隶属特工总部的8个区级特务机构———南京区、江苏区、苏北区、上海区、杭州区、华南区、武汉区、安徽区。

      三、特工总部“76号”的灭亡

      然而,日本人对自己的走狗从来都是不放心的,一旦他们猜疑李士群有可能“尾大不掉”,便产生了杀李之心。1942年,李士群的亲信、“76号”的警卫大队长吴世宝先被日本宪兵毒死。一年以后,李士群也被日本宪兵队的特高课长冈村少佐用同样的毒药毒死。李士群死后,“76号”马上就被改组。汪伪的特工总部被撤销,另立*保卫局,下设第一局和第二局。第一局虽仍驻“76号”原址,但权势却大不如前。1944年11月,赴日本治病的汪精卫死于日本,“76号”再降为第一局下属的上海分局,萎缩瓦解之相已经显现。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76号”也随之彻底覆灭。曾在“76号”作恶的汉奸特务头子丁默村,于1947年被*。其余中层头目苏成德、杨杰等人也未逃脱惩罚,均被判处死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