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伤心藏南——臭名远扬的麦克马洪线
  • 沙俄侵略北边事录
  • 史海钩沉:日本派帝国之花谋刺蒋介石始末
  • 美间谍机吉林被击落 世界震惊(组图)
  • 甲午之战:日本挑战东亚秩序
  • 日731部队成员何以逃脱法网?新书披露美国背义
  • 40年前的媒体策划:毛主席学雷锋题词发表始末
  • 布达拉宫
  • 志愿军老战士刘庚廷隐功46载传佳话
  • 林彪出逃事件揭密:专机外逃并非被禁飞令逼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一个美国战俘半个世纪的中国情<%=id%>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影报道         当年温纳瑞斯(左二)被俘时的照片。

    这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老人:在朝鲜战场被俘,后来到中国,在山东生活了近50年,几乎经历了新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他就是78岁高龄的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先生。
    1922年3月,温纳瑞斯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范德格里夫特小镇的一个工人家庭,祖父早年是从希腊移民美国的。1940年8月,18岁的温纳瑞斯高中毕业,正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参加了美国陆军,成为一名步兵,先后在巴拿马、哥伦比亚等中美洲国家驻扎。1950年9月6日,温纳瑞斯第二次穿上军装,两个月后去了朝鲜战场,不久就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
    1953年7月24日,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协议。在3年的战俘营生活中,志愿军的宽待政策,使温纳瑞斯和其他一些战俘由敌人变成了志愿军的朋友。由于怕回美国遭到*迫害,同时也为探求真理、维护世界和平,21名美国战俘和1名英国战俘拒绝回国,选择了去中国,其中就有温纳瑞斯。
    1954年2月,温纳瑞斯等22名战俘来到了中国,并被中国政府授予“国际和平战士”称号。在经过短期参观旅游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给了他们上大学、去工厂、下农场或闲住的4项选择。温纳瑞斯选择到山东济南造纸西厂当工人。
    不知不觉中,温纳瑞斯在工厂愉快地度过了近10个年头。1963年,经过工厂推荐,中国红十字会保送他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主义运动史、马列主义理论等课程。在北京4年的大学生活中,温纳瑞斯虚心好学,专业知识及汉语水平明显提高,并最终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结业证书。
    学业有了成果之时,他的个人生活也“瓜熟蒂落”:1967年,他与相恋1年的山东姑娘白锡荣建立了家庭,厂里的工人兄弟按当地风俗为他们举办了婚礼。1970年6月,大女儿温绍霞出生;1972年,儿子温绍磊降临人世。一家人虽然不是很富裕,但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1977年,温纳瑞斯应聘担任山东大学教授,讲授英语课程。后来,他又被齐美学校聘请,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由于他注意教学方法,又特别认真负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多年来,温纳瑞斯从未放弃过寻求世界和平的初衷。他的书桌上、床头边,摆放着翻旧了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周恩来选集》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书籍,并写下了厚厚的读书笔记。交谈中,记者发现,温纳瑞斯有着较深的马列主义理论根底和哲学知识,对遇到的问题都能从历史的角度、用辩证法来看待。谈到自己的经历,他深情地说:“中国有句俗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的一生中走了许多弯路,但我对自己在中国*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生活50年从不后悔。”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0年10月27日第四版)
    50年中,温纳瑞斯两次回美国探亲。这是他第一次到美国后,向公众展示反映战俘营生活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两本画册,宣扬和平,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       1978年,温纳瑞斯在山东大学课堂上讲授英语。 温纳瑞斯平时最爱看报。报上这张照片让他想起了当年在朝鲜的岁月。 外孙女平日最爱和姥爷一起玩。瞧,她一只手抓着姥爷的鼻子,另一只手比划着说:“姥爷的鼻子这么大。”           晚年的温纳瑞斯尽享天伦之乐。     温纳瑞斯和他的中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影报道         当年温纳瑞斯(左二)被俘时的照片。

    这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老人:在朝鲜战场被俘,后来到中国,在山东生活了近50年,几乎经历了新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他就是78岁高龄的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先生。
    1922年3月,温纳瑞斯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范德格里夫特小镇的一个工人家庭,祖父早年是从希腊移民美国的。1940年8月,18岁的温纳瑞斯高中毕业,正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参加了美国陆军,成为一名步兵,先后在巴拿马、哥伦比亚等中美洲国家驻扎。1950年9月6日,温纳瑞斯第二次穿上军装,两个月后去了朝鲜战场,不久就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
    1953年7月24日,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协议。在3年的战俘营生活中,志愿军的宽待政策,使温纳瑞斯和其他一些战俘由敌人变成了志愿军的朋友。由于怕回美国遭到*迫害,同时也为探求真理、维护世界和平,21名美国战俘和1名英国战俘拒绝回国,选择了去中国,其中就有温纳瑞斯。
    1954年2月,温纳瑞斯等22名战俘来到了中国,并被中国政府授予“国际和平战士”称号。在经过短期参观旅游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给了他们上大学、去工厂、下农场或闲住的4项选择。温纳瑞斯选择到山东济南造纸西厂当工人。
    不知不觉中,温纳瑞斯在工厂愉快地度过了近10个年头。1963年,经过工厂推荐,中国红十字会保送他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主义运动史、马列主义理论等课程。在北京4年的大学生活中,温纳瑞斯虚心好学,专业知识及汉语水平明显提高,并最终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结业证书。
    学业有了成果之时,他的个人生活也“瓜熟蒂落”:1967年,他与相恋1年的山东姑娘白锡荣建立了家庭,厂里的工人兄弟按当地风俗为他们举办了婚礼。1970年6月,大女儿温绍霞出生;1972年,儿子温绍磊降临人世。一家人虽然不是很富裕,但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1977年,温纳瑞斯应聘担任山东大学教授,讲授英语课程。后来,他又被齐美学校聘请,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由于他注意教学方法,又特别认真负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多年来,温纳瑞斯从未放弃过寻求世界和平的初衷。他的书桌上、床头边,摆放着翻旧了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周恩来选集》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书籍,并写下了厚厚的读书笔记。交谈中,记者发现,温纳瑞斯有着较深的马列主义理论根底和哲学知识,对遇到的问题都能从历史的角度、用辩证法来看待。谈到自己的经历,他深情地说:“中国有句俗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的一生中走了许多弯路,但我对自己在中国*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生活50年从不后悔。”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0年10月27日第四版)
    50年中,温纳瑞斯两次回美国探亲。这是他第一次到美国后,向公众展示反映战俘营生活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两本画册,宣扬和平,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       1978年,温纳瑞斯在山东大学课堂上讲授英语。 温纳瑞斯平时最爱看报。报上这张照片让他想起了当年在朝鲜的岁月。 外孙女平日最爱和姥爷一起玩。瞧,她一只手抓着姥爷的鼻子,另一只手比划着说:“姥爷的鼻子这么大。”           晚年的温纳瑞斯尽享天伦之乐。     温纳瑞斯和他的中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影报道         当年温纳瑞斯(左二)被俘时的照片。

    这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老人:在朝鲜战场被俘,后来到中国,在山东生活了近50年,几乎经历了新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他就是78岁高龄的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先生。
    1922年3月,温纳瑞斯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范德格里夫特小镇的一个工人家庭,祖父早年是从希腊移民美国的。1940年8月,18岁的温纳瑞斯高中毕业,正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参加了美国陆军,成为一名步兵,先后在巴拿马、哥伦比亚等中美洲国家驻扎。1950年9月6日,温纳瑞斯第二次穿上军装,两个月后去了朝鲜战场,不久就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
    1953年7月24日,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协议。在3年的战俘营生活中,志愿军的宽待政策,使温纳瑞斯和其他一些战俘由敌人变成了志愿军的朋友。由于怕回美国遭到*迫害,同时也为探求真理、维护世界和平,21名美国战俘和1名英国战俘拒绝回国,选择了去中国,其中就有温纳瑞斯。
    1954年2月,温纳瑞斯等22名战俘来到了中国,并被中国政府授予“国际和平战士”称号。在经过短期参观旅游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给了他们上大学、去工厂、下农场或闲住的4项选择。温纳瑞斯选择到山东济南造纸西厂当工人。
    不知不觉中,温纳瑞斯在工厂愉快地度过了近10个年头。1963年,经过工厂推荐,中国红十字会保送他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主义运动史、马列主义理论等课程。在北京4年的大学生活中,温纳瑞斯虚心好学,专业知识及汉语水平明显提高,并最终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结业证书。
    学业有了成果之时,他的个人生活也“瓜熟蒂落”:1967年,他与相恋1年的山东姑娘白锡荣建立了家庭,厂里的工人兄弟按当地风俗为他们举办了婚礼。1970年6月,大女儿温绍霞出生;1972年,儿子温绍磊降临人世。一家人虽然不是很富裕,但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1977年,温纳瑞斯应聘担任山东大学教授,讲授英语课程。后来,他又被齐美学校聘请,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由于他注意教学方法,又特别认真负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多年来,温纳瑞斯从未放弃过寻求世界和平的初衷。他的书桌上、床头边,摆放着翻旧了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周恩来选集》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书籍,并写下了厚厚的读书笔记。交谈中,记者发现,温纳瑞斯有着较深的马列主义理论根底和哲学知识,对遇到的问题都能从历史的角度、用辩证法来看待。谈到自己的经历,他深情地说:“中国有句俗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的一生中走了许多弯路,但我对自己在中国*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生活50年从不后悔。”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0年10月27日第四版)
    50年中,温纳瑞斯两次回美国探亲。这是他第一次到美国后,向公众展示反映战俘营生活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两本画册,宣扬和平,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       1978年,温纳瑞斯在山东大学课堂上讲授英语。 温纳瑞斯平时最爱看报。报上这张照片让他想起了当年在朝鲜的岁月。 外孙女平日最爱和姥爷一起玩。瞧,她一只手抓着姥爷的鼻子,另一只手比划着说:“姥爷的鼻子这么大。”           晚年的温纳瑞斯尽享天伦之乐。     温纳瑞斯和他的中国血统老伴相濡以沫生活了三十多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