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从抗日战争看中华民族精神
  • 揭开我空1师40年前击落美军王牌侦察机之谜
  • 放弃对日本战争索赔真相 美国违背诺言从中作梗
  • 交口传耳能详 文革流传的毛主席未发表诗词(二)
  • 交口传耳能详 文革流传的毛主席未发表诗词(一)
  • 清末的天津如何收容社会游民
  • 贴身侍从:43年时间里蒋家就这样走向衰微(组图)
  • 中国人民*称谓的历史演变
  • 文革时曾不可一世 五大学生领袖今何在
  • 古今风流:宋美龄美国演说词(1943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发射载人飞船计划曾两度搁浅<%=id%>

      昨天,曾拍摄纪录片《向宇宙进军》的著名作家叶永烈向记者披露: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两度打算发射载人飞船,但最终却因种种原因而“搁浅”。

      首次搁浅:1971年——“九一三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成功上天。在此之前的1957年,苏联首颗  卫星上天,1961年载人飞船将加加林送上太空;美国1958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2年,美国宇航员格林亦被送上太空。“都是隔了4年。在当时,有人以此类推,认为中国的载人飞船要在1974年发射。”叶永烈娓娓道来,“于是一切准备工作悄悄地进行着:1971年,中国着手从上千名战斗机驾驶员中以‘体检’的名义挑选宇航员,当时一共选拔了19名宇航员,因为没有上天,因此,他们只能被称为宇航训练员。”

      未料,1971年9月13日发生了震惊国内外的“九一三事件”。由于林立果是空军的主要骨干,因此空军一时间成为“批林批孔”的重点。当时的载人航天办公室代号恰恰是“七一四”(谐音正巧是“起义事”),更加成为运动重点。终于,19名候选宇航员被遣散。因为*的原因,中国的首次“飞天梦”搁浅了。

      再度搁浅:1978年——一个标题惊动世界

      转眼间到了1978年,“文革”结束,全国上下形势一片大好。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郭沫若致闭幕词:科学的春天来了!于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再次酝酿“飞天梦”。20多名候选宇航员再次被圈定。

      1979年,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当导演的叶永烈接受了厂里拍摄一部关于中国航天的纪录片《向宇宙进军》的任务。当时,关于能否拍摄中国航天员训练情况,连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都说“不能定”。于是,叶永烈将拍摄提纲寄往主管部门——国防科委和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未料,2月份,当时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和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学森即从北京到上海出差,并特意约见了叶永烈。

      钱学森亲自审看了拍摄提纲,对叶永烈谈了自己对拍摄提纲的意见。叶永烈虽然知道中国当时在训练宇航员,却因保密而无法进入训练基地拍摄,所以在第三辑《载人航天》中,只能大量采用美国和苏联的载人航天电影资料。这时,钱学森表态:中国载人航天训练基地属于国防科委主管,你们可以到那里拍摄。由于钱学森的批准,叶永烈得以率电影摄制组于1979年4月进入中国航天训练基地,在那里拍摄了半个月。影片完成之后,钱学森亲自审看,表示满意。

      眼看就要公映了,叶永烈应约在当时新创刊的《科学生活》中写了一篇题为《访我国宇航训练员》的文章。没想到立即有上海报纸转载了此文,还加了个标题《我国宇航员振翅欲飞》并配上宇航训练员的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文被无数外国媒体关注和转载,同时也惊动了中央。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中央决定暂停载人航天计划。于是,这第二次“飞天梦”再度搁浅。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