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古墓群频出宝物震惊考古界
  • 明年三峡大昌古建筑群将全部拆除
  • 从考古发现看内蒙古草原文明的伟大贡献
  • 河北太行山发现史前村落遗址
  • 德国登山家发现千年冰人 神秘身份被揭开
  • 中日考古专家汇聚我市 考证水稻可能经烟台东传日本
  • 周公庙出土文物首次公展
  • 涿州永济古桥规模国内罕见
  • 学者发现:河西走廊在4500年前已种植小麦
  • 湖北考古研究员披露:人类曾经用大熊猫殉葬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兴城菊花岛4000年前就有人住<%=id%>

    有关专家同时披露,目前该岛居民是来自山东沿海地区的移民后代

      “4000多年前,兴城菊花岛就已经有人居住了,不过,现在岛上的居民并不是他们的后代,而是来自山东沿海地区的移民后代。”昨天,辽宁省历史学会会员、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将这个重要考古发现告诉给记者。

        出土石器证明:4000年前岛上人来人往

      位于兴城东南海中的菊花岛是渤海湾中最大岛屿,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菊花岛因其风景秀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而素有“海上仙境”之称,岛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唐王洞、大悲阁、八角井等人文景观,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菊花岛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居住,对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说一直是个谜。

      张恺新昨天告诉记者,近几年,考古人员在菊花岛东南的风凉山上,先后发现过多件石器,经研究认定:它们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磨制石器,其中比较珍贵的有两件:一件是半截石磨棒,发现时截面略呈三棱形,两端稍细。这根石磨棒残件存长12.5厘米,最大直径6.5厘米,是古时候人类的生活、劳动用具。同时,在风凉山阴坡发现的一把石斧也比较珍贵,这把斧子虽然经历4000多年的沧桑,斧子的刃部在出土时仍显得很锋利。遗憾的是,这把石斧也残缺一部分,存长6.5厘米,截面呈椭圆形。

      考古人员发现,在菊花岛上出土的石器均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材质在岛上都能找到,很可能是就近、就地选取石材磨制的,是当时人类在菊花岛上劳动、生存、繁衍的有力证据,也将一些人认为的“菊花岛从辽圣宗时期开始有人居住”的历史推前了3000多年。

      那么在海路交通不发达的4000多年前,人们是怎样登上菊花岛的呢?张恺新说,菊花岛距陆地9公里,附近海面每年冬天都要结冰(封海),古人很可能是在冬天踏冰登岛的,因为岛上有足够的淡水资源和一定数量的植被,于是他们就在岛上落脚了;另一种可能就是古人刻木为舟登上菊花岛,后来逐渐在岛上繁衍生息。

      历史资料揭秘:目前岛上居民来自山东

      4000多年前在菊花岛上居住的人们是不是现在岛上居民的祖先呢?张恺新经过翻阅资料发现,菊花岛上现有的2800多名居民,并不是4000年前“菊花岛人”的后代,而是来自山东沿海地区的移民后代。

      张恺新介绍说,通过翻阅资料,他发现,在战国时期,菊花岛名叫桃花岛。汉代时,桃花岛被称为桃花浦。到了唐代,菊花岛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岛上经济繁荣,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辽金时期,菊花岛称为觉华岛,岛上庙宇香火旺盛,成为辽国东部的佛教中心。菊花岛东南部现存一座辽代古城遗址,据考古专家考证,是辽代的兴城县所在地,可见当时菊花岛的繁华。

      然而,元朝时的一场战火,让菊花岛上的居民大部分迁徙他方。明朝时,菊花岛成为明军的军事基地,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受阻后,派将领武讷格攻打菊花岛,岛上水师猝不及防,约15000人遭到杀戮,菊花岛上一片荒凉。清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解决辽西因为战乱而人口锐减、土地无人耕种的局面,清朝廷颁布《招民垦荒条例》,几百名来自山东沿海地区的农民迁居到菊花岛上,现在,菊花岛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后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