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考古发现:福建东山再现疑似古沉船遗址
  • 1300年前藏族就有了文字
  • 专家认为:藏族有文字的历史早于1300年前
  • 苏三发表新论:甲骨文起源于南部阿拉伯文字
  • 甘肃发现鸡蛋状陶制渔网坠
  • 遥感卫星扑灭百年煤火 找到地下古长城遗骸
  • 专家鉴定机场掘出巨骨为古菱齿象左股骨化石
  • 黄金法老将重见天日
  • 藏族有文字的历史超过一千三百年
  • 专家推测:总统府原址曾是六朝宫城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千百年来,朝阳城没变样<%=id%>

    今年在朝阳城区发现的十六国时期的三道门城门遗址有望再为辽宁添上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更为惊奇的发现是,现在朝阳老城区胜利桥至北门一线,恰好通过那三道门址,且方向一致。这条老城的南北轴线,从十六国起至1600多年后的今天,并无大变化。

        昨天,在“朝阳市北大街改造工程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表示,这样重大的考古发现,足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

      皇帝出城,得过三道门

      据了解,公元341年,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建朝阳为都城,接下来,后燕、北燕等相继在此建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座城市始终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城市。

      据悉,考古人员此次发现的门址共为三道,门址的两侧有向东西延伸的城墙,按中国古代等级制度规定,只有都城的城门才允许开设三道门,据此可以推测此为前燕始建龙城时所筑,是龙城宫城的南门,直至北燕灭亡时损毁。

      朝阳在当时之所以叫龙城,据说是有一天前燕的皇帝看到有两条龙在争斗,以为是吉祥的征兆,遂定此名。

      北魏时三道门成了“独生子”

      从2003年开始,考古人员对朝阳北大街西侧共勘探了4万多平方米,发掘10个地点、万余平方米,发现了城门遗址、建筑址、道路、水渠和水井等重要遗迹。

      从发掘的情况看,北魏时龙城原本巍峨的三道门却成了“独生子”。“北魏到隋代,东、西两门道的南端被用夯土封堵,只有中间门道继续使用。”辽宁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发掘队长田立坤介绍说,两侧门道未堵的空间均填满了堆积土,出土有北魏莲花纹瓦当和隋五铢钱。

      北魏时期的朝阳已没有了当年龙城的霸气,当时它为营州治所,名叫昌黎,虽然仍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重心,但缺少了王城的头衔,孤独的中间门道见证着朝阳的今昔反差。

      辽金时代,城门范围有所缩小,门墩底部东西宽约32米,南北长20.5米。

      辽舍利身世仍旧悬疑

      在朝阳南塔北侧50米、双塔街南口,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辽代石宫,最吸引人的是这是一座藏佛舍利石宫,在石宫内的石函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舍利。

      这枚舍利呈白色,根据《佛舍利铭记》记载,此石宫建于辽圣宗统和二年,即公元984年,但它究竟是不是佛舍利,目前仍在鉴定中,究竟是象征意义还是货真价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表示,这是近年来省内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