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古代服饰》出版
  • 周公庙遗址挖掘进展:再发现192座贵族墓葬
  • 解析西周文明走进西周大墓发掘现场
  • 探成吉思汗王宫寻一代天骄墓地
  • 郑州冲刺第八大古都
  • 河南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原始城池
  • 河北发现宋金时期罕见的数代同穴古墓
  • 考古发现:秦早期文化探源大型考古启动
  •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 三峡地区古代土著居民今神秘现身忠县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西周墓葬四大悬念尚待破解<%=id%>

    10月17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周公庙遗址中的18号、32号两座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其中一座拥有四条墓道、基本保存完好的墓葬被寄予厚望。“从学术价值上讲,这将是新中国最大的考古发现。”近日,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先生作了上述评价。

      但对于10月20日在18号墓葬发掘中发现的疑似盗洞来说,此次大规模的发掘也引起人们对周公庙遗址考古诸多猜测与担心。四条墓道是否为王级墓葬、墓主的真实身份到对目前的西周考古发现与学术界公认的周代历史知识的差异等疑问的提出,人们因此期待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出现重大“发现”,来还原一个公正的周代史。

      发掘进展

      “盗洞”可能是虚惊

      昨日下午,记者在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获悉,10月20日在18号墓葬发掘中发现的疑似盗洞有可能是虚惊一场。记者在18号墓葬挖掘现场发现,10月20日发现的疑似盗洞已不见踪迹;在现场考古人员的指挥下,发掘人员已在继续清理浮土,估计大约已比前天深约20厘米,而疑似盗洞附近的土层看不出有异常迹象。

      “那是一个鼠洞。”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高级技师史浩善先生向记者透露。他说,在发现疑似洞穴后,他们继续清理附近土层,发现除深约30厘米的洞穴内有部分松土外,下面的土层未见任何变化,所以初步认定不是人为盗洞。

      “洞穴性质还不能确定。”谈及疑似洞穴,联合考古队队长王占奎有所保留,由于土层发掘深度有限,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就是鼠洞,具体要等挖到一定深度才能下结论。记者在现场看到,除18号、32号两座墓葬发掘顺利进行外,考古人员几乎同时在清理35号墓葬的表层浮土。王占奎说,现在先将35号墓葬表面浮土清理干净,如果有关部门批准发掘就可以节约财力和人力。

      4大悬念待解

      -悬念一:四条墓道是否王级墓葬

      据悉,在此次考古发现中,10座墓葬分别具有四条墓道,墓葬几乎均为“亚”字形。在已初步发掘的18号墓葬有东西南北四条斜坡墓道,其中最长的北墓道达到17.7米,而最宽的南墓道达到4.5米,规格相当高。

      “具有四条墓道的周代墓葬至少应该是王级墓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徐天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语气非常肯定。他透露,从西周之前的商*古来判断,在商代只有王级墓葬才有四条墓道,这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中得到证实,据此推测,西周时代的王陵规格应该不会有太大改变。

      但联合考古队队长王占奎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具有四条墓道的墓葬肯定是王级,但王级墓葬并不一定都有四条墓道。”王占奎透露,西周之前的商代尚且如此,而且出土器物上的文字已证明;目前已发掘的西周时代墓葬在被流放的王侯、大臣等的墓葬中有的只有两条墓道,有的根本没有。

      “西周时代的墓葬制度有没有改变现在很难下结论。”王占奎表示。

      -悬念二:墓主真实身份说法不一

      据悉,此次考古重大发现的地点位于岐山县周公庙遗址附近,而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唐代的周公庙确实是为祭祀周公姬旦而修建的祭祠。

      “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墓主有可能是姬旦。”王占奎说,“但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个墓葬是周朝的,墓主应该是周王家族。”对于周公庙的传说,王占奎当然很清楚,但到现在发现的周代墓葬有22座,至于是哪个周王,哪个墓主是周公姬旦根本不能确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徐天进告诉记者,现在只知道墓葬群是周朝的,但周朝的历史很长,首先要弄清楚考古学中的历史编年,确定后再了解遗址当年的布局和区划,然后再分片去了解详细的内容,尽可能做一个墓葬遗址的复原。对墓主的身份,徐天进推测墓主最有可能是周王。

      -悬念三:若现文物能否填补历史

      “我们期望能够得到文字资料。”

      考古现场一工作人员说。据悉,迄今为止,出土的全部周朝文字,几乎全部刻在西周青铜器上,包括当年故宫国宝南迁时的重器“毛公鼎”,以及近年陕西眉县轰动一时的27件青铜器,而当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2万多片甲骨上的文字基本填补了商*古的空白。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近日透露,周朝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档案文献典籍在2500年前神秘失踪。根据《左传》记载,那些资料是在一次王室内乱中被失势者带走,从此杳无踪迹。

      有专家说,如果18号墓葬未被盗过,以如此大的规模最有可能出土的是大宗的青铜器、少量陶器和漆木器,更重要的是会有大量铭文出现。从填补历史空白方面来讲,更主要是器物上的文字。

      -悬念四:发现甲骨或改变周代历史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有大量甲骨出土。”王占奎说,“一般的盗墓贼喜欢的只是宝贝,而对于龟甲等物品则根本不感兴趣。”

      据悉,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在前后15次发掘中,共出土甲骨2万多片,上面大量的文字记载对于商代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而此次周公庙遗址墓葬发掘的前期调查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约400片甲骨,上有军事、祭祀及与历史地理有关的人名,甚至发现了“周公”、“文王”的字样,从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现在的发现已与一些公认的常识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高级技师史浩善说。据悉,目前的西周考古发现与学术界公认的以及教材上所使用的周代历史知识有不一致的地方,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还不能就此纠正历史。比如,一般学术界认为,周原是西周的发祥地,但徐天进副教授根据此次考古前期发现的刻有“周公”、“文王”的甲骨,对周原的历史地位提出了质疑,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周原的考古中从未发现有类似内容。

      “只有等到18号墓葬发掘整理完毕,也许很多秘密才能得以揭开。”王占奎说。据悉,如果一切顺利,18号墓葬应该在两个月后出现重大“发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