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日本发现最古老的爬虫类化石:腰长腿短
  • 考古探寻青海喇家村史前大灾难千古谜团
  • 专家认为西汉女尸至少还能完整地保存二百年
  • 专家学者:马王堆汉墓未来存在3大研究方向
  • 浙江发现4000年前神秘沟道 疑为世界最早运河
  • 考古专家推测马王堆三号墓主是第三者
  • 河南省淅川县发现长达2.5公里的化石群地带
  • 内蒙古发现世界最早的火炮:元代铜火铳
  • 河北任丘发现唐代陶制围棋盘
  • 国外考古学者称人类酿酒和饮酒是向鸟类学来的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地下考古进逼北京路<%=id%>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前天到广州文博单位调研,广州市文化局在汇报中透露了一串“广州文物保护大动作”。 

      市博新馆仍有可能建 

      创建于1929年的广州博物馆,是广州市属惟一综合性博物馆,但馆址(越秀山五层楼)本身就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展馆面积和结构上都不容有任何改动。受此限制,广州博物馆目前的陈列面积仅为1000平方米,大量珍贵藏品无从展示。 

      前些年,广州博物馆曾计划建设新馆,后搁浅。有关方面继而设想将广州博物馆与同在越秀山上的广州美术馆合并,以增加陈列面积。但该方案后来也被否决。 

      有关负责人前天透露,虽然广东将投入9亿元建设省博物馆新馆,但由于功能、分工、定位不同,广州博物馆仍有发展的必要。广州市仍将可能考虑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 

      锦纶会馆拟开馆授徒 

      位于下九路的锦纶会馆是清代广州纺织行会,有近300年历史。2001年9月,因修建康王路,该建筑被平移保护。从去年开始,广州市对会馆地面建筑进行原貌修复,目前整个修复工程已经完工。 

      据透露,“修旧如旧”的锦纶会馆将可能上演“新戏”。管理部门正计划延请“广绣”的惟一嫡传后人、工艺美术大师陈少芳开馆授徒,并展示陈少芳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让人们领略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魅力。专家认为,“广绣”如今已濒临失传,若年近七旬的陈少芳能到锦纶会馆开馆授徒,命悬一线的“广绣”工艺可能重现生机。 

        宫署考古挺进北京路 

      沉睡地下两千余年的西汉南越国宫署,1995年重见天日,震惊中外。至今,儿童公园地下部分的遗址考古发掘已基本完成,硕果累累。但广东考古权威麦英豪表示“好戏还在后头”!专家估计,整个南越国宫署遗址至少有15万平方米,而目前只完成了7000多平方米的发掘,出土的仅是南越王宫的一个角落,正殿还远未靠近。 

      据透露,考古队将适当加大发掘力度,预计今年内将完成1.7万平方米。但由于宫署遗址与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近在咫尺,遗址的珍贵部分可能埋在北京路的地下,这给进一步考古发掘带来了阻碍。但考古单位和管理部门表示,如果将来资金许可,不排除将南越国宫署的考古发掘工作向北京路地下推进。 

       “千年水闸”上设茶座 

      几年前,广州惠福东路光明广场工地发现南越国水闸遗址。这是我国城市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构水闸遗址。目前,该遗址已与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据悉,水闸遗址将就地保护,遗址之上全部覆盖玻璃光棚,市民站在一到六层的商场,往中庭一望,立刻“坠”入几千年的时光隧道———这里是两千年前的珠江岸边。据介绍,规划中还要在遗址周围建一个咖啡茶座,以形成独特景观。 

      32中“让”给陈家祠 

      陈家祠周边环境欠佳,目前整治及配套设施的扩建已经启动,计划搬迁位于陈家祠正门前的第32中学,在此建设陈家祠正面广场;取消东出口,新建展览馆及库房,扩充展览面积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