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专家考证:聂耳音乐源自云南花灯和洞经古乐
  • 科学家发现35亿年前生命迹象 以岩石为生
  • 河北易县燕下都人头墩谜团待解
  • 周公庙遗址被严重盗掘 当地政府申请驻军保护
  • 四川汉源重大考古发掘有望改写中国历史进程
  • 国家文物局长急赴陕西部署西周墓葬群保护工作
  • 恐龙化石见证非洲南美板块1亿年前分离
  • 最早的字母系统
  • 米堤亚人的窖藏
  • 长春伪满皇宫8月全面恢复历史原貌 耗资六亿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地质普查发现化石 西藏阿里1.3亿年前是绿洲<%=id%>

    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现一批早白垩世时代的乔木硅化木化石,这表明1.3亿年前的阿里地区曾是广阔的温湿陆地,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茂密高大的乔木。

        这批化石是由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于去年8月对青藏高原进行地质普查时发现的。

      这次发现的乔木硅化木化石位于阿里地区改则县多桑乡早白垩世早期的凝灰质砂岩中。硅化木根茎还保留有树木生长时的状态,保存较为完好,树干、根茎形态清晰可见。树干呈圆柱状,直径约20-40厘米,断面隐约可分辨出树的年轮。

      在发现硅化木化石的地层中,还发现有植物化石的碎片和淡水双壳类化石。而在硅化木化石层之上的较新地层中,科考专家还发现有较多海洋生物化石,如珊瑚、腹足类、双壳类及有空虫等,这表明阿里地区的环境后来发生了变化。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刘登忠教授认为,化石的出土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与现代阿里自然条件完全不同的景象。这对探讨和研究西藏腹地阿里地区地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及环境变迁史有着重要意义。

      西藏阿里地区大部分海拔在4500米以上,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