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专家考证:聂耳音乐源自云南花灯和洞经古乐
  • 科学家发现35亿年前生命迹象 以岩石为生
  • 地质普查发现化石 西藏阿里1.3亿年前是绿洲
  • 周公庙遗址出土700多片西周甲骨举世罕见
  • 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遗址又有重大考古发现
  • 周代大墓是周王陵
  • 陕西岐山县周公庙遗址又有重大考古发现
  • 玄奘手迹现身陕西铜川
  • 在发展中凸现文化张力
  • 长春伪满皇宫8月全面恢复历史原貌 耗资六亿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西樵山文化——珠江文明之灯塔<%=id%>

    西樵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怀抱,以秀丽多姿的景色称著岭南,在广西等地一直流传着“桂林山水甲天下,南粤名山数二樵”的说法。西樵山不但以瑰丽多姿之风貌傲立南粤群山,更因沉淀着人类文明而使其历史和科学价值广受关注,“西樵山文化”堪称珠江文明的灯塔。

      西樵山由来已久

      西樵山的名称由来已久,据传说古之广州人经常到东南方向的罗孚山采樵,就称为“东樵”;而西樵山古称为“锦石山”,广州人到西面的锦石山采樵,就称为“西樵”。可见西樵山自古以来就是山精水秀的天然乐园。据专家预测,珠江三角洲以使用双肩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西樵山文化”大约产生于5000年前。

      考古发现古石器

      “西樵山文化”虽然渊远源长,但是人们对它的考古研究却是在上个世纪中期才开始的。1958年,刚成立人民公社的西樵山人大兴农田水利,在沿着西樵山麓修挖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排洪环山沟时,发现了一批埋藏在洪积土中的古老石器。但当时人们并没有空暇去鉴定它。1958年6月,当时的南海县文化科干部陈定明在参加开挖西樵山东南坡的排洪环山沟时拾获不少石斧、石核、尖状器等石器时代的遗物,这是南海县内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可是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当中山大学的地理系教授黄玉?带领学生到西樵山实地考察时,在西樵山的东麓、西麓沟渠边采集的岩石标本中惊奇地发现了一些显然是经过人工加工的霏细岩石片,其中有的标本已可以辨别出是斧和锛的外形,才小心保存好,并在回校后交给历史系梁钊韬教授研究。至此,沉淀西樵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才开始逐步被揭开了面纱。在这之后专家们在西樵山上又陆续发现了很多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制成的小型石制品——细石器和双肩石等遗物,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专家们终于下了三个结论:一、西樵山石器制造场的各种生产品,可以反映出由细石器到双肩石器的转化过程;可以反映出双肩石器的发生、发展、变化和它的工艺过程。二、我国历史时期南方百越民族文化中的青铜斧、钺、锛的祖型都可以在西樵山双肩石器中找到,西樵山文化是珠江流域文明的前奏。三、分布远及台湾、南洋、东南亚一带的双肩石器,其孕育和产生的故乡是以西樵山为标志的珠江三角洲。“西樵山文化”又是我国原始文化中面向海洋,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支重要文化。

      目前,对“西樵山文化”的探究还未定结,也许还需一二代人更深刻、更细致的科学研究才能进一步下结论。

        西樵山位于北纬22°55′,东经112°58′。地处南海西南部,距离广州48公里。它巍巍耸立于西江和北江之间,整个山体除了东端伸出一个叫“睡牛岗”的支脉外,基本轮廓呈圆形,周边长13公里,圆面直径约4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西樵山的岩峰胜迹很多,据《西樵山志》,它有奇峰72座,岩洞36个、瀑布28处,组成西樵山的诸多峰峦,高度在海拔250米——300米左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