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臀部非常窄小 埃及美后木乃伊被怀疑是男性
  • 埃及首次出土法老正面画像
  •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形成源于三大古文化相互碰撞
  • 辽河考古红山玉熊龙为黄帝传说提供重要实证
  • 河南宋代汝窑遗址备战申遗
  • 福尔索姆的燧石
  • 辽河考古红山玉熊龙为黄帝传说提供实证
  • 狩猎与采集者的村落
  • 猛犸象骨小屋
  • 巢县智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和县猿人<%=id%>

    和县龙潭洞在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两次发掘,获和县猿人化石包括近乎完整的头盖骨1个、下颌骨1段和顶骨1块、额骨眶上部1块、上下臼齿11枚、上内侧门齿1枚。这些化石骨骼至少代表3个个体以上,包括青年、壮年和老年。其中头盖骨属一男性青年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如颅穹窿低矮,额骨明显后倾,颅骨骨壁厚,脑量较小(约1025毫升),颅量大宽位置低,有发达的眉嵴和嵴,枕骨和枕平面与顶平面之间成明显的角状过渡等。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上和北京猿人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进步的特征,如眶后缩窄较不明显,颞鳞相对较高及其顶缘呈弧形上曲等。下颌骨仅保有一段左侧,其上带有两个牙齿,特征粗壮、骸孔较大,齿弓近马蹄形。下颌体高度33.2毫米,厚度22毫米,与北京人相似。牙齿的形态特征:齿冠和齿根都比现代人要硕大和粗壮。齿冠较低,嚼面纹理复杂等,都接近北京猿人的情形。上内侧门齿特别粗壮,尺寸大于所有直立人,呈铲形,舌面底结节非常发育,舌结节游离缘分出几条指状突,并终止该面中凹。综上所述,说明和县人是直立人中的进步典型。目前认为它的系统位置与晚期的北京人相当。 

      和县猿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为亚热带气候,自然环境是:汪家山一带的山脉,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北面有滁河,河两岸为宽阔的旷野,有大片的草原和湖沼。 

      和县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省旧石器的空白,尤其完整的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许多报刊纷纷报道。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与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