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西湖的由来
  • 罗塞塔石碑
  • 吉野川的弥生人
  • 十五世天皇的陵墓
  • 太阳神庙
  • 密特拉神洞
  • 丝绸之路上的珍宝
  • 死海古卷
  • 轪侯夫人墓
  • 有钻孔的颅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恐龙蛋<%=id%>

    1978年以来,化石收集者们在蒙大拿州的拜纳姆附近已发现了几百个恐龙巢穴和恐龙蛋的化石。在这个现在被称作“埃格山”的遗址发现之前,人们认为恐龙只是随意产卵,没有固定的地点,产后便离去,让卵自己孵化。然而,考古学家在“埃格山”的一些发现却显示出某些种类的巩龙也是细心的母亲。

      其中的一种就是“迈亚沙乌拉龙”,即一种有鸭形嘴的恐龙。它们在每个巢穴都是地表上的一个中空小土堆。当初龙孵化的时候,母龙会一直照看着它们,直至它们难够生活自理。

      另外还有一种小得多的恐龙—“奥罗多麦阿龙”。它们的巢穴只是地面上的小块平地,恐龙在那里产下15~20个卵。一些卵还没有孵化出来就成了化石,科学家利用X光能够看到其中已部分成形的幼龙。

      一个“奥罗多麦阿斯龙”巢穴模型。因为“奥罗多麦阿斯龙”不负责照料它的后代,所以当初龙孵化出来时,它们已发育完全了。

      一只没孵化的恐龙蛋。扶在蛋上的人手能使你这些蛋的大小有个大致的概念。

      两种恐龙都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迈亚沙乌拉龙”是一种长8~9米、有着鸭形嘴的恐龙;而“奥罗多麦阿斯龙”仅长2米左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