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考古重大发现:秦皇岛发现巨大的明长城砖窑群
  • 神秘史前动物化石 比猛犸更古老
  • 九连墩2号出土大量编钟 墓主为女性
  • 安徽巢湖水下古城露出水面 秦砖汉瓦遍布河床
  • 湖北九连墩1号墓出土文物696件 墓主身份暂难确定
  • 中国螈化石现身 亚洲四足动物化石记录提前近亿年
  • 考古发现温州曾是商朝边疆?
  • 九连墩水落编钟出 重现两千年前金声玉振
  • 百色发现早期人类遗址及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
  • 古汉墓惊现先进武器 青铜弩机酷似*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湖北九连墩楚墓已经出土500多件精美文物<%=id%>

    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2日有重大发现,截至记者发稿时,出土的文物总数已有500多件,其中包括钟、磬、鼎、镬、人擎灯等价值极高的精美文物。 

        1号墓出土的编钟总数达34件,2号墓也发现了编钟、磬,专家估计数量不会比1号墓少。编钟保存完好,没有铭文,数量和大小虽然都比不上著名的曾侯乙墓编钟,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馆员刘辉认为,这样完整的青铜礼器在已发掘的楚墓中极为罕见。此外,2号墓还出土三副保存完好的漆瑟。 

        长颈鼓腹方形青铜壶是1号墓22日出土的另一件重要文物。这只精美的青铜壶上有可拆卸的镂空装饰花纹,四面有棱,两侧有龙形耳。专家介绍,这种方形铜壶在中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大夫以上的贵族才能使用,一般和簋、鼎等组合成祭祀的礼器群。河南淅川下寺楚墓、曾侯乙墓也发现过这种方形壶,但器形、花纹与这件器物不同。1号墓内还出土了镬鼎、馈鼎、升鼎、簋等青铜礼器,馈鼎里发现了一些尚不知名的果核。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红星介绍,这次出土的镬鼎直径82厘米、通高93厘米,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发掘出土的最大楚墓鼎。22日出土的“人擎灯”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人擎灯”造型奇特、制作精美。铜人手擎灯台,一只手上还停有一只小鸟。铜人服饰清晰可见,生动传神。专家称,这种造型别致的“人禽同灯”在全国楚墓中极为罕见,此前只在江陵望山楚墓和荆州包山楚墓有过发现,但造型和制作工艺都不及此件。此外,1号墓内还出土了簋、盘车伞、车軎、马镳、马衔、铜钊、戈、箭、戟、 罐缶、盘等大量文物。 

        由于1号墓内严重垮塌,考古工作者正在加紧清理。工作人员22日下午打开了1号墓内棺,专家正在抓紧进行墓内文物清理工作。考古工作者还打开了保存完好的2号墓封板,墓内发现了碳化的板栗和红枣,还发现了少量漆圆盒、编钟、瑟及一些漆木器。(完) 

        九连墩楚墓车马坑保护成难题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楚墓车马坑,九连墩战国楚墓1号墓车马坑的壮观、雄奇让人感叹,但对它的保护却令考古人员头痛。 

        记者22日下午在现场看到,有的马头骨已被踩得出现破碎。车和马虽然已用塑料薄膜覆盖,但当地一些人前来参观,不得不经常揭开,现场的考古人员说,这极不利于文物的保护。 

        据介绍,1号墓车马坑位于1号墓西方,距墓坑约25米,坑口呈长方形,南北长52.7米,东西宽9.5米,残深2.3米。在这座坑内发现了随葬车辆33乘,葬马72匹。现场马、车均为抽槽放置,分为两列,整齐划一,体现“车阵”形势,十分壮观。 

        目前,已发掘的车马坑的保护却成了一道难题。虽然已经搭起大棚遮风避雨,并在车上铺盖塑料薄膜,但由于所有战车都是木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些战车表面已经开始干裂变形,亟须保护。对此,湖北省考古所胡家喜研究员指出,经过初步研究,目前已有三种保护方案供选择。 

        胡家喜说,就地保护后进行复制是一个选择,用硅橡胶、石膏或玻璃钢进行倒模复制,但就地保护会给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建设增加难度;第二种选择是部分搬迁,1号、2号墓共有40驾车,其中有7驾保存最为完整,可将有代表性的车马连同周围土方一起搬迁;第三种方案是整体搬迁,将整块土方全部取走,异地保护。到底选取何种方案,还要由专家们研讨后决定。 

        湖北省考古所黄文新博士也表示,他倾向于整体搬迁,如此精美、壮观的战国车马应当得到完好的保存,但这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九连墩发掘现场专家巧用水 

        连日的雨雪天气已造成九连墩1号墓局部垮塌,考古工作者在采取坑壁加固措施的同时,加快了文物发掘和清理工作进度。可考古工作者为何只用一台小型水泵抽取2号墓坑内的积水,成为一个“谜”。 

        保存完好的2号墓在昨天取完厚厚的椁板后,今天已开始拆取椁板下的封板。长期的地表水渗透,使2号墓坑内积水达1.5米。只有抽干坑内积水才能清理文物,“心急如焚”的考古工作者,为什么还如此“不紧不慢”地用小型水泵抽取坑内积水呢? 

        刘国胜博士现场解释说,除特别偏酸偏碱的水对文物保护不利外,水隔绝空气能起减缓器物氧化的作用,对文物尤其是青铜器等比较重的文物保护有利。不能快速抽干坑内积水是因为九连墩墓坑壁为黄沙土,水的压力能使坑壁保持稳定,防止水位下降太快引起塌方,造成文物毁损。水的浮力对文物尤其是带腔体的文物有顶托作用,缓慢打破这种相对平衡也利于文物保护。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干燥环境对漆木器保护反而不利,这也是在北方很难发现漆木器类文物的重要原因。相距九连墩不远的随州曾侯乙墓挖掘时,文物保存令人吃惊地完好,水的长期稳定浸泡功不可没。专家说,水有缓冲及自然保护之效,利用水的浮力取出文物,特别是漆木质的文物,既安全又方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