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唐代铸梵钟遗址亮相古钟馆!
  • 拼图大师半年还原清代瓷瓶!
  • 谁赋予了村民炸长城的权利?
  • X光成功破译阿基米德手稿(图)
  • 痛风迫使500年前罗马皇帝让位
  • 敦煌百年出土汉简超过2万枚(图)
  • 中国专家经研究 证实达尔文猜想
  • 四川发现珍贵的远古自涌冰川泉水
  • 两千年前木乃伊接受CT扫描(图)
  • 乔加赞比尔神塔现楔形文字刻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亦庄开发区3年发掘古墓350余座<%=id%>

    本报讯 昨天,市政协副主席韩汝琦以及部分政协委员与市规划委、市建委、市文物局等单位负责人就本市地下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座谈。据介绍,截至目前,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古墓350余座,市文研所为保护亦庄一带的地下文化遗产,已在该地区设立了文物考古工作站。

      市文研所从2003年到今年对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69、79、80、81、89等地块以及新凤河路、博兴路等地现已清理古代墓葬350余座,分属战国、汉、唐、辽、金、明、清等7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墓群,出土文物1200余件。发掘的墓葬以汉墓和唐墓为主。

      据介绍,350余座古墓对研究各朝代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依据。如各朝代的墓葬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汉墓均为砖室结构,墓室为长方形,规模宏大。唐代规模相对变小,由多室改成一室,墓道为台阶式。辽墓中室内则砌有仿木结构的门、窗、柱、桌椅等,比唐代更为华丽,出土的瓷器也较精美,从制作上较唐代有明显的进步。

      另外,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在会上还向委员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中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长约80公里,市文物研究所对全线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共发现古墓97座,经过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超过1000件,考古发掘了3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南正、丁家洼、前后朱各庄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王金鲁委员表示,北京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程建设数量庞大,在施工中常出现发现地下文物的情况,由于施工单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给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加强地下文物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宋大川、匡国良等委员呼吁政府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制定保护地下文物的相应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 张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