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发现唐代少女木乃伊
  • 陕西发现日本遣唐使墓志
  • 名将冯子材宝刀惊现广州
  • 民国时期*有指纹识别系统
  • 津巴布韦石头城藏着中国文物
  • 美国研究员发现水栖恐龙遗踪
  • 甲骨文著百米长卷列入吉尼斯
  • 北京民族文化宫文物遭热水浸泡受损
  • 南宋神秘古墓墓主是秦桧?
  • 奇特石头长出满头白发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北京香山公园挖出明代武士石像<%=id%>

    石像属于魏忠贤墓,对研究明代*有重大价值。

      昨天上午,一工人在香山公园内施工时,挖出一尊高3米、宽1.2米的石人像。据专家介绍,该石像是明代宦官魏忠贤陵墓前的“武翁仲”(翁仲为古代石像、铜像的统称),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对研究明代军戎服饰有重大历史价值。

      香山公园的工作人员康玲介绍,工人在进行挖掘施工时,发现了一只石刻的手臂。香山公园的文物保护人员接到报告后很快赶到现场,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开手臂周边的土壤,赫然发现一尊仰面平躺着的武将石像。

      这尊石像埋在地下距地面约20厘米处,从头部到底座保存十分完好。石人一副武将装束,眉头紧蹙,怒目圆睁,头戴翅盔,身穿战袍、战甲,手臂上戴着护肘,脚蹬战靴,腰间系一约四指宽的束腰,左手握在右手背上,自然地平放在腹部,而右手执一约1米长的鞭,鞭顶部丝带打成的活结栩栩如生。石像整体看上去威武刚猛,不仅所雕服饰十分完整,甚至连毛发、须眉、额头的皱纹都清晰可见。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刘卫东看到后,啧啧赞叹雕刻者的高超技术,“一丝不苟,惟妙惟肖,”他说,“类似这样的石刻雕像并不多见,从精细的穿着和服饰雕刻来看,此次发现对研究明代军戎服饰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他说,该石像是用一整块约5立方米的汉白玉石雕刻而成,成像后约2立方米,重约6吨。

      刘卫东介绍,根据装束,翁仲分文翁仲和武翁仲两种,一般分两排站立在陵墓前。这座石像为明代魏忠贤墓前的武翁仲,据史料推测,该石像雕刻于1623年,距今有382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魏忠贤墓被抄,而这尊石像在寺僧的护助下,幸运地逃过了此劫。

      康玲说,在文物专家进行详细鉴定后,石像将于今天上午完全挖出。

    【责任编辑 张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