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神秘机器被疑是最早的计算机
  • 长春闹市挖出千余尸骨
  • 文物印证屈原故乡可能在湖南汉寿
  • 北京段长城首次发现明代兵营
  • 罗马三千年前美女遗骨惊世出土
  • 关注:以色列发现500万年前新物种
  • 成吉思汗正宗嫡孙惊现美国
  • 北京—永定河发现一块藻类化石
  • 考古新发现!越王勾践迁都之地
  • 探密:水下古城悬疑十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发现目前世界上最短最胖蝾螈化石<%=id%>

    新华网沈阳5月23日电 一种迄今为止世界上身材最短最胖的蝾螈化石,在辽宁省凌源市被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栖类学者、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博士把其命名为“中华胖螈”。

      据王原博士介绍,这件化石是在凌源市的热水汤化石点发现的。化石标本主要保存为骨骼腹面印痕,骨架基本完整。另外身体上的皮肤印痕也很清晰,显示了不平整的皮肤表面,说明它身上具有瘤疣。从化石上可以看出,这种蝾螈头很短,身体也短,而且身体、手脚趾的印痕显示,这种胖乎乎的动物十分可爱。王博士称,中华胖螈共有14个荐前椎,其它早期种类蝾螈则多为15到16个,而多数现在生存种类的蝾螈荐前椎数目更多。所以胖螈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脊柱最短的蝾螈之一。

      王原博士和英国学者苏珊·埃文斯教授合作,不久前以《中国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型短身蝾螈类》为题,在《波兰古生物学报》上报道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初步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胖螈与热河螈属于姐妹群,而比这种蝾螈更原始的只有两种:英国中侏罗世的大理石螈和哈萨克斯坦晚侏罗世的卡拉螈。

      蝾螈属于两栖纲有尾目,正好与蛙类的无尾目相对应。蝾螈生活习性与生理构造与蛙类大同小异。王原博士称,胖螈目前只发现这一件正型标本。

    【责任编辑 徐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