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罗马惊现首个群葬古墓
  • 塔克拉玛干沙漠现欧罗巴人干尸
  • 中国发现古代西域儿童作业本
  • 秘鲁惊现神秘女性士兵木乃伊
  • 清明上河图简介与全图分解(图)
  • 重庆惊现十六座明代墓
  • 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 河南林州裂开巨石内发现神秘图案
  • 北京挖出的古墓可能为明代太监墓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地球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春光虫<%=id%>

    新华网西安5月6日电 中国科学家对早期动物起源、演化的研究又取得重要突破,一种名为春光虫和另一种俗称“海笔”的八射珊瑚化石被证实是现代两类最低等的真后生动物――栉水母类和刺胞类的原始代表,进而首次勾勒出了整个动物界早期谱系演化的全貌轮廓。

      美国时间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中国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的演化》为题发表了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康威·莫里斯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的这一突破性成果。

      舒德干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按照其细胞核的发育水平可划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后者又包括较低等的原生生物界和由它演化而来的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目前学术界所指的动物仅包括多细胞动物(即后生动物),而不包括单细胞动物。

      一般认为,自后生动物起源以来所经历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变革事件中,有四大创新被公认为最具转折意义的里程碑事件:一是真后生动物的起源,二是两侧对称动物的起源,三是后口动物谱系的起源,四是脊椎动物的起源。对这四次创新事件的发生过程,尽管现代生命科学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猜测和假说,但都无法进行直接的论证。

      在过去十余年间,舒德干等人通过从著名澄江软躯体化石库获取的珍贵信息,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上发表的10篇重要论文,揭示出关于早期后口动物的系列性发现,使后口动物谱系和脊椎动物两大实证起源探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但是对于动物界的真后生动物的起源的探究则是这一难题中的难题,目前古生物学所能提取到可靠的直接证据极为有限。舒德干与康威·莫里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则证实:保存软躯体构造细节的春光虫既保留“蕨叶”状文德生物的基本构型,又具有双胚层动物、尤其是栉水母类的一些特有性状,因而很可能代表着栉水母的一种祖先类型。此外,作者在论文中还提到发现了另一类双胚层动物-刺胞类的早寒武世代表八射珊瑚。新发现的春光虫和八射珊瑚是除海绵动物之外地球早期已知最原始的动物。

      正是基于对云南澄江化石库中大量双胚层动物、三胚层动物和四胚层动物类群的新发现,他们首次提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段整个动物界较为完整的谱系演化轮廓图。

      舒德干也表示,这一基于实际化石资料建立的动物早期演化假说虽然得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支持,但仍然有待于今生物学和古生物学更多新发现的检验、补充和发展。

    【责任编辑 徐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