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化学 >> 化学课外知识 >> 正文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机理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1 15:04:43
 
    在高层大气中(高度范围约离地面15km~25km),由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生成可观量的臭氧(O3)。光子首先将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
  
  O3和O2属于同素异形体,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两者都是气体。
  
  当O3的浓度在大气中达到最大值时,就形成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臭氧能吸收波长在220nm~330nm范围内的紫外光,从而防止这种高能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
  
  过去人类的活动尚未达到平流层(海拔约30km)的高度,而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5km~35km的大气层中,所以未受到重视。近年来不断测量的结果证实臭氧层已经开始变薄,乃至出现空洞。1985年,发现南极上方出现了面积与美国大陆相近的臭氧层空洞,1989年又发现北极上空正在形成的另一个臭氧层空洞。此后发现空洞并非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而是每年在移动,且面积不断扩大。臭氧层变薄和出现空洞,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辐射线到达地面。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破坏性,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会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又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人类活动产生的微量气体,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等,对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引起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公认的原因之一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
  
  有一个时期,冰箱是用氨或二氧化硫作致冷剂来运转的,假如吸人大量这种气体是危险的‘当这些早期的冰箱泄漏时,曾造成一些人的死亡。因此化学家们着手发明一种含有恰当性能的新型化学品。当它从液态膨胀成气态时,它必须能吸收大量的热,但它也必须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效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明了似乎是理想的CFCs——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s)。从生物学上看,它们确实达到了真正无害的程度,并在其他方面也被广泛采用。当在液体面上的压力减小后,由液体变成气体时的膨胀性质对于生产供绝缘用的泡沫塑料是很理想的,同时在油漆、剃须霜,甚至像搅拌奶油等食品的喷雾罐中也可以使用它,被广泛使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气喷雾剂等。氟里昂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不溶于水。但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受紫外线辐射而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则可引发破坏O3循环的反应:
  
  Cl+O3→ClO+O2
  
  ClO+O→Cl+O2
  
  由第一个反应消耗掉的Cl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O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Cl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O3的反应,这两上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
  
  O3+O→2O2
  
  反应的最后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而Cl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O3就被来自氟里昂分子释放出的Cl原子引发的反应破坏。
  
  另外,大型喷气机的尾气和核爆炸烟尘的释放高度均能达到平流层,其中含有各种可与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长和氮肥的大量施用等也可以危害到臭氧层。在氮肥的分解中会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亚氮(N2O),它会引发下列反应:
  
  N2O+O→N2+O2
  
  N2+O2→2NO
  
  NO+O3→NO2+O2
  
  NO2+O→NO+O2
  
  O3+O→2O2
  
  NO按上述反应式循环起作用,使O3分解。
  
  为了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于1987年签定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即禁止使用氟氯烃和其他的卤代烃国际议定书。然而,臭氧层变薄的速度仍在加快。不论是南极地区上空,还是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上空,O3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关于臭氧层破坏机制的争论也很激烈。例如大气的连续运动性质使人们难以确定臭氧含量的变化究竟是由动态涨落引起的,还是由化学物质破坏引起的,这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由于提出不同观点的科学家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对大气臭氧进行观测是局部和有限的,因此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臭氧浓度和紫外线强度的监测网络,可能是十分必要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臭氧消耗所引起的环境效应进行了估计,认为臭氧每减少1%,具有生理破坏力的紫外线将增加1.3%,因此,臭氧的减少对动植物尤其是人类生存的危害是公认的事实。保护臭氧层须依靠国际大合作,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对策。
  • 上一个化学:

  • 下一个化学:

  •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

    离 子

    氢气燃烧连续爆炸实验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机理

    高考复读的危与机 考生复读应慎之

    照相底片的感光

    科学家观测星系“化学指纹”或发

    家庭小实验

    柳橙汁变可乐,可乐变柳橙汁

    对几个化学实验的教学建议

    绚丽多彩的烟花爆竹
    化学课外知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我科学家发现恐龙逮食树栖动物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全球变暖威胁北极熊”说遭质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地球十大酷似外星地貌:南极荒芜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摄影师拍到一只红松鼠跳“经典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一周精彩太空照:2.2亿光年外星
    [航空航天]首席科学家称中国月球基地可建
    [航空航天]水星谜团揭秘:拥有大气层和显
    [航空航天]怀念钱学森,怀念一颗赤子之心
    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新闻]神农架尚无野人存在直接证据 科
    [麦田怪圈]麦田怪圈解读2012真相视频
    [UFO飞碟]UFO地球卫星真实拍摄的飞碟飞离
    [麦田怪圈]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2)(免费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医学家公布震撼照片 十余周大胎
    [生物*医学]中国1亿儿童将接种麻疹疫苗 部
    [生物*医学]科学家成功操控蛋白质制造中信
    [生物*医学]美发现能识别多种流感病毒广谱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世界上哪种鸟的巢盖得最好? 
    [动物趣味知识]大象鼻子为什么会那么长? 
    [动物趣味知识]亚洲鲤鱼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危
    [动物趣味知识]蝙蝠的粪值不值钱? 
    科普文章
    [物理资讯]趣味课堂:比自己更有力量
    [化学学科信息]高一新生:化学学习方法
    [医药健康]生殖器分泌物揭示HIV传播危险
    [物理教学]如何纠正物理学习中的概念理解
    [物理资讯]独自发展还是合作研究 美国天体
    [物理资讯]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客串美剧《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3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