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DNA修复机制有新发现
  • 我第1台类人型机器人亮相
  • 基因超人是耶 非耶
  • 基因芯片的制作原理
  • 基因芯片(Gene Chip)的发展历史
  • 比Intel、AMD还赚钱的芯片
  • 欺世盗名 的爱因斯坦?
  • 《人工智能》实现在2010
  • 美日欧争霸超级计算机
  • 光子动力飞船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前沿科技 >>未来科技

    人脑何时接通电脑

    手指。一些企业正在绞尽脑汁找出使用这一技术的途径,以便向更大范围的用户销售产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物控制系统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安东尼·劳埃德说,该公司的“生物灵感”计算机能处理肌肉、眼睛及大脑发出的信号。劳埃德的合伙人是一位工程师和一位神经生理学家。电信号利用戴在手臂或头上的环状装置采集。“生物灵感”计算机并不是科幻小说意味上的阅读人脑,它把人体的电脉冲变成计算机理解得了的数字信息。该公司希望“生物灵感”计算机最终能使用户通过思维控制计算机。   另一家小公司、纽约的IBVA技术公司说,它们已研制成功一种交互式脑电波可视分析仪,可将通过头戴装置采集的脑电波变成多种信号形式,包括音乐。例如,某人发怒时,他的脑电波就改变,对应于特定信号形式的音符也改变。该公司销售经理海伦·梅希科说,这与生物反馈异曲同工。她认为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这种机器可用来把整间屋子变成一个由情绪控制的圈子。如果你回到家中时感到心情压抑,它会把你的紧张情绪变成指令,降低室内灯光强度,并放起舒缓的音乐。   两年前出现的“思想组合”装置是由加利福尼亚州研究人类与海豚相互影响的水族思维基金会,与巴尔的摩的季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它能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使用者的脑电图。参与该装置开发工作的萨尼尔·古普塔博士认为,此类装置最终可以用来控制计算机功能。他预计,总有一天,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将变得“透明”。换句话说,就是不存在任何键盘之类的人为阻隔。机器和人类将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各种感觉相互作用。 电脑也能有神经系统    科学家证实已经研发成功一个可以模仿人脑活动的新电子回路,将来有一天将可能会运用在电脑上,赋予电脑像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   人类智慧中枢的大脑皮质包含复杂的反馈回路,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和苏黎世神经信息学中心的科学家们证实,他们已经创造出类似人脑神经系统的电子回路。    由人造神经组成的这个电子回路是靠人造突触或是彼此的连结点来相互沟通,所有的这些成分是由回路上的电晶体制作而成的。将来这个系统可以让电脑等具备复杂的认知功能,例如视觉等。    一个大脑神经可能和一万个其他的神经相连结,这使得大脑成为一个大而复杂的网络。研究者长久以来尝试将电子和神经回路类比,神经生理学实验却发现,大脑和传统的电子回路所使用的反馈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电子回路是类比和数据泾渭分明,而大脑的认知则包含类比和数据层面。例如,当一辆车靠近,大脑会不断接收到有关它的颜色、大小、和距离的信息,但是数据的成分还是存在的,不管物体如何呈现,我们的大脑还是会做是或不是的决定:究竟它是不是一辆车?    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的学者沙帕斯卡表示:“电子世界和人脑一样,正朝着类比和数据混合的计算发展。但是大脑的混合符号回路所包含的类比和数据功能,比电子世界所做的更深入。”   俄罗斯科学家宣称,他们研制了第一个人造脑:具有人脑一样智慧的“神经电脑”。科学家瓦利采夫说,俄罗斯的新式电脑模仿脑细胞(或称神经元)的运作方式,采用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形态学的最新发现,超越过去的脑模型,制造出真正会思考的机器。   但他警告这个科学突破也有其潜在危险,他说,新式人工脑如果处理失当会变成科学怪物。他说:“这个机器必须像新生儿一样接受训练。使它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罪犯或敌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让电脑与人有共同语言   长期以来,人们希望电脑与人类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今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罗格斯大学所做的人性计算机互动研究已大有进展,计算机离“了解”人类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对多数使用者与个人计算机应用功能而言,用键盘与鼠标输入就已足够应付。但NSF资助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名为“刺激” (STIMULATE)的计划中,正努力发展能够模仿人类沟通形式的系统,包括眼光接触、手势、触摸与声音等。实验中的软件与硬件,适用于军事、医疗、助残等方面。    罗格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与电机工程师已设计出多形式输入经理 (MIM)软件,能够同时接收语言、目光与触觉信号。另外还有名为“融合代理”的特殊软件,用以消化繁复的输入资料,让计算机能够响应人类日常用以相互沟通的微妙信号。    罗格斯大学获有专利的气动式“力量回馈”手套,重量不到3英两,能够侦测指尖相对于手掌的位置,可藉以解读手势。   一般的目光追踪摄影机都需要使用笨重的头戴式器材,但MIM装在平衡环上的追踪摄影机,却可置于案头旋转,侦测操作者目光投射的方向。只要经过10秒钟的红外线侦测器初步测定后,使用者就可以藉目光注视屏幕来控制光标移动。    “刺激”计划主持人法拉纳根说:“我们不敢预言键盘与鼠标很快就会过时,但MIM科技不仅有改善现行计算机应用功能的潜能,并且会发展出以人性化互动模式操控的全新领域。” 这种软件甚至可以窥察嘴唇的动作,以安排麦克风在高杂音环境下的位置。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