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家开发出脑膜炎试纸
  • 重油裂解技术将为乙烯产业的发展另辟溪径
  • 首台基于Cell B.E超级计算机即将问世(图)
  • 屏幕相当于3个网球场!——世界最大显示屏亮相东京赛马场(图)
  • 废弃镍镉电池待掘金南大新技术变废为宝
  • 科学家研究证实海藻是减肥的灵丹妙药
  • 韩开发DNA病原体检测仪
  • 青岛市常见病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 青海省在铅锌矿电位调控浮选新技术产业化技术研究中取得突破
  • 研究人员称小型燃料电池可望取代传统电池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前沿科技 >>前沿信息

    我国建立了设施蔬菜生育障碍防止技术体系<%=id%>

    > ... (1)蔬菜商品化育苗技术:确定了蔬菜穴盘育苗的秧苗质量标准;建立了蔬菜基质育苗水分管理指标系统以及提高果菜秧苗运输质量保持率的运输技术体系;建立了蔬菜商品化育苗工艺流程,并且对部分环节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研制出的蔬菜商品化育苗技术体系,与目前国内常规育苗技术比较,提高壮苗指数15%~20%,降低育苗成本15%~20%;研制出的无土育苗营养母剂,具有稳定持续供给营养、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 (2)设施有机栽培技术:优化了温室蔬菜有机无土栽培基质配方,建立了有机基质栽培的精准肥水管理模式。引入GMP(良好操作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理念,构建了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和管理软件的框架;建立了蔬菜薄层有机基质栽培技术体系和环保型有机土壤栽培系统。采用经过处理过的玉米秸、麦秸、锯末、苇末等农业废弃物及牲畜粪便、生活垃圾,为有效利用处理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提供了可行方式,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 (3)设施园艺全季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具有我国特点的日光温室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湿度、CO2)变化规律以及和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蔬菜长季节栽培中养分需求规律、水分需求规律,提出了环境因子优化控制参数和技术,提出了新型温室结构,设计出了蓄热式滴灌系统,室内升温快、保温性能好、土壤温度高,利于根系活动,建立主要园艺作物无公害全季节栽培技术规范,并应用于生产。使番茄亩产量达22011公斤,茄子亩产量达20524公斤,黄瓜亩产量达 15000公斤,甜椒亩产量达12000公斤,创造出我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高效益,以较低的设施投入获得高额的产出。
    ... 首次提出可控环境下低需冷量专用品种对果树早产、丰产、稳产具有重要价值新理念,不仅对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的选育,而且对整个果树育种在缩短童期、提早结果、提高丰产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将限根栽培、熊蜂授粉等新型技术方法在可控环境下果树的应用,展示了新型技术方法在设施果树中应用的美好前景。果树专用品种技术体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创建和园艺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技术的系统性、集成性上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4)设施病虫生物-化学协同控制技术:建立了设施病虫生物-化学协同控制技术,开发出系列安全、低毒、高效的病虫害控制产品,对防止设施蔬菜生育障碍效果显著。将体现诱导抗性、保健壮体、生物防病、生态防病、无公害防病的特点,较目前生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80%以上,降低成本20%左右。研制出的天柱菌素(嘧肽霉素),属生物制剂,抗病毒、真菌效果显著,广谱、高效、无公害。
    ... (5)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技术:建立了离子选择电极输出电势与营养液温度、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完成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数据的校正,有效地补偿了漂移和干扰的影响,实现了营养液浓度的在线检测,提高了测量精度。
    ... 首次提出了综合光温指标—搣辐热积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搣辐热积攠的叶面积、光合生产、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因温室环境搣温度、辐射不同步攠,采用有效积温不能准确预测温室作物生长动态的问题。基于搣辐热积攠的温室作物生长模型对叶面积指数和总干物质产量的预测精度,比传统的基于积温的模型分别提高36%和47%以上。与国际上流行的基于源库调节理论的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模型(TOMGRO参数270个)相比,本模型参数少(14个)、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
    ... 在温室作物生育期的模拟方面,首次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模拟预测作物发育阶段,克服了用积温预测作物发育的局限性,对温室番茄、黄瓜、甜椒和甜瓜生育期的预测精度比传统的积温法提高70%以上。
    ... 针对基于能量平衡的小气候机理模型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建立了温室作物气孔导度与温室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可以计算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叶片气孔导度,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温室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学过程和生物学过程,可以模拟作物对温室小气候的反馈作用;温室能耗预测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室外气候条件、温室结构、温室温度设定值以及温室作物生物学过程(蒸腾)对温室运行能耗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精度。
    ... 基于模型的温室气候控制目标智能优化设定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集成了温室小气候模型、作物生长发育模型和温室能耗预测模型,根据不同生产目标,优化温室温度设定值,可实现多目标的温室加热和通风控制;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室加热和通风控制目标,预测作物收获期与产量、环境调控基础能耗和作物生产能量利用率。
    ... 针对温室环境控制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等特点,综合考虑温室设备运行能耗与控制精度,通过设备开关时间与控制量成比例地线性化处理,实现了智能Bang-Bang控制和温湿度多变量综合智能控制算法。与常规Bang-Bang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相比,智能Bang-Bang控制和多变量综合智能控制的温湿度误差减小了40%。温室番茄和网纹甜瓜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减少了设备启停次数,从而降低了温室控制设备运行能耗。
    ... 集成开发了基于CAN现场总线的可控环境农业综合采集控制系统。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不同领域先进理论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实现了高性能指标与合理成本的统一。
    ..



    [发表评论]..



    .
    .
    .
    .
    中国科技资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