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3R技术(3R techniques)
  • CG( Computer Graphics )
  •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k,多功能数码光盘)
  • EVD (Enhanced Versatile Disk,增强型多媒体盘片系统)
  • Open Access
  • SOI材料(Silicon on Insulator Materials)
  • Wi-Fi技术(Wireless Fidelity)
  • 局域网发展史
  • 中文输入法发展简史
  • 3C融合(3c fusion)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二恶英(Dioxin)<%=id%>

        “二恶英”属于氯代三环芳烃类化合物,它的毒性以LD50表示,专业术语叫“半数致死量”。1995年,美国环境保护局认为它有生殖毒性、内分泌毒性和抑制免疫功能。特别是可能使男性雌性化。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确定为一级致癌物。
        “二恶英”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一种含氯二氧杂环有机化合物,有200多种同系物和异构体。“二恶英”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主要的污染源是化工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生产杀虫剂等产业。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恶英”,悬浮于空气中。
        “二恶英”为脂溶性,毒性较高,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毒的化学物质之一。易积累于生物体内的脂肪组织中,不易被降解和排出。在人和动物体内不断蓄积达到高浓度。其中,2,3,7,8-四氯恶英,毒性比氰化钾要高50-100倍。焚烧垃圾是产生“二恶英”的主要来源。进入人体的“二恶英”90%是通过“吃”的渠道。由于“二恶英”非常稳定,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进入人体后很难排出,在人体内蓄积,只会越来越多。
        国际一般标准为每克动物脂肪中“二恶英”的含量不超过5微微克,每克鸡蛋油脂中不超过20微微克。“二恶英”毒性很大,目前食品中污染的量不会造成急性中毒,如果长期食用含有这种低浓度污染物的食品达10-20年,可能会致癌或雌性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