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季节失调症(maladjustment in season)
  • 健康住宅 (Healthy Building or Healthy House)
  • 降水概率(precipitation probability)
  • 金属玻璃(Metallic Glasses)
  •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 精神领袖(Spiritual leader )
  •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巨磁电阻材料(Giant Magnetoresistance Materials)
  • 极端制造( Extreme manufacturing)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军事革命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id%>

      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军队的作战效能得以极大(成数量级的)的提高,这就是军事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军事革命的推动力量和物质基础。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军事革命。最近20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 高技术迅速发展,引发出一场新的军事革命。信息技术成为这场军事革命的基础和核心。

      当前这场军事革命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有区别地、精确地运用力量近200年来,军事家们一直在设法提高武器的杀伤力,研制出核、 生、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由于*上的原因,拥有这类武器的国家谁也不敢或不愿轻易使用。于是核大 国转向避免大规模杀伤,追求高精度的和有效的杀伤。在战争中有区别地、精确地使用力量,一方面可以减少 伤亡,缩小*影响,使决策者能够灵活地使用外交和武力两种手段,达到*和战略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 摧毁目标所需要的*数量,相应地减轻后勤和国防工业负担。

      2.信息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具有快速传播、多方共享、用之不竭等特性,能操纵和控制战争中的物质和能量,从而大大提高作战效能。信息既是 力量倍增器,又是一种重要的杀伤力量。未来军队的计算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计算机模 拟和训练等信息和知识因素,也像装甲师、航母战斗群、航空联队一样,成为衡量军事能力的重要因素。

      这场军事革命对未来战争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1.信息战成为未来战争的焦点在未来战争中,指挥官将首先运用进攻性 信息战手段,如精确制导武器、电子干扰机、电磁脉冲武器、计算机病毒等,攻击敌方的信息系统,影响或破坏 其决策机制和程序。与此同时,保护自己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不被对方破坏。这种攻防兼备的信息战将成为未来 战争的焦点,制信息权将逐渐成为战役的核心,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战略威慑作用。

      2.纵深精确打击将成为重 要作战样式精确制导武器与先进的侦察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相结合,精确打击敌人的力量重心和要害:在战争爆发之时用于发动突然袭击;在快速多变的战斗中打击战 术目标,破坏或阻止敌人组织有效的军事行动。这就可以避免大规模集结兵力和武器进行拼消耗的战役。新一代从防区外发射的全天候、昼夜可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武器,远距离精确打击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

      3.协同与联合作战要求更高未来战争复 杂多变的特点,要求建立由多种系统组成的大系统,这是现阶段任何一个军种或兵种都无法做到的。为了协同作 战,要求各军种在高层次上实现一体化,创立联合作战的军事学说,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武器采办机构,进行 联合训练和演习。

      4.非线性战场和非接触式战斗军事革命将使得未来战争变成同时、连续在整个战区纵深,甚 至整个敌国领土上进行,前方和后方的界线模糊,战场将变成流动、非线性或无战线状态,成为海、陆、空、天 连为一体的多维战场。时空观与以前迥然不同。非接触式战斗将成为主要的作战样式:在战役上,兵力部署尽量 远离战区,从本土、邻国或海上发动空袭和导弹袭击;在战术上,部队位于敌人武器射程以外,利用C(U3)I系统把散 布在各地的火力集中到要攻击的目标上。

      5.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借助C(U3)I系统,传统的指挥体系纵向层次将减 少,横向联系增加,由树状指挥体系变为网状指挥体系。这有利于提高指挥的灵活性,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效果,提高生存能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