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绿色GDP(Green GDP)
  • 绿色纤维(Lyocell fibre)
  • 密钥加密技术(Key Encryption Technology)
  • 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 纳米材料(nano material)与纳米粒子(nano particle)
  • 纳米机器人(Nano Robot)
  • 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 贫铀弹 (Depleted Uranium Bomb)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s ― MTBF)
  •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id%>

    从外层空间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称为气象卫星,它是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卫星上携带有多种气象遥感器,能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与微波辐射,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传到地面。地面台站将卫星送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云层、地表和洋面图,经进一步处理,即可得出各种气象资料。在气象卫星问世以前,气象工作者利用地面气象站、气球、飞机和火箭进行气象观测,但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无法观测到,而洋面上的气象变化对全球气象影响很大。气象卫星观测地域广阔,观测时间长,数据汇集迅速,因而能提高气象预报的质量,对灾害性天气如热带风暴的预报更具有重要作用。气象卫星按所在轨道可分成两类: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也称“极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全球表面巡视两遍,可以获得全球气象资料。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高悬在赤道上空约36000公里处固定位置,可覆盖地球近五分之一的地区,实时将数据发回地面。均匀配置四颗这样的卫星,就能对全球的中、低纬度地区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连续监测,但对高纬度(55°以上)地区的观测能力较差。这两类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全球气象资料。气象卫星的数据传输有四种方式:①气象遥感仪器获得的原始数据向地面数据处理中心站传输;②遥感数据在卫星数据经初步处理后向地面发送云图等气象资料;③遥感数据传到地面处理,再通过气象卫星向各地广播云图等气象资料;④转发在面气象站、海洋自动浮标和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所得的温度、压力、湿度等环境资料。自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气象卫星 “泰罗斯”1号以来,迄今已发射气象卫星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有:俄罗斯、日本、欧洲航天局、中国和印度。气象卫星通常是军民共用的。为了满足军事上特殊需要,也有专门的军用气象卫星。美国和前苏联都发射过这类卫星,为全球范围的战略要地和战场提供实时气象资料,具有保密性强和图象分辨率高的特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