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 土库曼斯坦
  • 格鲁吉亚
  • 阿塞拜疆共和国
  • 亚美尼亚共和国
  • 巴基斯坦
  • 阿富汗伊斯兰国
  • 马尔代夫共和国
  •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 吉尔吉斯共和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亚洲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id%>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概况
        国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独立日:4月1日(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日)

      国庆日:2月11日(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国花:玫瑰花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7∶4。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白色横条正中,镶嵌着红色的伊朗国徽图案。白色与绿色、红色交接处,分别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伟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这是为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兰教太阳历为11月22日。国旗上的绿色代表农业,象征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征神圣与纯洁;红色表示伊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国徽: 由四弯新月、一把宝剑和一本古兰经组成。新月象征宗教——伊斯兰教;古兰经位于顶端,象征伊斯兰教高于一切,是共和国行为准则的依据;宝剑象征坚定与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斩“恶摩”。四弯新月和古兰经书本组成阿拉伯文的“安拉”(真主);而整个图案呈圆形,象征地球,表示“安拉”的伊斯兰思想遍及全球。

      国家政要:最高领袖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 sayyed ali khamenei),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继任领袖;总统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seyyed mohammad khatami),1997年5月23日当选,8月4日宣誓就职;外长卡迈勒·哈拉齐 (kamal kharazi),1997年8月任职,2001年8月连任。

    伊朗古城波斯波利斯石柱群

      自然地理:164.5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是高原国家,海拨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有扎格罗斯山脉,东部是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北部里海和南部波斯湾、阿曼湾沿岸一带为冲击平原。主要河流有卡流伦河与塞菲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南岸属伊朗。伊朗东部和内地属大陆性的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侯,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大。西部山区多属地中海式气侯。里海沿岸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

        人口: 6390万(2000年4月估计),波斯人约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还有阿拉伯人及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首都:德黑兰(tehran),人口1100万,

      简史: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公元前2000年后出现印欧血统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极一时。该朝第三代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521—前485),帝国版图东至阿姆河和印度河两岸,西到尼罗河中下游,北至黑海、里海一带,南达波斯湾。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后建立了安息、萨珊王朝。公元7—18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18世纪末,伊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19世纪初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于1925年建立了巴列维王朝。1941年礼萨·汗被盟军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国名为伊朗。1978年爆发了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迫使巴列维国王于1979年1月16日流亡国外。同年2月,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14年流亡生活从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权,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81年10月哈梅内伊就任总统,穆萨维就任总理并受命组阁。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体系。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存在着边界、教派和民族争端。进入8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经国际上多方调解于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专家会议于第二天推举总统哈梅内伊为新领袖。7月28日,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23日,哈塔米当选总统,8月4日宣誓就职,2001年连选连任。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7个省,195个县,500个区,1581个乡。27个省为:德黑兰、中央、吉兰、马赞德兰、东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克尔曼沙汗、胡泽斯坦、法尔斯、克尔曼、霍拉桑、伊斯法罕、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库尔德斯坦、哈马丹、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洛雷斯坦、伊拉姆、博韦艾哈迈德-科吉卢耶、布什尔、赞詹、塞姆南、亚兹德、霍尔木兹甘、阿尔达比勒、加兹温、库姆。

      *: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才可生效。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专门事务。

    伊朗伊斯法罕的桥梁因其古老、具有伊斯兰风格、功能多样而闻名。这里所有的桥梁均横跨“朝因达鲁德河”,它们在伊斯法罕百姓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为伊朗伊斯法罕的费尔多西桥。该桥长300多米,是“朝因达鲁德河”上可通汽车的钢桥之一。

    伊朗伊斯法罕的郝珠大桥夜景。该桥长132米,始建于1550年,它也作水坝之用。石桥下面是伊斯法罕民间艺人汇集的地方,也是百姓夜间纳凉及社交的场所。   经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2000年上半年公布的世界能源状况统计报告称,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897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8.7%,是世界上第5个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位。其他工业有纺织、食品、建材、地毯、造纸、电力、化工、汽车、冶金、钢铁和机械制造。农业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货币名称:里亚尔(rial)。 

        军事: 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两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军队总司令、卫队总司令、国家计划和预算组织主席及外交、内务、国防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新闻出版:各种刊物有900多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和《世界报》国际版。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三个台播放节目。

      外交: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宣布“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同伊斯兰、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与经贸联系。除美国、以色列和南非外,愿同所有国家在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坚持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伊斯兰在其外交政策中高于一切,被置于一切国家利益之上。

      与中国关系:1971年8月16日,中伊两国建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